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蓮
摘 要:英語課程新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培養小學生開口“說”的能力已成為英語學習初始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我從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現狀出發,從創境激趣、表達氛圍、個體差異、口語策略及口語評價等五個方面,就怎樣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氛圍;交際;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70-01
現在小學里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學生年級越低,回答問題越積極,課堂氣氛越活躍,然而,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反倒越不愿發言了。有些學生考試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讓他流利地說幾句英語卻很難;有的學生面對老師和同學十分害羞,不愿積極參與口語活動;有的學生雖然參與積極性較高,心里或許也想得不錯,但一到口頭表達,就抓耳撓腮,不知怎么表達;還有的學生小組自由會話時語言流暢,一到正式發言時就結結巴巴,甚至會出現一些錯誤。針對這些問題,我在這里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創造輕松、愉悅的口語表達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口語活動中不想說,或者想說卻又找不到適當的語言,他們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怕開口,羞于開口的現象。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讓學生會說、善說、樂說,我在平時教學中注意以下三點:
1、創境激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言語的動機,并提供言語的材料,從而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方式營造英語口語表達的氛圍,創設有利于學生說的情境,激發學生說的欲望,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語言、交流語言、發展語言。
2、用英語組織教學,對學生進行語言熏陶
英語教學的主要矛盾是漢語與英語學習之間的矛盾。平時,學生所聽、所想、所說的全是漢語,只有課堂才是學生接觸英語的主陣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把握好課堂的四十分鐘,多用英語表達,對學生進行語言熏陶。這不僅是英語教學本身的需要,也是營造英語口語表達氛圍的需要。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口語表達氛圍
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師生平等和教學民主,寬松的語言表達氛圍是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氣氛的調控和渲染來營造的。營造這種氛圍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教師對鼓勵機制和糾錯策略的運用。就糾錯策略而言,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口語表達錯誤糾正的時機把握不當或采取逢錯必糾的做法,將會嚴重挫傷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熱情,并將導致學生因追求語言表達形式的規范而降低口語表達的流暢性。
二、養成主動用英語交際的習慣
實踐證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和價值認同感是產生學習動力的真正源泉。可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一部分同學不但課下不習慣說英語,有的甚至連課上也不愿意開口,他們有的是因為怕出錯緊張,有的是因為詞匯量不足而不敢用英語來表達自己,還有的則因為經常被老師忽視,而沒有機會說英語??傊麄冞@些學生寧把自己當聽眾,也不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習以為常,甚至借此躲避課堂訓練,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一方面要多鼓勵、訓練他們,另一方面則要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如在課上盡量選擇他們想讀、想聽、想看和想談的內容,采用各抒己見、角色扮演、短劇表演、模擬配音、看圖說畫、做游戲等訓練他們的“說”,并在各個活動中進行具體指導。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搭建口語訓練和口語展示的平臺。
從實踐中我認識到,如果英語僅僅局限于課堂中,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他們需要感知與他們內心世界相呼應的聲音、色彩、動作和語言,他們需要在輕松和愉快的環境下接受語言和使用語言。而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正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小學生課外口語活動應體現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特征,應體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的特點,如開展口語興趣小組,根據教材內容自編自演英語童話劇,英語故事樂園,英語快活林廣播、英語走廊、雙語走廊、英語早操、笑話、迷語及英語才藝大獎賽等。
四、注重總結反思,完善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課后要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行為、措施、方式、方法、決策以及整堂課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的審視和分析,檢討得失,權衡利弊,系統總結,以指導新一輪的教學。筆者認為,以下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特別值得我們思考:(1)氣氛壓抑。學習者不積極參與課堂口語表達,特別是中高年級同學,擔心出錯,受批評,失面子。(2)無話要說。一方面話題過于空泛,讓學生無話可說;另一方面話題的難度過大,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口語語料的儲備。(3)不平等的參與。在以往課堂教學中,常是“少數學生撐場面,多數學生當聽眾”,而這一部分旁聽者,他們很少或根本沒有開口。(4)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發展不平衡??谡Z訓練與聽、讀、寫技能的訓練不能有機結合。
對小學英語老師而言,不斷地總結教學的得失和進行教學反思不僅是改進和調整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五、完善口語評價體系,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能力發展
口語評價是英語學習整體評價體系(包括技能、知識、情感、策略及文化)的一個環節,它具有目標導向,動機激勵和反饋調控等功能。它包括師評、自評與互評三種。它可以更及時,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如我在教學 “Lets talk”時,我把教室四周布置成clothes shop, fruit shop, shoes shop and stationery shop,讓學生分成四組分坐在教室四周,并讓學生自帶衣服,帽子、稱、自制價格牌等,扮演“導購員”、“售貨員”和“顧客”等各種角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靈活運用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it? / Its very pretty. / Its too expensive./ I like it very much./活動之后,我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師生共評等方式,評出“最佳導購員”、“星級商店”和“文明顧客”等。
總之,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培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小學生英語口語的訓練決不能急功近利,而必須持之以恒。只要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交際氛圍,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并適時和適度地加以引導和點拔,口語活動不僅會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口頭表達能力也會獲得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