葉金霖
摘要:本文以初中階段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重要性為出發點,對數學教學的改革思路進行了分析,并且通過實例分析介紹了幾種適合于初中數學的教學方法。以期為廣大初中數學的教學提供淺見。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 方法 實例
初中階段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水平,決定著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初中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探索研究出適合初中學生學習的數學教學方法是初中階段數學教學最為核心關鍵的環節。
一、改革初中數學教學的思路
(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更為輕松、高效地進行數學的學習。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應不斷地對授課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進,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教師應根據學生數學學習與掌握的水平不同,將學生分級,進而執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
2.數學教師應多鼓勵、表揚學生,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需要得到認可與引導,因而,數學教師應時常表揚那些在成績上有進步的學生,并且要包容數學成績較差的同學,以避免打擊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二)創造具體的情境,活躍學生的思維
改革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每節課的開頭進行精心地安排,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關注。所以,數學教師可根據該節課授課的具體內容,將知識進行擴展,以相關的科學故事為始進而切入到所要講的數學內容上。與此同時,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采取措施,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進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數學教學的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教學與學習氛圍。
二、初中階段數學的教學方法以及實例分析
(一)探究(主體參與)型教學方法
探究(主體參與)型教學方法是指,將學生作為數學教學活動的主體,大力進行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的數學教學方式。采用該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其思想核心是將學生作為發展與創造的主體,同時也是認識的主體。在進行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尊重學生作為數學學習與數學授課的主體性地位,應發揮正確而有效的引導作用。在數學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該教學方法的思路是創作生動、具體的已經提出具有切入性的問題——對情境進行細致地觀察,形成問題的猜想——調動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問題的研究、討論。最后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觸類旁通。
例如,在進行絕對值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創造如下的情境以提出問題,采用多媒體,將預先制作的畫圖進行展示。即圖畫中包括起點、兔子與駱駝,兔子與駱駝分別站在原點的兩邊,提出問題“兔子與駱駝同原點的距離分別是多少?”通過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可以對絕對值概念有一個較為生動的理解。再提供給學生實際的數字,包括0、正數與負數,讓學生求這些數字的絕對值,進而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其更好地理解絕對值同原值間的關系。
(二)交流(互動)型教學方法
交流(互動)型教學方法往往指的是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進而使教學的水平得以提高。該教學方法的媒介是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的能動性與主體性得到良好的發展。
例如,在進行整式加減時的同類項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以實踐交流(互動)型的數學教學方法。
首先,將預先準備好的幾小袋相同的錢幣分發給學生,讓學生統計每部分錢幣的總金額。出現下列幾種結果:
學生A:一個個地將硬幣進行累加,通過該方式統計總金額,花費的時間是4.5分鐘。
學生B:將1角面值的硬幣以十個為一組的形式進行統計,5角面值的硬幣以兩個為一組進行統計,統計完共花費了2.5分鐘的時間。
學生C:將不同面值的硬幣進行分組,然后統計每一組硬幣的數量。統計完成花費了30秒的時間。
該過程完成后,教師提問學生,哪個同學統計的方法又好又快,學生們自然回答是同學C。至此,教師就可順理成章地點出:這種類型的分類方式在數學整數式中也有應用,被稱為同類項。
(三)辨析(應用)型教學方法
辨析型學習采用的是“問題具體事例——分組進行研究——分析探索——最終歸納總結”的教學流程。該教學方法要求所采用的實例應可以激發出學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進行打折銷售的教學時,教師可創造出貨品售賣的場景,通過詢問學生是否知道什么是貨品價格打八折,進而切入到索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上,即打折率乘以貨品標價等于貨品的售價。同時針對該過程,教師不斷地提出相關的問題。比如,加入商店在將貨品的價格提高后再進行打折,商店最終是盈利還是虧損。從而讓學生可以對打折、標價與售價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要使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就要對適合數學教學的方法進行不斷研究、探索與應用,從而使學生可以真正地融入數學教學活動中,最終實現學生數學水平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鑫.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及其實例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8).
[2]楊菊.初中數學優秀課教學設計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