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顯武
摘 要:課堂教學不僅是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認知意識中發生作用,帶動學生由學習知識向培養能力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常規的執行,還需要調控,以更全面地整合教學資源,使學生與課堂共融。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調控藝術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最熟悉的基礎教育學科,本身便充滿了多元性、情感性以及藝術性。因此,也尤其需要課堂教學調控,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總結反饋教學信息,生成新需求;如何引導學生全面投入、深度拓展,創造趣味、有機的課堂。
一、興趣調控,調動學習積極性
興趣對于課堂學習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了師生的重視,尤其是在語文學習中,興趣牽動才能促使學生集中最大關注力,主動去參與課堂,而這也是課堂教學調控的首要針對方向。小學語文教學雖然鮮少有深奧的內容,但卻面臨字詞、理解等基礎學習,一再強化難免也令學生容易感到厭煩、枯燥。而加強興趣調控,則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找到知識關注點,調動學習熱情,從而更加投入課堂,提升學習效果。課堂教學中的興趣調控要富有張力,必須具有強烈的帶動性,因此,教師可以從感官刺激等方向切入,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制造豐富充實的學習感受,由此讓興趣自然貼近學生。例如,在教學《讀海》時,教師用舒緩的音樂和各色各樣的海浪聲、海鷗鳴叫聲為學生伴讀,讓學生仔細聆聽大海的變化,深化大海的印象。聲效刺激讓學生感到新奇,同時也開啟了學生的感官認知,讓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進一步的學習中。
二、語言調控,優化課堂氛圍
教學語言的作用,便是在課堂教學中穿針引線,指引學生準確、到位地進入每一個學習階段。語文作為語言學科,對教學語言的要求自然更加嚴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調控也成為重要的改善提升目標。小學生對于教師語言的依賴性可以說是非常強烈的,教師的語言往往能決定學生的學習理解程度,以及學習感知方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生動、幽默、充滿情感的語言調控,能夠將課堂氛圍推向理想的境界,能夠讓學生更透徹地吸收知識。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語言影響,多觀察學生對教學語言的接受度,以及在學習中的情緒變化和需求。例如,在教學《買櫝還珠》時,教師不僅需要順著原文解析課文內容,為了加強學生理解,優化學習氛圍,教師還引用生活元素,拓展出“買籃還花、吃面還牛肉”等幽默語言,讓課堂頓時笑聲一片,輕松起來,學生也依瓢畫葫蘆地舉一反三,深刻理解和記憶了知識點。
三、思維調控,引導深度探究
思維永遠是學習的深層次內容,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聽、說、讀、寫的基礎教育,也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讓學生學至根本,積累能力。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調控的藝術中,也離不開思維。科學、適度的思維調控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透過知識點深入思索,能夠結合個人認知發散個性思維習慣,從而在學習中以小見大,點面輻射。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選取有發散性的教材,還要巧妙地觸動學生的思維點,并且引起學生的情感、意識等多方面的共鳴,讓學生順著表面的知識點深入探究。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每個人都是天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感受到個性發展的正面意義后,進一步提出“每個人都是天才”的肯定與否定兩面,讓學生討論肯定或否定能成為“真正天才”的必要條件。對學習思維的調控讓學生聚集起深入思考的意識,從而讓學習效果更加穩固,學習感受更加深刻。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充滿生命力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不能只是一味地遵照書本、因循守舊,而是要對課堂調控藝術加以重視,讓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狀態、學習能力都在調控把握中一步步契合課堂,煥發活力。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