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摘 要:數學思維教育是21世紀數學教育的核心。數學是與思維聯系緊密的科學,是思維的科學。如何在數學教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本文探討了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進行了認真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學習;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053-01
探究能力是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的了解能力,也可以解釋為是學生在學習中對新知識的探索與理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探究能力可以給學生營造足夠多的個人空間,在個人空間里去思索去自主學習。就初中數學探究教學而言,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我國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數學教師在不斷積極思考,在理論和實踐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淺談一下自己對初中數學教學中探究教學的認識。
一、培養觀察能力
數學中的觀察是對數學問題或對象的屬性特征通過視覺獲取信息,運用思維辨認其形式、結構和數量關系,從而發現規律或本質的方法。數學中的定理、命題幾乎都是通過觀察并早在嚴格論證之前就被發現了,甚至到現在還有許多熟悉而不能證明的命題,只有觀察才知道這些性質。因此,創造性思維活動通常都是從觀察開始。觀察是通向創新的橋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從特征中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例如,在《平行線》這一節課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如教室、操場等)的平行線”;畫平行線(有格子或用三角板);使用幻燈片讓學生觀察等;從而引出“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二、發展思維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的根本問題,在于培養創造性思維. 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人們取得創新的思維成果所進行的思維方法。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地、概括地反映,是認識的理性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培養學生創新力的核心。創造離不開思維,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思維訓練,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除了憑借課本以外,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利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資源,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發揮數學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注重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與具體化、歸納與演繹法的思維素質的培養。更要注重發散性思維方式的培養,注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啟迪學生逆向思維,讓學生從反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思維的方向變了,就易于產生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鼓勵學生多采用求同思維,激發學生用多種方法,尋求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空間,多種途徑解決同一個問題。以達到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強化實驗操作
初中數學不僅有理論上的一面,而且也有實驗上的一面。在數學教學中不能僅滿足于創造條件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實驗,還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做思想實驗,在實驗探究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傳統上,這些思考實驗是在人的大腦里進行的,但是幾十年來,電子計算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作用。數學技能(一般指實現數學運算、推理、應用的信息技術)的“動感顯示”、“繪圖功能”,使“思維過程”視覺化,加強了數學“思維實驗”的“可視強度”,強調了數學“實驗”理念,是對傳統數學教學的超越,使數學教學更明白。數學的抽象性使數學思維“看不見、摸不著”,使數學變得深奧“難學”,數學教學只能借助思維的外殼—語言,進行思維“翻譯”和“交流”。數學技術傳遞動態信息的特點使思維“可視”,為數學實驗提供了“直覺”的材料,為數學的理性升華、數學發現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準備。
四、想象和聯想能力的培養
想象力是借助聯想培養起來的,聯想是由某種概念引起其它相關概念的心理過程,是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其實質就是根據一定的意識導向對表象進行再現、加工、改造和組合。因此聯想可以使思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舉一反三、左右逢源、觸類旁通。沒有聯想就無法進行思維,沒有聯想所學的知識是僵死的、孤立的、零亂的、甚至是支離破碎的,形不成能力,更無法創新。只有聯想才‘能將知識“串”起來,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及良好的認知結構,進而形成能力,為創新做好“準備”。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使學生學會聯想、善于聯想,如從一個概念到另一個概念;從一個公式、法則、定理聯想到另一個公式、法則、定理;從形聯想到數或者從數聯想到形;從一種思想和方法聯想到另一種思想和方法等等多種形式內容的聯想或者思想方法的聯想。特別要培養學生通過邏輯思維,從眾多的聯想信息中辨別、篩選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五、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創新潛能。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能主動克服各種困難、全力以赴地實現自己的學習愿望。如果對學習不感興趣,僅僅由于強制而求知,則味同嚼蠟,苦不堪言。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首先我們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其次應注意開展豐富的數學活動。比如通過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等等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勝利的喜悅,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總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需要的是長期的積累。新課程需要創新型的教師,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才可能培養出創新能力很強的學生。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因此我們還應該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適應新課程的新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