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秘
【摘 要】闡述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作用,提出實施合作學習的策略: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合理選擇合作學習活動的內容;合理建立學習小組;明確活動任務和目的,落實責任;適當指導小組活動過程;建立小組間競爭機制,完善評價機制;認真總結、反思每次活動。
【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學 合作學習 實施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144-03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策略。它以學生在異質小組中的明確責任分工與合作為基本形式;以綜合評價為評價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自主性、互動性、創造性的學習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要求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幫助、溝通,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最大程度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教學目標。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及特點決定了在其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具有必要性,本文擬探討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及特點
高職教育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求的專業人才為根本目標;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為具體目標,即培養知識面較寬、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具有高級技能的實用型、創造型專門人才;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堂和教學內容體系。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在將來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英語應用能力,在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重點提高聽、說、寫等應用能力,特別是工作過程中的英語交際能力。英語學習是習得語言的過程,學生要在一定的語言交流中才能實現。而合作學習可以通過組員間的相互幫助來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將個人能力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同時,設計良好的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的意識,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揮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發現,大部分高職生英語水平相當薄弱,基本能跟上教師教學步伐的學生尤其是理科生極少,而同步的課堂教學根本就不可能照顧到所有學生,從而導致部分學生越學越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合作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布置合理的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為了共同的任務,各出其謀,各負其責,相互間不斷努力,有利于順利完成任務。在活動過程中,即使學生基礎各異,都有機會參與到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權,語言實踐的時間因此得到最大提高。通過學習合作,不同特質的學生總能在活動中找到存在感,從而可以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創造性,也能使他們意識到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大家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二)降低學生焦慮感,為師生、生生間的良好互動提供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唱“獨角戲”的現象依然存在甚至十分嚴重,而通過合作學習,師生、生生關系將會有所改變。因為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再像傳統的教學那樣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他們可以通過頭腦風暴討論、體驗、交流、合作,一起完成任務。每個小組成員必須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同時在活動中發揮各自的才能。相對大班級的環境,小組活動中學生更能暢所欲言,學習焦慮因此大大降低,自信心也因此得到提高。
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再純粹扮演知識傳授者、正確答案持有者甚或領導者等,而是參與者、輔助者、監控者等。與師生課堂上交流和互動少的傳統教學不同的是,合作學習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教師的角色真正發生了改變,已經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引者。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已掌握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對活動過程進行恰當的指導和監控,在合作學習活動后,公正評價各小組的活動,指出長處和努力的方向,重點在于發掘個小組的閃光點而不是指出錯誤和缺點,堅持正面表揚和激勵。由此,師生建立起了平等、和諧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
(三)有效提高學習效果,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要課堂教學能夠具有有效性,關鍵在于既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又要發揮好教師指導作用。合作學習則能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氛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平等參與活動,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特別可以為不善言談、不合群的落后生留下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時間與空間,從而增強這些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合作學習還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不單純是知識傳授者,更多的是充當參與者、輔助者、監控者等角色。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與學生的溝通能力、預測問題能力、觀察力等。教師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活動,一定會為此做一番學習,只有教師自身能力水平提高了,才能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合理選擇合作學習活動的內容。有好的教學設計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合作學習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課間還需要各小組代表發言,發言后教師還要點評、反饋意見等,花費的時間要比傳統授課的時間多許多。因此,采用分組合作學習教師可能很難保證按時完成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這就要求每個教師合理選擇活動內容。教師要在本課程開設前制訂比較完整、具體、詳細、具有可操作性的學期教學計劃和課堂設計方案,要計劃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合作學習活動并順利完成教學計劃。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根據不同的課型的要求,充分備課,在備課中要明確分組活動的目的和要求,對合作學習活動的形式、內容、時間、相關材料等都做精心的設計和策劃,如此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才能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順利進行,達到教學目的,獲得良好的效果。
(二)合理建立學習小組。科學、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是順利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有助于組員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過程,能夠使成員之間彼此協作,相互支持幫助,共同合作,最終能夠達到個人及團隊學習成效都提高的目標。如果小組劃分不合理,將會在活動中出現如下現象,或個別學生頻頻發言,其他學生袖手旁觀、坐享其成,又或學生各做各的事情,從來不參加小組討論,這樣合作學習活動就會只流于形式,根本就完不成設定的教學任務更談不上達到共同合作、共同發展。
教師要做到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就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情況,如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個性、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性別乃至家庭背景等情況。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英語知識水平等采取“組內異質”和“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劃分4~6人的學習小組,確保組員之間的互補性和小組間的平等競爭。
(三)明確活動任務和目的,落實責任。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善于為學生提供和創造合作的機會,倡導和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課堂的學習內容和目標,明確學習任務和方法,使學生做好活動前的各項準備,確保活動的有序開展。合理地分好小組之后,讓每個小組進行組內分工,要求每個小組采取輪流發言形式,各司其職,以此避免有些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生在小組完成任務過程中袖手旁觀。高職英語的許多教材中口語部分的內容設計完全可以采用合作學習來進行,它充分考慮到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這些互動項目旨在通過創編對話、分組討論和集體歸納等方式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在《世紀綜合教程1》第八單元Life Attitude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可以在教學中安排小組活動學習,學生按照要求根據兩個情景的內容組織兩個對話,每個小組4人都分配各自的任務,有角色A和角色B,有資料員C,有抄寫員D,4個人各司其職。
(四)適當指導小組活動過程。有效的策劃與指導是開展合作學習的保證。確定教學目標任務,劃分小組之后,教師的任務并未結束。在學生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因為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原因,學生或多或少會碰上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除可以通過查閱字典、資料、手機百度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外,有些問題是必須要教師幫助才能解決的。教師要勤在小組間巡視來觀察學生的活動進展情況,通過他們的表情、言語情況判斷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把握小組討論的方向并及時對學生遇到的困難給予幫助和指導。還要重視對后進生學習情況的了解,重視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教給他們合作學習的技巧和方法,積極引導他們良好的合作學習行為。教師的耐心、細心指導使走出困境的學生更有信心進行學習,及時鼓勵、肯定表現優秀及有進步的學生,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此外,不能草草結束活動,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小組進行匯報并給出反饋意見。總之,就是要求教師成為優秀的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監控者及評價者。
(五)建立小組間競爭機制,完善評價機制。建立競爭機制,完善激勵性評價,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條件。前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奠定了基礎。建立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機制能使合作學習發揮更好的功效。有競爭才能有進步,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為集體榮譽相互合作,如可以在總成績中占30%的平時成績中側重小組活動的評價結果等。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只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對于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教師應主要傾向于對小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參與度、積極性、獨創性、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的評價,可以采用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小組自評結合教師評價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而不能以教師自身的評價為主。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評價也要有合適的度。要擅(下轉第158頁)(上接第145頁)長于發現落后生取得的即使是很小的進步并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信心。教師在評價時,還要有意識地強化小組群體的優秀表現,弱化個體效應,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
(六)認真總結、反思每次活動。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反饋意見,還要向各個小組組長了解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如小組成員在活動中的參與度、有哪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對活動提出意見建議等。此外,教師還要在課后對該次活動做認真的總結和分析、反思,以便決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和對下一次活動的組織應該做哪些調整,從而確保活動一次比一次有效果。只有不斷的反思總結,教學效果才能有得到不斷的提高。
此外,教師還要努力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組織設計好教學中合作學習活動,充分合理利用合作學習提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方凱.倡導合作學習,優化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J].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教學與研究(綜合版),2010(2)
[3]李瑞.淺談“合作學習”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9(5)
[4]陳靜茹.合作學習對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影響探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0(3)
[5]唐本賽,蔣玉芳,汪順成.合作學習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