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水利交通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宋忠誠
?
探討公益性項目合理轉化以減少政府債務的可行性
貴陽市水利交通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宋忠誠
摘 要:近年來,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空前巨大,各地方財政的壓力倍增。為了達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政府已通過多種方式籌集建設資金,與此同時,政府存量債務也在不斷增加,不斷增大的政府債務可能導致債務危機,一旦危機發生必然會導致政府信譽下降。如果政府通過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將置換出的財政資金用于抵減存量債務、新增債務和債務風險防控,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的財政危機,促進社會的發展。本文從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方式和轉化途徑進行分析,探討了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對于減少政府債務的可行性。
關鍵詞:公益項目 合理轉化 政府債務 可行性 探討
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大量的公益項目的建設改善了社會環境,促進了社會和諧。“十二五”期間全社會重要目標的完成,使我國的國民經濟水平提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平均增速達7.8%,是歷史上的重大突破。但是,政府的債務問題始終是制約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充分運用好民間融入的資金,可緩解政府建設公益性項目需要大量資金的難題,以此達到拉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
國務院43號文件的出臺,通過限制政府出臺承諾還款、提供抵押的融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不斷增大的政府債務導致債務危機的可能,維護了政府的信譽。當前,我國政府的公益性項目籌集資金的主要形式如下。
1.1增大專項債券發行
通過專項債券的發行,可以緩解政府公益性項目建設的資金壓力。按照正規的程序發行并承諾在指定的時間內支付本息,在項目融資中占據著主要的位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并能推進公益性項目建設。
1.2通過金融部門融資
通過金融部門的融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公益性項目建設的財政壓力,對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由于國務院43號文件的出臺,通過限制政府出臺承諾還款、提供抵押的融資行為,投融資平臺或其他國有企業獲得的銀行資金:一是通過信譽支撐和提供相關質押的方式獲得貸款;二是通過銀行看好的政府或企業項目,向企業直接注入基金的方式予以合作。這些方式同樣促進了社會和諧建設,拉動了國民經濟增長。
1.3實施PPP模式融資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項目融資模式,是結合了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的資源,兩種性質的部門共同合作的項目建設方式。該模式一般適用于規模大、周期長的建設項目。該模式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建設的壓力。但有關數據顯示,現在我國的PPP模式實施的進程偏低,并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推廣;有些區域的PPP模式推廣成功,但是,大部分地區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還需要我國政府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積極推進。
政府的債務問題,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將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以下探討公益性項目合理轉化的方式與作用。
(1)通過轉化無經營性收入的非民生公益性項目為經營性項目或準公益性項目,讓項目實現自循環或最大可能地減少政府財政資金支撐;以此可減少政府對公益性項目的財政性支出,減少政府債務。
(2)在國有產權占絕對控股的前提下,出讓部分民生公益性項目一定期限的產權給社會資本,政府對出讓部分公益資產同時實施合理測算和標準管控,確保不發生民生問題。
(3)成立基礎設施建設性質的全民股份制銀行,匯聚民間資本,根據實施的項目實際回報給予固定分紅,并為充分吸引投資需確保分紅收入大于當期銀行利息收入,不足部分財政給予貼補,這時財政資金即可發揮最大支撐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同時,根據匯聚的資金,合理計劃與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在財政資金不足的情況實現早日達到預設的公益性建設目標。
通過以上方式的實施,政府將置換出的財政資金一部分用于抵減存量債務,一部分用于新增債務,一部分用于債務風險防控。實現了財政資金的最大化利用的效果。
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因素是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在這種市場經濟的體制下,一般的經濟組織投資的初衷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對于非盈利或者投資回報周期比較長的項目,一般都是不會涉足。這個時候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發揮作用,政策性金融一方面可以直接為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籌資和投資,并通過制度的安排帶動民間資本投資;另一方面可以彌補市場機制的不足,支持準公共品生產。民間資本一般不涉足回報周期長、項目持續時間久、非盈利的項目。但通過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同時保證公益性項目的建設與管理質量,能夠增加社會效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減少政府短、中、長期債務壓力,增加政府信譽。
3.1政府通過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能活躍經濟,有利于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可通過政府招標的形式或其他可行的方式,能夠促進市場的合理競爭,促進民間資本的合法投資。公益性項目的建設,需要政府監管和控制投資規模,保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順利實施。公益性項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政府采用將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政府債務,拉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能夠為政府帶來大量的稅收,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改善政府債務狀況。
3.2有利于加強政府債務的歸口管理,減緩政府的債務壓力
我國的經濟發展是以政府為主導,政府性債務的最終還款責任主體是政府,為了規避因債務問題導致地方財政出現問題,政府應該積極地發揮主導地位,實行政府領導、財政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各司其職的政府性債務管理體制機制。將責任落到具體的責任部門及責任人,確保債務控制目標在預設的范圍之內。
政府的債務壓力是隨著大量的社會工程建設增長相應出現的。結合現在的社會經濟形式,合理進行公益性項目的轉化,并實施有效管控,不僅能夠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還能加強對應的行業歸口管理,對于減少政府的債務壓力有重要的作用。
3.3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債務管理協調體制與機制,促進社會資金和項目的完美結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以政府為主導的建設項目是一種主要的社會發展形式。隨著政府性債務歸口管理制度建設日益完善,完全能夠實現政府項目、國企項目和社會資金的完美結合,達到統一協調管理并實現效力與效益雙豐收的效果。能夠拓寬資金的來源,減輕地方債務壓力。同時積極探討多個部門協調配合和建立相關法理支撐體系,實現社會資金和項目的完美結合,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當前的經濟形式,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我國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實現減少政府債務的可能性,促進市場經濟的活躍。政府投資建設公益性項目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尚有一些不成熟的發展模式,也會出現部分問題,但通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通力配合,完全可達到利用好社會資金、參與公益性項目有序建設的目標,為構造和諧社會貢獻必要的力量。
因此,公益性項目的合理轉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政府債務,促進政府項目的建設進程,拉動市場經濟發展,有利于政府投資項目的透明化與合理化,增加百姓信賴感,促進全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藝雄,曹雪華.當前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西部探礦工程,2007(5).
[2] 楊鐵.政府投資公益性項目招投標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9.
[3] 張文娟.關于做好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管理的思考[J].上海管理科學,2006(03).
[4] 王春陽,伊始林.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評價與決策[J].中國投資,2001(05).
[5] 楊成.緩解公路建設項目融資的資金瓶頸壓力[J].企業導報,2011(03).
[6] 張文娟.關于做好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管理的思考[J].上海管理科學,2006(03).
中圖分類號:F8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c)-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