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海
摘 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題型中非常重要的一類,一直以來都是數學教學的重點,不僅因為它在數學考試中所占的分值較大,更重要的這類題型能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這非常有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教學的效率。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探索有效的方法解決這一教學重難點,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72-01
數學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具有抽象性和難以理解等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涉及極其難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常常認為數學是所有科目中最難的。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因其包含的知識范圍比較廣,需要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對策來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
一、增加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個老師教、學生在學的過程,老師的教學方式很重要,學生的吸收效果也很重要,特別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吸收知識點,就要加強課堂互動,增強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及時了解學生對所教知識的反饋情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的不同,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好知識。同時課堂上的互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自然愿意自主地去學習。
二、教師要正確認識 “應用題教學”
想要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教師首先應該提高自身對應用題教學的認識,在以前傳統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從數學理論的角度出發,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來要求學生記住數學公式和解題的步驟,極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該正確認識 “應用題教學”,采取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學生應用解題能力,使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質量提高。
三、結合實際情景,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許多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差是因為他們的文字理解能力差,準確地說是他們對應用題文字敘述的理解力差,就是讀不懂題,導致讀完應用題學生根本不知道各個數量的確切含義,或者對題目中關鍵句子的含義把握不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把應用題的情景思維注入到實踐中去思考。例如,在教用錢買東西這一類應用題時,學生往往會被題目中的數字所迷惑,脫離實際去想,把題目理解得一塌糊涂。其實用錢買東西,是最常見的事情,但當把這一幕買東西的情景敘述成應用題時,學生往往會完全脫離買東西這一現實情景,只是題目中的數字在腦海里打圈圈。如果能把實際情景與應用題敘述的情景聯系起來,學生就會比較容易地把應用題解答出來。例如,數學中有這樣一類題目:小詩拿5元去1支鋼筆和5本練習本,鋼筆2元一支,練習本3角一本,售貨應找回多少錢?此題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一看題目就感到難做。教師講課前,布置學生用5元把題目中的文具買回學校用,在講課時結合實踐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會把實際情景與題目敘述的情景聯系起來想,他們會知道“1”支鋼筆的“1”字不需要列入算式計算,這時學生就比較容易地把題目解答出來:3×5=15角=1元5角,2元+1元5角=3元5角,5元-3元5角=1元5角。
四、用多媒體模擬場景演示應用題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應用題教學的改革帶來了契機,使得應用題由此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有些應用題單憑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憑口頭講解又很難解釋清楚,而如果利用多媒體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喜歡的、有利于小學數學學習的生動的情景,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題,全身心地投入到應用題的解析中,有的教師會用攝像機把外景拍下來,借助多媒體在課上放出來,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師精心制作課件,把光、聲、磁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如在教學“相遇應用題”時,教師可以設計兩個卡通人物,讓他們從兩個小鎮出發,相向而行,走路時可配上腳步聲,形象地展示了整個過程,再利用計算機的優勢,把剛才走過的路按每小時一段進行分割,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對解題方法的掌握也將會更加牢固。
五、多些分層要求,少些平分秋色
任何形式的課堂教學,無論做什么練習都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問題自主解決”也不例外。但是俗話說:“十個指頭自長短。”一個班級學生也一樣,他們總會存在著知識水平、智力發展、操作技能、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個體差異,如果對全班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必定會出現優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好”的現象。特別是應用題,簡單的應用題對優生來說可謂易如反掌,可對后進生來說,也許就不那么輕松了,更不用說對付那些稍復雜的應用題了。基于此,教師可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等因素,把程度相同的學生按差、中、優的級別編成A組、B組和C組。學習新的知識后,也把應用題分為A、B、C三級題型,即純粹模擬遷移的基礎題、基礎知識的延伸題和綜合性的提高題(加深題),同時要求A組學生完成A題,B組學生做A+B題,C組學生則需完成A+B+C題。這樣無論是從題量還是從題目的難易程度上都能因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區別。
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效率,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該要正確認識 “應用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應用題解題奠定良好的基礎,并且要通過創設情景、聯系實際幫助學生解答應用題,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宋群英.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課堂教學方法[J].讀寫算:新課程論壇, 2013(4).
[2] 孫良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畫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