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玉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兩型社會建設中環境資源犯罪現狀之實證分析——以武漢城市圈為研究樣本
楊忠玉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湖南長沙410131

摘要:環境資源問題是關系到人類生存的核心問題,但是經濟發展往往在很大程度受資源保護制約,如何堅持生態優先,搞好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發展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筆者通過研究水資源的污染、大氣污染、礦產資源破壞以及污染破壞土地資源的現狀,探究兩型社會建設中環境現狀,以期對這幾類突出環境犯罪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兩型社會;環境資源犯罪;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6-0062-02
作者簡介:楊忠玉(1985-),男,碩士,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刑事法學,偵查學。

一、水資源的污染現狀
湖北是水資源大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稱,但是水資源依舊極為匱乏,缺水城市竟已達40余個。同時湖北省尚存在著降雨時間和空間方面分布不均,人均可利用水資源較為匱乏,對水資源的管理不合理。國際公認的嚴重缺水警戒線為人均1700立方米,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732立方米,特別是城市缺水情況特別嚴重。湖北省縣級以上的缺水城市超過40個,重點缺水城市已達20多個,水資源匱乏已成為制約經濟的重要因子。[1]從歷年監測情況看,湖北省湖泊水質總體上屬中度污染,45條主要河流的102個監測斷面中,7.8%的水質為劣五類,許多水質出現了富營養化以及水華現象。
由于污水收集配套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能力遠不能滿足城市排污需求,漢江襄樊段,每天至少有30多萬噸污水直排漢江。太平店曾家河排污口出水呈醬紅色,氣味刺鼻;大李溝沿線7個工業和生活排污口流出的大量污水呈黑色,散發著陣陣臭味,水面不時有油污漂過。匯入小清河時,可以看到明顯的黑色水帶。
長江和漢江是湖北武漢的主要飲用水水源,每年供水量8億多立方米。根據調查,該市19個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共有53個存在污染問題,主要是排污口,各類碼頭、非法生產企業,以及未按要求設置規范的保護區界標和水域警示牌等。同時峽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漳河水庫、長江、漢江中下游、清江、梁子湖、大東湖、四湖、龍感湖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也十分嚴重。[2]

武漢城市圈鄉鎮飲用水源地工作進展情況一覽表
由上述現狀可見,武漢城市圈水污染異常嚴重,且水質監測、基礎信息調查、保護區劃分等工作依舊不到位。武漢、鄂州、黃岡、咸寧、錢江和天門等市的鄉鎮飲水源地工作開展不夠理想,信息統計不夠詳實。水污染嚴重,水資源信息統計缺失是制約武漢城市圈發展的一個瓶頸。
二、大氣污染現狀
湖北省是一個重工業省份,省內的冶金、電力、石化、建材等高污染大企業,每年排出大量的污染氣體,而這些大型企業基本都分布在武漢城市圈內。這使得武漢城市圈的大氣污染現狀極為嚴峻。近幾年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城市圈內各城市加強了對大氣污染的治理,通過以下圖表及相關數據就可以看出近幾年湖北省在大氣污染治理中所取得的巨大成效:2009年,湖北省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4.376萬噸,比上年減少3.88%。其中,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52.74萬噸,占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81.9%,比上年減少6.2%;2010年,上半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1150.3萬噸,與2009年同期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上升0.22%,上半年湖北省二氧化硫排放量31.60萬噸,與2009年同期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下降了0.69%。

省管各電廠2007-2009年度二氧化硫排污費核定
可見,湖北省二氧化硫排放數量逐年在減少,但是由于湖北省基數比較大,汽車數量和企業數量較大,使得汽車尾氣及工業排放廢氣的情況依舊十分嚴重。以青山區為例,其工業廢氣年排放量占武漢地區的71.8%;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占武漢地區53.7%;煙塵年排放量占武漢地區的60.6%;工業粉塵年排放量占武漢地區的72.3%。影響了青山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
三、礦產資源破壞的現狀及問題
湖北在一些地域的礦產條件比較優越,儲存較為豐富,一些地方甚至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水泥用灰巖、石油、鹽礦、鐵礦、煤、磷礦、銅礦、金礦、建筑石料用灰巖、石膏、磚瓦用粘土等11種礦產是湖北省主要開發利用礦種,這些礦種開發的年均產值均是達到1億元以上。此外,這些礦種形成的礦山數和從業人數也占據了生產線的大半個江山。
誠然,為了從礦產中獲取暴利,犯罪分子的罪惡之手不出不在。最近武漢城市圈內查獲了幾起破壞資源犯罪的案件:2008年3月,隨州市曾都區黃淮治鑫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其然,未經批準在殷店鎮鸚鵡村開采蛭石礦產資源,非法采礦3萬多噸,礦產資源破壞價值115萬元;2006年元月,包某某、黃某、劉某某3人擅自在隨州市曾都區三里崗鎮非法開采青山寨礬礦區礬礦資源,開采礦石3076多噸,破壞礦產資源價值17萬元;自2005年以來,柯某某擅自在陽新縣洋港鎮開采煤炭資源。去年1月11日,當地執法部門將礦井炸封,柯某某擅自撬開炸封井口后繼續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破壞價值7.3萬元;2002年以來,鄧某某未經批準,在建始縣長梁鄉卸甲壩村非法開采煤炭資源,造成礦產資源破壞10萬元。
可見,在犯罪人數方面,已經出現了多人甚至團伙協同作案;在犯罪金額方面,由幾萬上升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在犯罪地區方面,由市區區域轉向鄉鎮甚至是偏遠農村;在作案手段方面,由明顯的作案手法到愈加隱蔽的作案手法,有的甚至出現官員包庇現狀。
四、污染、破壞土地資源的現狀及問題
土地資源是植物“再生父母”,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是人類生存的基地,也是其他各類資源賴以存在的基礎。土地資源在環境構成要素中所居的重要性最大,占30%左右。危害土地資源的行為,一方面是由于使用土地者的不合理使用,但另一方面也與管理保護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對危害行為打擊不力有關。土地犯罪、土地瀆職類犯罪(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案件和非法批準征用、占用土地罪)多發。
近幾年來,湖北省土地使用權出讓、流轉市場秩序混亂,違法用地、批地、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問題十分突出,社會反映十分強烈。主要犯罪形式為:利用欺騙手段,規避“招、拍、掛”,私下交易;以租代征;未批先用,邊報邊用。土地資源犯罪形勢嚴峻,國土資源部于2010年2月8日召開全國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后,湖北省接著召開了全省電視電話會議,及時部署和全面啟動了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土地資源犯罪種類和類型越來越多樣化,破壞土地類犯罪以及土地類瀆職犯罪手法也越來越隱蔽。涉案金額、作案人數以及破壞區域方面都越來越趨向于規模化和團伙化。[3]
總而言之,環境資源犯罪情境越發嚴峻,水資源的污染、大氣污染、礦產資源破壞以及污染破壞土地資源的犯罪已經到了不得不嚴懲的地步。維護好發展好環境資源,是關系到經濟長治久安的根源,也是兩型社會建設的根本出發點。
[參考文獻]
[1]湖北未來五年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EB/OL].新華網http://www.hb.xinhuanet.com/zhuanti/2010-11/29/content_21505570.htm.
[2]李艷峰.湖北省地表水資源的規劃性保護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8.
[3]董邦俊.危害環境資源犯罪案件偵查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