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彬
所謂的“合作日記”,即“循環日記”,要求各小組5個同學合作,一個小組共用一本大開軟皮的日記本,小組中的成員自己協商確定,各自固定在一周中的某一天寫日記,日記本在小組成員中傳遞,一周為一個周期。后面寫的同學要先欣賞前幾位同學的日記,記下讀其他同學日記后的感受,并再寫一篇日記。教師每天及時批改,并組織學生利用早讀或下午的輔導課進行評賞。每周評出優勝小組。這種寫作模式,與以往的日記形式相比,更受學生歡迎,它的優勢顯而易見。
一、自主管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傳統的日記形式主要由教師統一要求,日記均是某一學生與教師的單線交流,很難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因此,雖然教師在這方面花了較大的力氣,但收效甚微,有時還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一些學生對寫好文章產生畏難心理。“合作日記”實行的是組長負責制,組長由習作能力較強又具備責任感的同學擔任,學生自由組成寫作小組,同組同學聽從組長的指揮,一起努力。在組長的帶領下,他們為小組取名、設計扉頁、交流日記、相互評議等。這種新的寫作形式,寫作內容學生可自由選擇,學生感到新奇,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非常重視這本“合作日記”,有的取名為富有詩意的“回憶的沙漏”;有的取名為富有生機的“歡樂五葉草”;有的取名為“螞蟻工作室”,且扉頁上附有一段話:以前的我們/如同那孤單的小螞蟻/孤弱無援/現在的我們/就像大家庭中的一員/團結合作/其樂無窮/整理好心情/融入這快樂的寫作之旅吧!這樣的精心設計,彰顯出小組成員對“合作日記”的重視,表明了小組成員已經將小組視為一個團結的整體。“合作日記”的寫作要求由組長與組員商量制訂,每組的成員特點不同,要求也不盡相同。“回憶的沙漏”給自己小組制訂的要求是:每一篇日記都要健康向上,不得抄襲;“焦糖瑪琪朵”訂了6條“小筑制度”,其中一條為:人人有權指定書寫不美觀的小筑店員練字!“螞蟻工作室”的組長甚至給組員們寫了一封信,在充分肯定大家的同時,向組員提出高標準的日記要求……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組長還會自發地組織組員進行“期中小結”和“年度大盤點”,總結一段時間以來各位組員的表現,并對下一階段的日記提出更高的要求。組員對這些要求很樂意接受,并付諸行動。這都源于學生自主管理的良好效應。可見,“合作日記”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二、自選題材,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通常的習作教學,內容多為教材規定或教師擬訂,學生自主寫作空間受到制約,大部分學生很難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而“合作日記”的內容不作限定,讓學生盡情發揮。學生可以寫自己一周內所見、所聞或所感,也可以記下自己的煩惱尋求他人的幫助,還可以寫想象作文……寫作形式也不作限定,記敘文、散文、詩歌均可,若小組內同學“志同道合”,寫成接龍連載式的小說也行。如“焦糖瑪琪朵”一組的小羽同學較多愁善感,經常在日記中發表一些女孩子特有的敏感話題;“遙風·葉季”一組中的小鵬同學經常在日記中向教師和同學求助,希望能解決他學習上的困惑;“藍焰”一組則一起創作了一篇長篇小說《五極尋寶記》,可謂繪聲繪色,連其他小組的同學也爭相拜讀;“螞蟻工作室”的成員時常展開“話題作文”,如“習作妙法大家談”“合作總談會”等。“合作日記”,顧名思義,就是讓每個學生在寫合作日記中獲得共贏的局面。在合作日記中,每個學生均得為別人的習作評議,不知不覺中,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為了讓學困生不怕寫“合作日記”,筆者還要求各小組開展“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寫作師傅要對徒弟無私地給予幫助,使徒弟的日記不至于太“丟人”。在此過程中,不僅徒弟的習作水平提高了,師傅在不斷為他人提建議的同時,習作能力也增強了,可謂教學相長。
為了實現“優勝小組”這個目標,學生們積極尋找材料,盡力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鏡頭。日記本在學生中傳遞,習作的靈感在互動中萌生,同時也幫助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漸漸地,部分害怕習作的學生不再那么排斥練筆了……可見,只要給學生一方自由的寫作天地,學生也會愛上寫作的。
三、多重評價,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
課標在“評價建議”中提到:“寫作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合作日記”采用教師評、學生互評、家長評等多重評價方式,力圖通過多方面的鼓勵來提升學生的寫作信心。每一本小組“合作日記”的評價欄上,有教師給出的等級評分欄、有教師的“評語專座”、學生評論專欄——“七嘴八舌”,有的小組甚至還有“家長談吧”專欄。在教師的“評語專座”中,教師不需要像平時批改習作那樣,把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作為分析與評價的重點,而更側重于參與日記內容的討論。如看了小夢同學寫的一篇日記——由一盆“錦上添花”受到雨水的沖擊反而更美,產生感觸,悟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生總是先苦后甜”的道理,筆者寫下了這樣的評語:“有句老話叫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歷風雨就成功,那成功還有意義嗎?記住,你面前的大山肯定一座比一座高,但只要你有信心與毅力,肯定能一座座把它們征服!”這樣的評語,比寫作技巧上的指導,更能走進學生的心里,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欲望。
小組組員在完成自己日記的同時,除了可以閱讀其他組員的日記以及教師的評語外,每天還得在“七嘴八舌欄”記下讀其他同學的日記后的感受。如小怡同學寫下自己生病時,感受到父母親、教師、同學對她的關愛,心中感動不已。其他同學看后,馬上寫下自己的感受。一生寫道:要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像我一樣,多鍛煉!另一生體會更深:從生病中感受到別人對你的關愛,取材不錯。特別是把大家對你噓寒問暖的場景寫活了,值得我學習。家長們也及時給予肯定:好樣的!得了重感冒,行為堅強,心情樂觀,這難道不是治病的一劑良藥?像這樣,一次日記得到教師、小組成員、家長們的三方評價,且表揚鼓勵多于批評指正,學生的寫作信心自然一天比一天堅定,寫作熱情也隨之高漲!
另外,由于日記要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展示,要參與評選優勝組,促使小組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要獻計獻策,竭盡所能幫助本組成員不斷完善日記,以爭取小組得獎。在這種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不斷增強。
總之,小組“合作日記”這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了學生的寫作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增進了學生間的友誼,確實是小學習作教學的一個新方式。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曾營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