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花
【關鍵詞】 幼兒;安全教育;滲透;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3—0037—01
一、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明確自身職責,提高安全意識
在幼兒園中保護幼兒的安全是教師的職責之一,教師也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因此,教師應時刻把幼兒的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樹立幼兒園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切實增強自身的責任感,杜絕各類危險事故的發生。
二、把對幼兒的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之中,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
幼兒的身心正處于逐步發展的階段,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自理能力較差,安全防范意識薄弱。教師在關注和保護幼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鑰匙真正地教給孩子才是最可靠的。作為幼兒園教師,應通過日常的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隨機強化。
1. 創設安全環境,利用多種形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可組織多種形式的安全課,例如,運用講故事、念兒歌及情景表演等形式,讓幼兒掌握簡單的自救技能,認識火災、水災發生時的自救方法等;并學會正確撥打特殊電話號碼119、110、120等;或者根據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利用圖畫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把小心觸電、交通安全、當心危險等活動畫成色彩鮮艷的圖片貼在活動室周圍的墻上;或在樓梯、過道兩旁貼上安全標記圖,以經常提示幼兒,讓幼兒知道上下樓梯按指示箭頭行走,不推擠,以免碰撞。
還可利用游戲形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幼兒園教育中游戲活動占有主要地位,因此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也可與孩子們的游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在玩中自己體會什么是安全,逐漸形成一種安全意識及應對危險的能力。例如,以“消防安全教育”這一主題來說,教師可以先帶領幼兒去消防大隊參觀,和幼兒一起討論有關消防的安全知識,或者一起說說逃離火災現場都有哪些方法(如用濕布或濕毛巾捂住鼻子趴在地上匍匐前進等),還可師幼互動一起表演逃離火災現場的情景劇等。通過活動,讓幼兒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2. 重視常規養成,培育良好習慣,減少傷害事故發生。良好常規的培育是幼兒遵守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必不可少的活動。良好的常規有利于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使幼兒終身受益。例如,引導幼兒學會喝水、入廁時要排隊、走路時不亂蹦亂跳,上下樓梯靠右行等,以減少幼兒與同伴碰撞造成的意外事故;還有,引導幼兒把鞋帶系得緊一些,以避免跌倒或摔傷;吃飯時不嬉笑打鬧,避免氣管進入異物;不將微小的異物塞入耳、鼻、口腔內,注意經常保持個人衛生等,以此減少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3. 在戶外活動時,加強對幼兒的體能訓練,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越是平時活動量少的幼兒越容易受到傷害,而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動作較靈活、協調,反應敏捷,反而受到傷害的概率相對小一些。因此,教師應組織一些有趣的體育活動,提高幼兒的身體發展水平,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如,“螞蟻運糧”的活動,能培養幼兒的手腳協調能力;“猴子摘桃”的活動能鍛煉幼兒雙腳跳及攀爬能力和動作協調性。
在戶外活動時,教師不要為了安全就嚴令禁止幼兒玩或固定玩法,相反教師應允許并鼓勵幼兒嘗試各種他們自創的具有冒險性的活動,培養他們的預測、判斷、回避危險的能力。
三、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
幼兒對教師的言行非常的敏感,他們會因為教師的擔憂焦慮而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因此,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日?;顒又?,應讓幼兒了解一日作息的每一個環節,以減少他們因無法預知而產生的恐懼感;并經常和幼兒討論可能使他們害怕的災難等,提高他們面對困難及解決困難的能力。
四、與家長做好溝通,達到家園共育
幼兒園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兒童的安全,這不僅僅只是幼兒園及教師的任務,家長的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與家長溝通、做到資源共享是幼兒園安全教育順利進行的前提。
作為教師,應通過各種有效形式開展家長工作,例如,利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介紹各種安全知識,教會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如何提高孩子的獨立行為能力等。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