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薔
長春水利電力學校
中職學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互動機制的構建探討
李 薔
長春水利電力學校
目前,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進度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峰階段,相關層次更是直接進入了矛盾突破期。在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進程中,中職院校所發揮的專業角色作用正顯得越來越重要,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雖然讓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承受的身心健康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特別是中職學生近些年來的就業壓力愈來愈大,多重壓力擠壓下,一些中職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生價值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職學校在德育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將會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促進現代教學體制改革的效率,大力提升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
中職學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動機制
在中職院校課程設置中,德育教程的開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為了擺正德育課程的教育地位,如今所有中職院校都將其視作是一項必修基礎課。德育課程的核心宗旨是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現代教育體系培養具備良好政治素養,健康道德修養,正確法制思想和可持續發展職業理想的專業復合型人才。除此之外,為了完善德育課程的內容和增強課程開展的可拓展性,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已經成為現實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課題。新課程改革進程中,德育課教學如果能夠滲透身心健康教育,其新課改的未來前途將會獲得更寬的思路和路徑。
1.1 現狀分析
國家于2008年正式發布了《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表示中職院校的德育課程開展需要進行創新,針對學校開展的課程內容應該添加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容。
當前,我國新課改的步伐正穩步踏進,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已經深入各行各業,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深入一線教學,嘗試在中職院校德育課程中添加心理健康教育,實現雙課程的有機結合,最后提出了“情感、態度和觀念”的宏觀目標。不過在實踐應用中,大多數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學校團委直接負責的,專業心理咨詢教師的配備嚴重不足。另外,盡管很多中職院校的政治教研組已經開展德育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可是因為缺乏具備豐富經驗的指引者,所以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少。
1.2 存在的問題
第一,德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流于形式,缺乏實踐性?,F行的大多數中職院校德育教學目標雖然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即“情感、態度、觀念”。但是對于情感態度掛念目標的考核和實現卻存在諸多的漏洞,例如:在評價機制方面單一化,與學生考試分數直接掛鉤,忽視了現代教學制度的靈活性和可協調性;在追逐分數的同時,學生身心的發展被嚴重的忽略,德育和身心健康的有機融合流于形式。
第二,教育資源稀缺,互動機制缺乏靈活性和鮮活性。如今大多數中職院校因為師資力量和硬件設備的缺失,導致德育課的教學資源并不是非常豐富,相關于身心健康的教育資源更是處于亟需補充的階段,僅僅滿足于教材的內容。在一次教育部針對中職院校500名學生的調查中,只有21%的學生認為德育課的教學是生動形象的,69%的學生則是認為課程教學內容空洞無味并且注重大道理,缺乏和生活實踐的應用。
第三,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被嚴重忽視,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了互動機制中的主體。目前超過半數的中職院校德育教師的德育教學都處于傳統教學模式階段,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中職學生呈現多元化的個性心理特點被嚴重忽視。伴隨著這種教學模式的甚囂塵上,更多的中職學生開始自動養成一種依賴教師和懶惰的心理,對于新知識、新思想、新觀念的探索欲望會逐漸失去主動性和積極性,久而久之的被動接受更是會讓學生的學習心理趨向于枯燥和厭惡,學習效果將會越來越低下。
2.1 原因分析
第一,社會和家庭因素。我國教育的環境還處于一種強制性的應試教育,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對分數都非??粗?,“優秀教師”的評比完全依賴分數的高低就可以看出整個教育體系已經逐漸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建設。中職院校雖然沒有很大的升學壓力,但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一小部分中職教師群體即使想要改變現有的評價體系也很難做到,畢竟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因為這種來源于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德育教學中即使教師想要做出改變,也很難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融入實踐教育中。
第二,學校因素。中職院校學科教學管理的不健全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好壞,在我國中職院校德育課程教學實踐中,教材即教科書,德育教師上課的主要依據還是教材。如此一來,在學科內容設置偏向于單一化的情況下,中職德育教師即使想要在德育課教學中創新心理健康教育也很難實現創新目標。
第三,師資力量不足。大多數中職院校的德育教師多是以其他學科教師兼職的形式存在,例如:學院管理層、富余人員等等。這種情況,中職德育教師的專業性很難得到保證,就算是想要在教學中進一步添加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也很難得以實現。
2.2 對策分析
第一,在社會方面,需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發展。從80年代開始,我國便陸續推出了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相關目標,德育課程糅合心理健康教育便是迎合這一目標的具體實踐方法。所以,在實踐中,政府應該加大對中職院校精品課程和創新課程的支持,一方面需要在政策法規上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在財政投入上加大投入。
第二,在中職院校方面,需要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和完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要堅持全員育人的思想理念,積極構建以學校身心健康教育為核心的現代職業學校管理機制。
當前,中職學生身心健康問題已經凸顯的非常明顯,社會各界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培養也日益重視。為了能夠更好地在中職院校德育課程中添加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社會、家庭、學校、學生等主體都需要做出努力,保持創新思想,積極開拓新資源、新結構,增強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動機制的教學效率。
[1]郝楠.淺析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間的關系[J].科技創新導報.2015(04)
[2]周武兵.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德育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1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