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2016-01-12 03:03:15鄧春鳳龔克王萬民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6期
關鍵詞:教學改革

鄧春鳳+龔克+王萬民+等

摘要: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版中提出了學生“能力結構”的6項內容,確立了今后城鄉規劃學科發展的目標。能力結構的知識獲取需要相應的課程教學作支撐。作為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的一條主線,設計類課程對學生能力結構培養的各個環節起著重要的鏈接作用。圍繞這6大核心能力的培養,文章分析了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從課程體系的完善、課程的銜接、教學手段的選用和培養機制的創新等方面對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規劃師;核心能力;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5)06002306城鄉規劃作為一項公共政策,必然與社會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緊密聯系,由此帶來的規劃轉型使城鄉規劃工作無論在本體論、認識論還是方法論上都發生著重大轉變,也對規劃師的職業能力結構有了更高要求。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是未來的規劃師,擔負著城鄉規劃工作的重任,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中列出了學生“能力結構”的6項內容,即前瞻預測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專業分析能力、公正處理能力、共識建構能力和協同創新能力 [1]。圍繞這6項核心能力的培養展開教學活動是今后一段時期城鄉規劃學科發展的目標。能力結構的知識獲取需要相應的課程教學作支撐,主要體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和課程教學各個環節上。文章僅以設計類課程為例,嘗試在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對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的能力結構展開培養。

一、新時期對規劃師能力結構的要求

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在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使經濟建設與社會協調同步,從強調效率轉向關注公平,表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開始回歸。十六屆三中全會開始提出“城鄉統籌”發展,2008年《城鄉規劃法》正式實施,這些都標志著由城市規劃轉向城鄉規劃,不僅是規劃領域由城市擴大到鄉村,更意味著由城鄉分離到城鄉統籌規劃的思維轉變。城市本身的發展也逐漸由外延拓展轉向內涵提升,由增量規劃轉向存量規劃。十八大又提出“新型城鎮化”概念,在“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下,倡導“服務均等化”、“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這一系列的轉變,使得改善城市公共環境品質、關注弱勢群體、保護文化遺產、強調社會公平和公眾參與等字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規劃師的視野之中。

在新常態下,城鄉規劃正面臨轉型發展。從本體論講,要求規劃重新回歸其公共政策的屬性,逐漸從“龍頭統領”向平臺轉型;從方法論講,正逐漸由“增長型開發”轉向“控制型”規劃,由空間規劃轉向空間治理;從認識論講,規劃由簡單的“賣設計”轉向“賣服務”,規劃方案從編制到完成,再審批通過,并非結束,而僅僅是規劃的開始,還需要后續跟進、深化和完善。新常態下,規劃師應具備何種核心能力以應對新時期的規劃轉型?國際上普遍認同菲利普·伯克在《城市土地使用規劃》中提出的關于規劃師的核心能力的6大內容即:前瞻性、綜合能力、技術能力、公正性、共識建構能力和創新能力[2]。源于此,《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中列出了學生應具備的6項“能力結構”,具體內容如表1。這6項“能力結構”基本從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角度對城鄉規劃專業的人才培養作了要求。其中,公正處理能力和共識建構能力涉及規劃本質問題,需從本體論上反思規劃價值觀;前瞻性預測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協同創新能力需要從認識論上轉變規劃思維;專業分析能力則需要從方法論上順應時代發展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和分析技能。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鄧春鳳,等基于規劃師核心能力培養的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表1學生6項“能力結構”內容核心能力具體內容前瞻預測能力規劃專業是一門基于遠見的學科,要求規劃師具有前瞻性和遠見能力,具有對城鄉發展歷史規律的洞察能力,具備預測社會未來發展趨勢的基本能力,以支撐城鄉未來健康發展的前瞻性思考綜合思維能力能夠將城鄉各系統看作一個整體,同時了解在此整體中各系統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能夠打破地域、階層和文化的制約,形成區域整體的發展愿景專業分析能力應掌握對現狀進行剖析的方法,具備應用預測方法對規劃對象的未來需求和影響進行分析推演,發現問題和特征,并提出規劃建議公正處理能力能夠在分析備選方案時綜合不同群體的感受,尤其是對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影響,并尋求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共識建構能力廣泛聽取意見,綜合不同利益群體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達成共識,解決城鄉社會矛盾,實現和諧發展協同創新能力通過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寬自身的視野,解決規劃設計與管理中的難題與挑戰(一)對前瞻性能力和協同創新能力的要求

城鄉規劃學科是一門基于遠見的學科,需要規劃師在充分掌握城鄉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客觀、準確地定位現實與未來之間的關系,判斷城鄉發展的總體趨勢,分析既有空間的潛在價值,推測發展過程中各種影響因素,包括對當前某個決策可能帶來的一連串變化的預測,這就要求規劃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能力。此外,規劃學科也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隨著時代發展,新問題、新需求不斷出現,需要規劃師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和方法技能,具備與時俱進的協同創新能力。

(二)對綜合思維能力和專業分析能力的要求

面對規劃中多利益主體和復雜外部條件的制約,規劃師要具有較強的綜合思維能力,能夠在錯綜復雜的問題中,尋找并確定主要和關鍵問題,抓住主要矛盾,把愿景目標及其實現過程當作一個綜合系統,把各要素作為該綜合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形成一個多維度、多向量的整體[3]。

圍繞著對不同尺度空間的分析和安排,規劃師要系統地對空間背后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態等關聯問題展開思考。不管是剖析錯綜復雜的現狀,還是預測難以確定的未來,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而系統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分析和推演方法。確定目標方案后,還要以“技術能力”來證明方案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包括現狀分析、發展潛力分析、投入和產出分析以及社會效益評估,這些都要求規劃師必需具備較強的專業分析能力。

(三)對公正處理能力和共識建構能力的要求

“公正性”是規劃的核心價值和目標所在,評判一個方案好壞與否,除了體現在經濟效益上,更應該從社會公正的視角,考量其是否有利于多數人的利益目標。這需要在公眾參與環節予以體現,在公眾參與中了解大眾意愿和不同利益主體對空間的訴求,從而認識到每塊功能用地的安排、每個項目的落地將會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外部效應。反饋到規劃方案上就是要權衡利弊,兼顧社會公平,仔細斟酌用地安排和空間設計對各方利益的影響。在此過程中,規劃師需要具備有公正處理能力和共識建構能力。

二、設計類課程與學生能力結構培養的關系

(一)設計類課程對能力結構培養的鏈接作用

設計類課程作為城市規劃專業的核心課程,貫穿為期五年的專業教學全過程,串起對學生能力結構培養的各個環節。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建筑設計、修建性規劃、控制性規劃、城市設計和總體規劃,涵蓋了城市微觀空間、中觀空間、宏觀空間各個層次,承擔了學生從入門到綜合能力培養的主要職能。并幫助學生將城市規劃原理、住區規劃原理、道路交通規劃、工程系統規劃、園林綠地規劃、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等。相關學科知識點進行橫向串聯,將不同空間層次的規劃設計進行縱向銜接,以起到培養學生能力結構的目的。

(二)設計類課程對能力培養的匯聚作用

設計類課程具有層次性、關聯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在規劃設計中需要經歷現狀調研—現狀分析—相關規劃和政策分析—發展定位—方案構思—溝通協調—成果編制—方案匯報等訓練環節。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前瞻性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專業分析能力、公平處理能力、共識構建能力和協同創新能力得到綜合訓練,設計類課程對學生能力結構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匯聚作用。

(三)設計類課程對能力培養的檢驗作用

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在設計類課程中也表現明顯。如:對現狀問題的剖析和對發展前景的預測、定位可以檢驗出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力;方案中對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關聯問題的綜合應用可以檢驗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對方案的論證、可行性分析、效益評估可以檢驗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方案中體現的價值觀可以看出學生是否具有公平處理能力和共識構建能力;對新問題和新需求的思考、新技術的運用可以檢驗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

三、傳統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的弊端

(一)工程技術型的思維慣性難以培養學生前瞻性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

設計類課程指導教師的專業背景多偏向工程技術型的城市規劃(中國城市規劃專業教育65%源于建筑學背景)。建筑學學科背景下的城市規劃設計類課程多側重于物質空間的形態設計,如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偏重于對學生設計方案的構思能力、設計技術以及圖紙表達能力的培養[4]。這種工程技術型的思維慣性使學生進入規劃設計時仍偏重于空間形態造型,追求形式,習慣于在一片空白的地上擺弄形體或分配技術經濟指標。這種把規劃當成一項工程技術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空間背后的綜合思維能力。

城鄉規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多個學科的內容,校內師資知識體系相對單一,缺少城市規劃管理和城市開發的經驗,實難透析城市發展的多種問題,預測社會未來發展的趨勢,也難以從多方利益主體的視角審視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面對錯綜復雜的城市問題,專業教師越來越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著大量社會實踐的規劃設計和管理人員卻少有時間和精力系統地研究規劃學科的教育問題,從而形成了產學研不對稱的格局。這種單靠校內專業教師的培養制度難以支撐起整個學科的教育,也難以培養學生的前瞻性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趙燕菁認為,由增量規劃轉向存量規劃,原來的工程設計知識已難以滿足需要,新的規劃需要大量法律知識,特別是制度經濟學相關知識。要對現有的規章制度、審批流程、利益格局非常熟悉,可以清晰計算各方成本收益,預測各方的制度反應,并善于協調各方訴求。這些都是傳統工程學培養體系所不具備的。存量規劃需要高度的設計技巧、社會動員和人際交往能力,這些都是當下中國規劃師們所欠缺的[5]。

(二)“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分析能力和協同創新能力

目前,設計類課程教學方式基本以“一對一”指導為主,即由學生設計,老師逐一修改方案?!耙粚σ弧钡慕虒W方式受眾面窄、渠道單一、局限性大、指導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既容易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又使設計方案有迎合老師喜好的趨勢。這種過于遵循傳統建筑類教育“師徒技藝傳承”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專業分析能力的培養。另外,課程設計任務書通常由教師直接給定,設計條件過于僵化,有的任務書甚至幾年不變,學生做方案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滿足任務書給定的指標,并不知指標控制的真實意義。這導致在設定問題環節就限定了學生的思維,只能跟著任務書設定的方向走。囿于僵化的設計任務書,學生創新能力難以突圍。統一的設計任務書和指定地形,導致學生的規劃方案大同小異,難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創新欲望,也使得教師指導完畢有一種單調乏味的疲備感。

(三)忽視社會調研,難以培養公平處理能力和共識構建能力

由于傳統教學對社會調研重視不足,學生缺乏對城市空間環境的深入體驗,偏重空間形態設計以及指標控制規范,不了解空間不同使用主體的利益訴求,造成學生一味追求圖面效果和經濟指標的平衡,而不能對城市空間環境使用現狀和社會問題進行有效調研分析與歸納,難以將設計思考貫穿于設計過程之中[6]。如:在控制性規劃階段,由于缺乏將控制指標體系與實際建成狀態比照的調研分析,難以理解單調枯燥的控制指標體系生成的因果邏輯和控制指標本身的數理邏輯,難以理解指標背后的社會經濟關聯性和不同利益主體的空間訴求,無法洞悉空間背后隱藏的社會矛盾,而使學生無從思考空間安排的社會公平性問題。由于缺乏足夠的社會調研分析,不理解土地使用的的外部效應,在做城市用地尤其是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布局時,難以從社會公平的視角做到協調統籌。這種缺乏以社會問題為導向的設計難以培養學生的公平處理能力和共識構建能力。

四、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設計類課程教學探討

回顧當前國內院校的教學改革,基本都是圍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性分析技能、正確價值觀和溝通協調能力這一主線開展,其成功之處有三點:第一,重視城市認知能力培養;第二,注重從技術運用到提升調查與分析能力、設計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專業技能培養;第三,塑造學生優良的人格素質,從個體價值觀逐步升華到社會價值觀和團隊整體意識的培養[7]。

(一)完善設計類課程體系

規劃設計類課程體系基本圍繞四大類設計而設置,即建筑設計—修建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城鄉總體規劃。其中,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結合進行,以便通過城市設計來檢驗控規指標體系的設定是否合理。面對從城市規劃到城鄉規劃,從增量規劃到存量規劃的轉型,課程體系中應及時補充完善鄉村規劃設計理論和方法相關內容,并將“城鄉一體化”、“城鄉統籌”整體規劃思想體現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如:修建性詳細規劃中住區規劃設計內容除了城市住區外還要有鄉村和集鎮類住區的規劃設計;城鄉總體規劃內容不再局限于城市或鄉村單一規劃,而是要一體化規劃。受課時限制,總體規劃選題一般多傾向于能基本涵蓋城鄉總體規劃一般思路、內容和流程,且與鄉村腹地關系密切,有利于落實城鄉一體化的小城鎮規劃設計。

(二)注重與其他課程的銜接配套

學習規劃理論課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規劃實踐,而設計課程是對規劃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檢驗。本科五年的教學計劃基本是圍繞建筑設計—修建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城鄉總體規劃這一思路展開,而每個設計類型都有配套的理論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見表2。

每個階段的設計課程將相應專業理論知識融入其中,正是檢驗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時機。如:在住區規劃中,綜合住區道路系統規劃和道路交通相關因素注意道路拐彎處的建筑布置是否影響交通視線,動態交通與靜態交通是否與建筑布局有效結合,各種停車場的設計是否滿足規范。為了更好地將園林綠地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應用結合,對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原理課程的考核可以結合學生自己規劃的住區中心做小游園設計,這既是對學生園林綠地規劃原理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檢驗,又是對住區中心規劃設計合理性的一種考驗。此舉將理論與設計交叉結合,雙向檢驗,形成了良性互動,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大有幫助。

(三)設計由任務型到主題型

楊保軍認為,現代社會的規劃設計創新有兩個方向。一種是縱向的提升與延伸。過去的設計產品是包括圖紙、說明書、模型、動畫在內的一套完整的資料,評審通過意味著設計使命結束。這僅僅是賣產品,而如今是要由賣產品到賣服務轉變,不僅僅要做整體規劃,還要做投資與運營,將價值充分釋放出來。另一種是橫向的混搭?;ヂ摼W促進人與人的交流,物聯網促進空間交流,在多專業跨學科合作中才更容易找到新的方向、新的機會和新的價值[8]。表2設計類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配套設計課程

配套課程建筑設計修建性

詳細規劃控制性

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城市總體規劃

與村鎮規劃理論課程中外城市建設史

建筑構造(選修)城市住區規劃

原理

修建性詳細規劃案例專題(選修)

規劃設計表達與表現(選修)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原理

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

城市經濟學

城市社會學

控制性詳細規劃案例專題(選修)城市設計原理

城市空間分析專題(選修)

城市設計案例專題(選修)城市總體規劃原理

城鄉地理信息系統原理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案例專題(選修)社會實踐建筑設計基礎實習、建筑認識實習城市住區認識實習修建性詳細規劃實習城市設計生產實習城市總體規劃實習因此,要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創新,盡量減少程序化的模式。結合學校參與全國城鄉專業本課設計類競賽的實踐發現,學生之所以在設計競賽中能發揮出自身的最大潛能,主要源于競賽類主題給了學生較大的獨立思考的空間。通常競賽類設計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旨,除規定設計主題外其他限定條件較少。這種形式既主題明確又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而且小組合作的形式能促進組員之間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學習,尋找到共同學習的激情,既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又拓展了知識面。參賽小組可自由選擇指導教師,這既是對指導教師的一種肯定和激勵,又可以調動教師的指導熱情。當然,課程設計不可能完全結合競賽,但設計競賽的這種形式完全可以引入到課程設計中,比如靈活設計選題,由任務型轉向主題型;以小組協作形式完成設計,可自由選擇指導教師小范圍作指導。最終結果由教研室集體評定,對優秀作品頒發證書并進行作品展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以問題為導向,注重過程引導

問題和目標是城鄉規劃設計的指引。教學中應將城鄉規劃公共屬性的價值目標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而問題是目標的參照,規劃專業的學生應走出課堂,融入社會,通過社會調研發現問題,在問題導向下培養學生對規劃設計公平性問題的思考。如在修建性詳細規劃層面,以住區規劃為例,教學應結合學生對城市住區認知實習和空間體驗,通過現場調研和比較研究,加強對市場開發機制下住區項目建設的認識,引導學生對空間背后社會經濟效應進行思考,并對空間的外部效應進行評價,如是否有利于社區活力營造、文化傳承、綠地景觀的均享等;在控制性詳細規劃層面,引導學生分析控制指標生成的因果邏輯、規劃指標本身的數理邏輯,以及指標背后的社會經濟關聯性;在總體規劃層面,由于土地利用涉及社會利益分配和再分配,讓學生審視土地用途配置和空間布局是否體現社會公平公正性,是否有利于弱勢人群、生態環境、公共設施的均享性,如保障住房的空間分布、大型公共設施的外部效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是否體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等。通過城市認知、小區規劃、歷史街區更新、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總體規劃等環節,從理解指標含義到指標落地,再到學會設定指標,將指標意識貫穿于整個過程并延續到控規設計教學全過程,在培養圖紙表達和形態塑造能力的同時,建立起形態和指標的關聯。同時,通過問卷、采訪等形式了解不同利益主體對空間價值的訴求,并將不同利益訴求綜合體現在規劃方案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公平處理和共識構建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設計過程的控制引導比設計成果的評價更為重要。為了讓學生明白“過程比結果重要”這個道理,設計任務書中明確規定不同設計階段方案的匯報時間、內容及分值。同時,為了讓學生明確目的,評分設置了加分項和減分項。“減分項”是指未能較好完成評分側重的基本要求的,在被評判時成為明顯負面因素的內容?!凹臃猪棥笔侵阜桨钢休^為出彩的,能增加對方案肯定度的內容。通過每個階段的方案匯報達到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明白一個好的方案其評價標準到底是什么,從而不斷深化完善方案設計。

(五)建立聯合培養機制

城市規劃前瞻性的專業特點迫使學生要及時更新知識結構與專業技能,及時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多學科融合的知識結構需要不同學科背景和專業技能的師資隊伍。這就需要一個融匯不同學科背景、不同部門的聯合培養機制。目前,高校應立足現實堅持引進和培養并重,即引進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同時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建立聯合培養制度。一是加強學院內部或學院之間的合作交流,如聯合經濟管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共同建設強大的城市交叉學科。二是建立校內外聯合培養制度,從規劃管理部門和設計部門聘請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規劃師做兼職教授,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通過建立聯合培養制度,使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渠道,了解審視城市問題的多重視角,從而培養其前瞻性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

五、結語

城鄉規劃學科建設是支撐城鄉建設事業人才技術的重要保障,是強基之本。城鄉規劃專業學生能力結構的培養直接影響規劃師的執業能力,是規劃師職業生涯成功與否的重要基礎。需要強調的是,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源于理論和實踐的各個方面及各個環節,只是在不同環節各有側重而已。文章僅以設計類課程教學為例,圍繞學生6項核心能力的培養,試圖對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做一些探討和思考,以期拋磚引玉,達到促進城鄉規劃學科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 2013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菲利普.伯克.城市土地適應規劃 [M]. 5版.吳志強,譯.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楊貴慶.城鄉規劃本科生能力結構與職業規劃師核心能力的對照分析[A]//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規劃教育——2014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3-6.

[4]呂飛.城市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體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 21 (4):85-89.

[5]趙燕菁.城市規劃行業與學科發展的下一個三十年[J].北京規劃建設,2014(1):168-169.

[6]潘宜,黎莎莎.調查研究與教學過程的結合——城市詳細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新建筑.2009(5):132-134.

[7]徐煜輝,孫國春.重慶大學城鄉規劃學科教學體系創新與改革探索[J].規劃師,2012(9):11-16.

[8]轉引自清華同衡規劃播報(微信號:CaupNet)

Teaching reform of design courses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ty based on the planners core ability

DENG Chunfeng, GONG Ke, WANG Wanming, LIU Shengwei, ZHANG Shenjuan, HE Yuheng

(College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P. R.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6 points of ability structure listed in Guiding Discipline Standard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ndergraduates in Chinas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the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iscipline in the future. Relevant courses are needed to support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of the ability structure. As the main cours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e design courses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structure. Based on the 6 points of ability structure, we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discuss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design courses from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perfection, courses connec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cultivation mechanism innovation.

Keywords: planner; core ability;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歡
教學改革
完全學分制下選課管理的思考與實踐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8:04
金工實習教育對工科院校創客教育影響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7:08
譯林版英語教材的人文特點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49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54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4:29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毛片一级在线|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五月婷婷导航|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欧美亚洲欧美区|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91丝袜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精品你懂的|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在线国产资源|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不卡|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成人av|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激情综合五月网| 久久公开视频|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亚洲色中色|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91精品国产丝袜|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香蕉精品在线|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91福利免费视频|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成人|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国产av麻豆|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欧美午夜一区|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亚洲天堂首页| 午夜不卡视频|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 制服丝袜一区|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久久女人网| 亚洲a级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