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的黃金時期。長期以來,小學閱讀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由于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表達的機會,學生逐漸失去閱讀興趣,甚至將閱讀視為語文學習的負擔。因此,轉變觀念是根本,倡導個性化閱讀教學,激發興趣,關注心靈,實現個性化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個性化閱讀教學,即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不斷感悟、理解、交流、分享,從而獲得他們特有的閱讀體驗,并逐漸優化個性化閱讀能力。可見,個性化閱讀教學側重于將閱讀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實現體驗的積累和自我的建構。
一、喚醒心靈,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
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當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愛好,當作一種心理依賴時,就會自覺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收集屬于自己的陽光。因此,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從激發閱讀興趣起步。教師要善于運用音樂、動畫、游戲、故事等多種方法創設情境,喚醒學生自主閱讀意識,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期待和向往。
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九寨溝》一課教學,教師另辟蹊徑導入新課,瞬間將學生帶入情境。師:人們都說九寨溝很美,然而再美的景色如果不身臨其境,也無法體驗!接著,教師將自己一次去九寨溝旅游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如果用網上搜集的視頻資料,學生們一定會習以為常,而教師自己錄制的旅游視頻,極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伴隨著教師旅游的腳步,不由自主地“走進”了九寨溝,就在同學們熱情高漲,興趣十足的時候,教師的視頻戛然而止,師:九寨溝景區除了老師走過的這些,還有很多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和老師繼續走完?“有”學生們高聲回答著,一個個興奮無比。師:好,我們打開課本,一同開啟九寨溝之旅……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孩子們始終保持著昂揚的興致,整堂課氣氛融洽,學生表現積極。
盎然的興趣是激發個性解讀的前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開放性的處理教材,創設情境,于尋常處選取不尋常的視頻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于學生興趣正濃時戛然而止,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運用自如,標新立異,在一收一放中喚醒心靈,讓課堂在入情入境中靈動飛揚。
二、貼近心靈,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打造個性化閱讀課堂,教師必須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沒有必要讓學生的體驗一定和原作者一樣,更沒有必要讓學生的理解屈從于教師既定的答案。只有打開枷鎖,尊重自主體驗,才能綻放個性的花朵,收獲別樣的課堂。
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一課教學,在探究文本主題的過程中,教師不斷鼓勵,課堂上擦出了個性的火花。師:文中結尾處的“掌聲”蘊含了怎樣的情感?生1:這掌聲蘊含了一名新老師對一個弱勢孩子的關注,是師愛的表達。生2:我覺得這掌聲里也有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可以說是友誼的表達。師:很好,能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正當教師想進行下一個環節時,一個不同的聲音響起來,生3:我和大家理解不一樣,我覺得這掌聲只代表英子的優秀。這樣的理解讓所有同學都很震驚,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發言者,生3:這個班主任并沒有特別關注英子,因為新老班主任交接時,肯定沒有認真了解每一個同學,否則她不會不知道英子腿有問題;作為英子的同學,平時大概也沒有搭理過她,否則,英子就不會猶豫走上講臺了。透過這掌聲,我看到了英子的勇氣和勇敢,連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多么的優秀……師:是啊!其實每個人都有別人不曾擁有的精彩,亦如你的理解和體驗。
尊重和珍視是叩啟學生心門的鑰匙。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給予學生一個寬松民主的閱讀環境,學生還教師一個暢快淋漓的個性表達。面對同一文本,同一主題,卻生發出多元解讀,是心靈貼近文本譜寫的詩行,更是生命棲息文字奏響的華章。
三、放飛心靈,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發現者。”可見,問題和質疑是誘導探索的強大動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個性化思維,要善于讓學生自己質疑發難,讓學生在探索實踐中培養想象力,發展創新思維,促進閱讀的個性化發展。
例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一課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熟讀課文后,師:對于詹天佑設計的隧道開鑿法,你有什么看法?生1:我覺得“中部鑿井法”縮短了工期,是非常有創意的方法。生2:我也這么認為,不過既然能夠縮短工期,我們是不是可以多打一些豎井,這樣更有利于隧道的開通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的提議立刻引起同學們的質疑。生3:不可以,豎井打多了難道不耗時耗工嗎?生2:不經過計算,你怎么知道的……所有同學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大家都期待經過交流溝通,找到一個說法……師:看來同學們都經過了一番苦思冥想啊!能夠提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發現,不過我們的想法僅僅是猜想,科學與否還需要更精準的計算和更縝密的驗證……
解放和松綁是挖掘學生潛能的不竭動力。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誘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釋疑,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增強體驗,在探討交流中加強理解,獲得思維的發展和思想的啟迪。
綜上所述,個性化閱讀是對傳統閱讀教學的傳承和發展,教師的觀念決定學生的“閱讀生命”的生機與活力。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師,必須秉持個性化閱讀理念,培養自主意識,珍視獨特體驗,突破思維局限,讓閱讀成為孩子心靈相依的伙伴,讓課堂成為生命茁壯成長的搖籃。
參考文獻
[1]黃杰蘭.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淺談[J].基礎教育研究,2009(2).
[2]葛金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校園心理,2009(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