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玲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擴展,21世紀將是網絡時代,將是信息化社會。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上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把玩游戲與學習電腦知識結合起來,寓教于樂,開發學生智力。通過實踐、展示、評價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關鍵詞:實踐;展示;評價;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34-01
面對信息化的浪潮,現在中小學已把學習計算機的應用提升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水平上來了,信息技術教育也成為基礎教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是每一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現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看
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計算機中有太多奇妙的東西,在這個領域中,信息以驚人的速度更新,能夠極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如講解計算機的硬件結構時先發問:“你知道計算機是怎么設計、制造的嗎?你想看一看它的‘五臟六腑嗎?”拆機,讓學生看計算機中的一些硬件設備,并介紹電源盒、主板、CPU、軟驅、光驅、硬盤等,增強形象記憶;讓學生看書自學,教師適時點撥,培養他們養成自學的習慣。為了幫助大家正確使用網絡信息,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小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網址,并介紹他們上一些專開放給學生們使用,具有一定學習價值的網站,讓上網的同學學會如何運用網絡去實現自主學習。
二、玩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把玩游戲與學習電腦知識結合起來,寓教于樂,開發智力。我在教學中,適當地采用一些練習鼠標和鍵盤的游戲小軟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吃蘋果、青蛙過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掃雷、紙牌等,這些富有意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學生們在忘情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練熟國指法以及鼠標的各種操作,了解了回車鍵、空格鍵、上檔鍵、光標鍵、退格鍵、功能鍵的作用,學會了鍵盤的使用。而教師如果讓學生背誦、識記理論知識、鍵盤上字母的排列、鍵盤功能等,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效果不見得會很好。當然,不能讓學生一直玩,沒有目的性的玩,應該給學生一個尺度,讓學生即會玩又會學,同時,玩電腦游戲的時間必須要嚴格控制。
三、實踐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我主張“理論+實踐”,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充分保證學生的實踐時間。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學習知識與技能是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學生才會想辦法強化鞏固所學知識。這說明,在課堂上設計實踐練習時,要注意實用性。例如:在介紹了“電子郵件”一課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訴學生,讓他們給我發電子郵件。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在講到“我形我速”軟件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實踐,我用手機、數碼相機給學生拍照,拍下他們認真學習的畫面,拍下他們認真比賽的畫面,讓他們把自己的相片利用“我形我速”修飾的更漂亮。最后,我收到了很多電子郵件,有的給相片加了像框,有的給相片添加了星星、螢火蟲等效果,還有的用這些相片制作了賀卡和年歷。我一一給他們回信,信中寫的都是贊揚、鼓勵的話語,這在給他們以自信心和鼓勵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在學生操作時,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
四、展示
充分展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自于哪里?來自于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時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體驗,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充分的鼓勵,即使是一個很簡陋的作品,只要有獨特之處就應該予以肯定,賞識學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學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過程與最終成果,對于被展示者來說,是一種鼓勵,對于其他同學來說,是樹立一個目標,是一種鞭策。
五、評價
在現實教學中,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水平、學習風格和發展需求的差異很大,個性特征明顯,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后天的培養因種種原因而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學評價中既要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也要讓學生自身參與評價,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習積極性。一方面,組織學生自評、組內互評或組間互評,以評價促進學習。從幾個方面(如作品內容、制作技術、畫面美觀程度、綜合能力等)對評價對象作出評價。如在學習用WPS文字制作電子報時,采用分組教學模式,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個主題,小組自行完成,教師組織學生對各組的作品進行評價,并記錄學生評價的成績,使每一位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對他人的評價都體現在自己的成績之中。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認可不同起點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取得的進步;尊重不同學習風格和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個性和創造能力取向,對不同設計思路和風格、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技術解決方案等都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認可。
創作能力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是信息技術學科重點培養的目標。可以隨著學習不同的工具軟件進行培養和評價。例如,在學習了圖像處理軟件以后,我有意提示學生以學校的熱點活動為主題設計一幅圖像,要求學生要有創新,要注重作品的美感和藝術性。同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環境和氛圍。在“成就感”的驅動下,每個學生都力爭做出能顯示自己才能的作品。此時的技術應用已經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目標,創作出具有思想性的作品才是最大的追求。通過展示、全班互評、綜合評定等方式,教師對于能獨立完成基礎要求的作品都給予良好以上的成績。在制作技術方面,沒有固定的要求和標準,只要求作品是學生的原創,所有制作技術是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的,但優秀作品必須要有特色和創新。這樣的評價使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信息技術課涉及到多門學科,當好一名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師不是件容易的事。希望能與更多的老師們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