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紅
【摘要】新媒體作為一種有效的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對包括高職院校學生在內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識、價值尺度、道德觀念的形成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這不僅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構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媒體支撐平臺,營造和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收環境,充分利用和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增強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大學生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他們成為新媒體的最早一批接受者,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和應用,而高職院校的教育者由于缺乏接受新鮮事物的敏銳性和觀念較為落后,在接受新鮮事物上明顯要落后于學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于新媒體的掌握、熟悉和運用,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于新媒體的認識、使用和發展。
一、加強校園新媒體建設,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媒體支撐平臺
充分利用主題網站對師生進行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也是高職院校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以傳播當前時事政治以及黨和國家的相關精神,其內容具有嚴肅性和嚴謹性,而這樣的內容往往不被學生和老師所介紹,他們更加傾向于接受生動性、趣味性的內容,這就出現了矛盾。要解決這樣的矛盾,就需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把嚴謹的思想政治理論變成生動活潑的網絡表現形式,增強主題網站吸引力。為了讓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在高職院校內得到廣泛的傳播,就需要把生硬的思政知識用生動的文字表達出來,從而吸引瀏覽者的目光。
二、加強高職院校BBS信息交互平臺的輿論引導
當前,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意識形態相互交織,如果我們不加以正確引導,強化主流聲音,就無法有效抵御不良思想意識對高職院校的傳播滲透。因此治本之道還在于建立和壯大馬克思主義的網上陣地,把馬克思主義引到高職院校BBS中去,構建以弘揚社會主旋律、倡導積極健康向上的理性信念的“紅色論壇”紅色版區的內容設計要廣泛,加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容的元素,接受大學生的閱讀,允許大學生發表讀后感,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觀念。
每個高職院校BB的每個版區相對固定的人群,而在這些所有的參與者中,一些觀點鮮明、見解獨到、文字表達能力強的人的發言往往產生影響甚至左右其他人的看法的效果,進而就會產生引領、主導整個BBS的輿論方向,成為特定群體的中心人物,也就是我們說的“意見領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選拔一批政治上可靠的學生骨干或學生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充當“意見領袖其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高尚的道德修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綜合素質較高,具備成為高職院校BBS意見領袖的最佳條件。
三、利用手機媒體拓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當前手機成為大眾通信工具,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手機這一平臺拓展拓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在班級中建立思政教育學習QQ群、微信群等,通過這些平臺老師可以隨時發布一些思政要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學生為中心,以平等尊重為前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手機媒體可以消除大學生的消極抵觸心理,減輕面對面教育使學生產生壓迫感和統治感,從根本上滿足學生對平等、自由、開放交流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需求,手機媒體的雙向互動交流模式拉近了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被客觀放大的師生距離,建立起信息雙向交換的互動平臺,真正讓思想政治教育達到“參與并有所感知,了解并有所啟發,享受并有所觸動韻積極效果。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收環境
當前社會各種文化思潮交織,除了當下的主流意識形態文化思想,還有西方國家意識形態文化思想,甚至有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文化。在這樣復雜的思想文化環境中,大學生很容易迷失自我,走上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文化,作為我國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大學生應該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先進文化,堅決抵制不良、腐朽文化。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多元化的校園文化,豐富在校學生的校園生活,促進各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同時也要堤防不良文化在校園中生根。
五、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體素養.造就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
高職院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養培養的主要場所,可以通過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校園媒體實踐等活動,幫助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當前,各個高職院校都有廣播、校園、電視、校園新聞網等在內的一整套校園媒體,校園媒體可以為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提供實踐平臺。此外,條件允許的高職院校還可以嘗試把校園媒體作為實驗室,讓廣大思政工作者參與校園媒體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制作個性化媒介產品、開展課題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