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
閱讀;自信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3—0095—01
習作,顧名思義,就是練習寫作。《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對“習作”的目標要求之一是:“觀察周圍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要想落實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參與生活,以讀助寫,快樂自信。
一、創設生活情境,將習作活動化,直接體驗是根本
學生習作中最大的障礙是無話可寫,而無話可寫的根源是生活經歷太少。為了讓學生增加生活閱歷,筆者主要通過活動的方式給學生提供直接體驗的平臺,在此過程中滲透習作教學,收效很好。一是抓課堂活動。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創設生活情境的最有效場所。從二年級開始,語文課本的語文園地中就有“口語交際”板塊,教師要抓住這個機會,大力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習作做“吐”前孕育。二是抓課外活動。結合班級四季游活動,讓學生寫游記見聞;開展認識家鄉的參觀活動,叫學生寫家鄉的寺廟文化、建筑藝術、民間傳說;緊跟季節變換步伐,讓學生去戶外觀察,練寫校園、家鄉四季新景觀,廣談農事、村居新變化。當然,但凡各種活動,都要事先做好寫作指導,讓學生帶著目的參與活動,將活動寫作化。三是抓主題活動。班內定期召開開學典禮表彰大會、中期總結表彰獎勵大會,讓獲獎學生練寫發言稿,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每周三給學生播放愛國主義影片,或感動中國人物視頻,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寫觀后感言;開展興趣小組、才藝展示、手工制作競賽活動,讓學生記錄活動過程;利用傳統節日、地方民俗,讓學生查資料、看電視、參與其中的活動,用文字書寫悲歡離合。四是抓學科整合。由于農村小學教師少,一個年級的課程幾乎由一名教師全代,這就為學科之間滲透寫作提供了可能。
二、開展讀書活動,讓習作閱讀化,間接經歷是重點
近年來,由于筆者所在縣將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學校教學的核心來抓,因此,全縣上下掀起了師生讀書的熱潮,這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打開了一扇希望之門。借此東風,筆者在班中大力開展讀書活動,將習作閱讀化,補充了學生不可能事事躬親、缺乏生活閱歷的不足,為習作無話可寫找到了解藥。首先,在班內建立了圖書角,每個學生拿三本圖書,保證了圖書的數量,再選出一名圖書管理員,負責整理、借閱、登記、保護圖書。其次,確定每周三下午為集中讀書活動日,教師、學生共同坐在教室里讀書、交流,寫讀書筆記,享受讀書的樂趣。第三,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每周不少于三頁,雙休日不少于兩頁,主要以好詞佳句的積累為主。第四,創建書香班級,內容有每周欣賞、書香小明星、讀書心語。第五,開展經典誦讀比賽活動,讓學生在平時讀讀背背《小學生經典誦讀讀本》的內容,了解中國古典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讀書活動的開展,間接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閱歷,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增強了學生的語感,為有話可寫助催了“吐”的基礎。
三、多種方式激勵,把習作快樂化,培養自信是關鍵
不管是將習作活動化,用活動歷練體驗,讓體驗豐富閱歷,還是把習作讀書化,用讀書充實內心,讓內心激蕩語感,都要在教師的鼓勵下進行。因為學生的習作源于快樂,成于自信。首先,把活動體驗、讀書活動之后的寫作放在“日記”當中,讓學生“我手拿我筆,我筆寫我心”,用自己的筆寫出自己心里要說的話,哪怕是像孩童學步一樣跌跌撞撞,搖搖擺擺,也要讓先“敢”走。學生寫了以后,教師必須當天批閱,并且及時反饋,優秀作品、好詞佳句、妙言新觀點等都要讀給學生聽。第二,教師寫“下水”習作,給學生引路。教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干什么教師就干什么,習作也一樣。這樣學生會從教師身上得到信任的力量,習作自然會放開手腳寫。第三,不忘說“你真行!”教師在平時上課提問、下課說話、活動娛樂時,只要和說話有關,都要將“你真行”三個字送給學生,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信心會在鼓勵的呵護下樹立起來,敢說真話、有話可說就水到渠成了。
綜上所述,習作源于生活,活于閱讀,成于自信。作為習作教學的起始年級,三年級習作教學更應該從生活、閱讀、自信等方面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在實現學段習作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后續習作教學的全面提升。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