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琳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在校大學生,所以實現生活化有其自身之義,這樣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與感染力。本文提出幾點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策略,包括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學評價都要體現生活化。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化 教育目標教育內容 教育方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確指出“生活即教育”,說明教育具有生活化的本質特征。一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著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的弊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過于理想化和知識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陷于工具化之嫌,這一切都說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不盡如人意。為了使大學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其生活化勢在必行,這樣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與感染力,為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要貼近現實生活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必須生活于現實世界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樣源于現實生活,所以高校思政教育目標必須來自于大學生的生活,讓大學生覺得目標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能夠通過不斷努力來實現的。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倒金字塔”現象,即大學生一直高聲吶喊著那些不切實際、離自己生活十分遙遠的口號,而對自己身邊輕而易舉的事情忽視不見,沒有在乎身邊的一點一滴。其實,這不能歸咎于學生自身素質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們的思政教育目標過于理想化、與現實生活相脫節。有鑒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聯系,使教育目標既有理想性、先進性,又具備普遍性與現實性;既能讓學生照顧到現實生活利益,又體現人的精神追求。比如,高校思政教育目標可以定位在讓學生認識生命這個層面,引導大學生認識生活、尊重生命,這是促使他們對生活有正確、健康態度的重要前提。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來自現實生活
毫無疑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五彩繽紛的,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將這些教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聯系,促使學生借助這些原理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從而認識到這些理論的重要性。事實證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為大學生的發展指明政治方向,還要能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困惑。教育內容只有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從抽象化、政治化的說教中抽離出來,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才能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影響。
有鑒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鄉與大學生聊天,降低身份,成為他們的朋友,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思想動向等,從中找到生活化教育內容的切人點,或者借助QQ、微博、微信、BBS論壇等新媒體手段掌握學生的發展動態,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情感問題、學業問題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確實可知、可感,使他們愿意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從中獲得人生的啟發。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體現生活性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從別人那里聽來的知識可能會使人進行某種行動,但不會長久。”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思想教育理論內容,在教育方法上還要體現生活化,引導大學生進行生活實踐和自我管理實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思想道德素質等。從微觀層面講,高校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建設寢室文化,充分發揮大學生群體之間相互影響的功能,促使寢室成員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尊重。從宏觀層面來講,就是要引導大學生多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他們走出校園、走進社會,以此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社會觀”,提前與社會進行近距離接觸。高校還要積極建設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與管理,使他們在具體行動中應用所學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能力,為全面發展奠基。
四、思想政治教育評價要回歸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不能由教育者“一人說了算”,要積極擺脫教育評價機構的權力色彩。一方面,教育者要深入到大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態中,通過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進行客觀、全面地考察,判斷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教育者還要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他們自己說一說自己在思政教育中獲得了什么進步,存在哪方面不足,應該在哪些方面繼續努力。自我評價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身,找到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至關重要,要引起高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視,采取措施予以落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