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兵
【摘要】高職體育教學沒有突出高職特色,照搬照抄本科體育教學模式,不能發揮出高職的就業優勢。高職體育教學應該圍繞就業這根指揮棒,以就業為導向,明確體育教學目標、變革體育教學內容、改革體育教學模式,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新型高職體育教學,為其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就業為導向;高職院校;體育教學
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仍然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開展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大多以體育運動的常識為主,沒有體現市場的精準性,不符合市場的需求;與普通本科院校教學內容一致,沒有體現高職高專的特色,各高職院校之間的差異性也很少,只是照抄其他高校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學內容陳舊,沒有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制定相對應的培養方案,崗位職業素質和心理素質都不強,不能與市場接接軌。體育教育理念相對落后,人才培養的目標性不強,沒有體現出應用型、實用性,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沒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談不上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不利于學生的成才成人。
二、高職體育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強化職業素養
高等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校教育,就是高職教育必須快速讓學生掌握各種職業技能,快速找到生產一線的工作。高職院校必須將就業為導向,緊緊圍繞職業教育,提升高職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水平。高職體育作為高職生全面素質提高的途徑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體育教學可以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讓高職生具有健壯的體魄,職業素養更加全面。
(二)有助于培育全方位人才
二十一世紀后,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變成了人才資源的競爭。我國經濟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培養出全方位的人才。雖然某種意義上來說,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一線的藍領工人,同樣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高職體育教學應該圍繞全面人才培養為核心,將學生的德育、美育、智育、勞育同體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為社會培育并輸送了大量的全方位人才。
(三)有助于創新高職體育教學
高等職業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王牌,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實現高職學生的快速就業,針對性特別明顯。以“就業”為導向,有助于創新高職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的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就業技能,職業素養,為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
(一)明確體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正常運行的指南針,高職院校應該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職業能力。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時,應該時刻銘記“高職高?!薄皯眯汀薄皩嵺`性”等特征,結合體育市場,準確定位制定出不同職業的發展方向。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應該定位為不同崗位需求的體育人才,深入了解各行各業對體育人才的市場需求,明確不同體育人才的市場定位,再根據市場定位來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培養體育素質強的應用型人才。
(二)變革體育教學內容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就是要針對市場崗位要求,根據職業崗位需求,設置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設置多樣化、實踐性強的課程體系,并且根據不同職業對體育素質的要求制定不同的體育教學項目,例如,針對經管類的專業開設戶外運動、街舞等體育項目;針對醫學類專業開設太極拳、手腕操等;針對工科類專業開設足球等高負荷體育運動;針對藝術類專業開設健美操等塑身類體育運動。
(三)改革體育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方式只關注考試成績,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扮演播放機的效應,不停地照著教材播放,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不愿意聽課。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以操場為中心,開展鉛球等三項常規教學,或者選取球類,武術等專項簡單教學,教學方法陳舊,教師應該采用些新的教學方法,另外,還可以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視頻解說那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掌握知識點。
四、結語
總之,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有利于強化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地方本科院校更應該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新途徑,通過轉變體育教學觀念,強化課堂教學理論,開展體育道德倫理教育課程,實現向應用型本科的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