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寶++楊麗彬
[摘要]“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順應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而提出的重大倡議,是中國應對全球化發展的必然選擇?!耙粠б宦贰睉鹇缘膶嵤┠軌虼龠M沿線各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不同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與文明融合,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繁榮。分析“一帶一路”建設給沿線國家帶來發展機遇與挑戰,從政策、文化、體系和市場四個方面提出了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政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
[中圖分類號]F12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12-0037-02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政府根據全球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加強經濟合作、共同繁榮發展而提出的戰略構想,對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及戰略意義。
在當前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大背景下,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已成為大勢所趨。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同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時強調,共建面向東盟的海上絲綢之路,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
二、“一帶一路”建設對沿線國家的影響
(一)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的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包括60多個國家、40多億人口,但因受到資金、技術、人口和環境等因素的限制,該地區許多國家仍處于經濟落后的狀態。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能夠為沿線各國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密切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對于經濟較為落后的國家而言,更是在引進先進技術、加快產業轉變、改善民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二)促進不同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與文明融合
兩千多年前,各國人民就通過海陸兩條絲綢之路開展商貿往來。幾百年來,千百種不同的文化在絲綢之路上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普遍為世人所接受和推崇的和平、開放、包容、互利、互信的絲綢之路精神,并且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主的時代精髓。而“一帶一路”戰略則能夠為沿線各國文明之間的交流、融合、發展與共存提供新的平臺。
(三)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繁榮
國際關系瞬息萬變,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世界各國日益成為休戚相關的利益共同體?!耙粠б宦贰睂閰^域乃至全球實現和平共處提供新的平臺,從而實現不同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創造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發展大環境。
三、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1.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逐漸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耙粠б宦贰睉鹇詷嬒氲奶岢觯粌H有益于我國持續發展國民經濟,也符合沿線國家發展經濟的共同需求,為實現沿線國家的互惠互利、產業升級等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則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可以預見,步入2016年這一戰略將進入實施期,中國企業應把握機遇,順勢而為,及早做出關乎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抉擇。
2.由于受到歷史、自然、政治、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長期處于“東部經濟發展迅速、中西部經濟發展緩慢且落后于東部”的不平衡狀態。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后,將貫穿我國東西兩部、聯系國內國外,為我國東西部經濟協調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3.政策機制有望得到創新。“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后,沿線各國將在我國大陸橋沿線城市增設辦事機構、交流機構等部門,人員物流往來必將頻繁,我國在此情況下應創新政策機制,增設相關的辦事機構等。
(二)挑戰
1.“一帶一路”沿線環境問題?!耙粠б宦贰鄙婕?0多個沿線國家,這些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體制機制方面的差異較大,協調各國的貿易、服務、交流、交通等比較困難。再加上文化觀念與宗教信仰的不同,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存在諸多不穩定的因素,如宗教紛爭、恐怖主義、民族分離、政局動蕩和戰爭頻繁等。這都使各國聯合起來共建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受到一些國家和多種勢力的阻撓與反對。如美國和日本等國對中國倡導的絲綢之路構想抱有敵對態度,甚至還從中作梗,游說并拉攏中亞國家。另外,包括印度在內的一些沿線國家也對“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表示懷疑,一直沒有明確的官方表態。
3.“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工程量巨大,難度系數高。首先,建設“一帶一路”,需要形成完善并且龐大的交通運輸體系,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技術與人力。其次,“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貿易、金融、海關等體制制度存在差異,協調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是難題。
四、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政策方面
實施高標準的對外開放型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制定新的自由貿易協定,構建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同時,密切關注沿線各國貿易政策的變化,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的政策溝通,這是建設“一帶一路”的必要保證。還應加強沿線各國政府間的合作,積極構建政府間多層次的宏觀貿易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互利共贏,促進政治互信,達成新的合作共識,從而可以使沿線各國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外政策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困難與問題,共同制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措施與政策。
(二)文化方面
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民族、文化、傳統、宗教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溝通與交流,消除彼此之間的嫌隙與隔閡,為“一帶一路”順利實施提供信任基礎。同時,各國政府應支持各種形式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如國與國之間的媒體交流、科技交流和教育交流等。另外,大力推動國際旅游業,使外國民眾了解本國民俗與文化,從而消除外國對我國文化的隔閡與偏見。
(三)體系方面
首先,需建立相對完善的對外公共外交體系。努力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設平等互利、共同繁榮、互惠共贏的“一帶一路”,將我國始終奉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理念向各國傳播。其次,大力完善媒體公共外交,做好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傳播工作,為我國建設“一帶一路”創造良好的輿論基礎,從而擴大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另外,還應建立健全沿線區域合作的相關產業鏈與產業機制,努力打造“一帶一路”產業特色區,同時完善服務業、制造業等相關產業,把建設沿線邊境合作區與建設境外經濟合作區結合起來,進一步建立健全區域經濟合作相關產業鏈。
(四)市場方面
首先,需立足重點經濟領域,擴大國際區域市場合作?!耙粠б宦贰鄙婕暗降膰逸^多,從而要求“一帶一路”戰略必須以經濟開放為依據,結合沿線各國的利益點,繼而尋求“一帶一路”在市場建設方面的突破點。
1.加強與波斯灣沿岸石油國家之間的區域合作。中亞地區與波斯灣沿岸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藏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些地區的國家均以能源出口為主,面臨著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等困境。而建設“一帶一路”,不僅可以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有利于推進上述國家和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方面的調整與轉型。
2.擴大經貿投資,推進與南亞、東北亞、東南亞及澳洲的區域合作。一是依托路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升與南亞之間的經貿合作水平;二是依托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強與東北亞(日本、韓國等)地區的區域合作,加速各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加強與東盟的聯系,爭取在亞太區域合作格局中的主動地位;此外還需提升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加強與澳洲在各種貿易領域中的經濟聯系。
[參考文獻]
[1]田惠敏,曹紅輝.“一帶一路”的動因與挑戰[J].全球化,2015(6).
[2]林躍勤.“一帶一路”構想:挑戰與應對[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5(2).
[3]鄒玉娟.發揮自身優勢彰顯天津在“一帶一路”中的橋頭堡作用[J].城市,2015(6).
[4]鄒嘉齡,劉春臘,尹國慶,唐志鵬.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地理科學進展,2015(5).
[5]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一帶一路”:全球共同的需要人類共同的夢想[R].國際經濟分析與展望(2014~2015),2015.
[6]徐習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亞歐大陸橋物流業的機遇與挑戰[J].開發研究,2015(2).
(責任編輯:張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