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貞君++楊逢春
摘 要:課堂練習是鞏固基礎知識,發展思維,反饋信息,顯示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精心設計課堂多樣化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而且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優化;課堂練習;提高;教學效益;固基礎知識;發展思維;反饋信息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86-01
課堂練習是鞏固基礎知識,發展思維,反饋信息,顯示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精心設計課堂多樣化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而且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抓好練習設計
語文課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準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訓練”作為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和途徑,必須因文、因時、因事、因人、因地,因勢地統籌兼顧,靈活操作。優化課堂練習,要設計好練習。
1、在形式上求“活”
所謂形式上求“活”,就是訓練的設計要因文而異,不拘一格,形式多樣,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求訓練有較高的達成度。聽、說、讀、寫、講、演、練、辯、賽、畫、編、用等,只要有好的效果,都可以作為訓練形式。
2、在方法上求“活”
語文課堂訓練無疑應以語言訓練為重點,語言訓練的方法要“活”,就應當活在語言的“變式”、“轉換”上。
一位教師教學《太陽》這課時設計這樣一個訓練片斷。
師:文章第一節中有一句話,“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將這一句話換一種表達方式。
生:這么遠箭肯定射不到。
師:箭為什么射不到太陽呢?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表達。
生:因為太陽離地球很遠,有三萬萬里遠,坐飛機也要飛行二十幾年,所以箭是射不到的。
師:再試著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句話。
生:因為太陽離地球很遠,所以我們看上去太陽只有盤子那么大。
生:因為太陽表面溫度很高,所以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
生:因為有了太陽,所以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鳥、獸、蟲、魚才能生存繁殖。
生:因為太陽有殺菌的能力,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它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從以上的教學案例中不難看出,變式、轉換是一種靈活的訓練方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從課文中確定變式、轉換的訓練點,精心設計變式、轉換練習,這樣可以使學生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磨礪了自己的語言能力。
3、在途徑上求“活”
在語文教學中,“訓練”不應只是一種方法、形式,而應成為一種基本意識,全方位地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進行有外顯行為特征的“顯性訓練”外,而更多的是進行融合于其他教學行為中的無外顯特征的“隱性訓練”,這兩種訓練的有機結合,才是訓練途徑上求“活”的表現。
二、抓好難點的突破
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采用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教材是本,學生是主體,教師根據這兩點,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設疑、釋疑、質疑,以激勵、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的每一環節里,應抓住本節課的重、難點,采用啟發式,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化解難點,突破重點。比如:教學《山中訪友》一課可以這樣設計:
師:齊讀課題,想想讀后你想弄明白什么問題?
生:誰在山中訪友,為什么在山中訪友?
生:他訪的朋友是誰,是怎么訪問的?結果怎樣?
教師恰當地實時點撥、誘導,是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問題為學習課文解決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處理好“導”與“放”的關系
導——就是教師要善于引導,調動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求知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放——教師要放手發動學生討論,廣開思路,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導”和“放”的關系說到底就是“教”和“學”的關系。從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看,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教師過多地強調對學生的“導”,用“導”代替了學生的“放”,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束縛學生的手腳與口頭表達能力;二是只強調學生的“放”,忽視了在導的前提下的“放”,“放”的不適時、不靈活。
要正確處理好“導”和“放”的關系,必須充分認識二者是一個辯證統一體。學生的“放”離不開教師的“導”,教師的“導”不要代替學生的“放”。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精當地 “導”,有機地“放”,先“導”后“放”,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通過扎實的訓練,達到得心應手,應用自如。
四、處理好“質”與“量”的關系
在聯系數量與質量問題上,應以質量為主,不然易產生練習的盲目性、隨意性。形式雷同,數量過多的練習,費時費力,不利于課堂上將教學有關信息及時反饋,失去了教師及時評價、及時矯正的最佳時機。而那些“化時少、容量大、質量高、見效快、訓練實”的練習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手段。
訓練內容“少而精”要求集中而突出,有助于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逐步積累和提高。訓練貪多求全,勢必會使之浮于表面,學生對所學的內容一知半解,而反得的少;反之要求明確、集中,訓練少而精,學生對某一方面知識理解得深刻、透徹,掌握得就牢固,久而久之,所得就多。“少而精”的訓練,必然帶來“多而全”的飛躍。因此,要把握好練習的廣度、坡度和密度。
五、處理好“練”與“評”的關系
“練”是為了鞏固新知,及時反饋;“評”是為了加深理解、矯正偏差。在練評活動中,學生把自己練習的成果通過各種渠道輸送給老師,然后老師及時評講,強化正確,糾正錯誤,在比較中弄清異同,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將練和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切實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