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華
學校管理的最根本目的在于調動全體師生的一切積極因素,培養合格的人才。在學校教育中,教育目的的實現關鍵在于教師,在當前的班級授課制度下,班主任的教育作用更是重中之重。那么,作為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好這份工作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工作談一點體會,與各位同仁商榷。
一、以愛動其心,鼓起學生理想的風帆
教師的愛能產生出最佳的教育效果。作為班主任,首先就要熱愛學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你這份愛是來自心靈深處,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真,他才會相信你、尊敬你,最終接受你的教誨。正所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只有通過與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去及時了解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思想傾向,進而及時、準確地制訂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才能減少我們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誤,爭取得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近幾年來,我一直擔任初四畢業班的班主任工作,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來進行班級管理的。如,我班有一名男學生,上課睡覺、課下打架、課外去網吧,是全校出了名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偏偏被我碰上,一開始我也真懶得管他,反正他是考不上高中的,我不想在他身上浪費時間。可新學期開學不久的一次除草勞動中,我發現這個學生大熱天的不怕臟不怕累,平時班級中那些表現不錯的學生借口喝水去休息了,他卻無怨無悔始終不離開勞動地點,我頗有感觸地在勞動總結會上表揚了他。事后他對我說:“老師,真想不到您能這樣看我,我會努力改變自己的!”這以后,他果真變了樣,課堂上能認真聽講了,課下做作業盡管錯的還是挺多,但最起碼能及時交了,打架的事也基本不見了,家長反映周末幫做家務了。由此我想作為班主任,及時捕捉可教育的信息,哪怕只抓住一點點能觸動學生心靈的小事,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以嚴導其行,多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
馬卡連柯說:“如果沒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愛是基礎,但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老師還要嚴格要求。教師要做到愛而有度、嚴而有格,出了格過了度,師生關系就會出現偏頗,教育就不會成功。初四畢業班的學生都進入了青春發育期,逆反心理嚴重。他們由于受影視、網絡等媒體的影響,男女之間產生好感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不但耽誤學業,還會造成不可預料的后果,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傷害。面對這些問題,我正視現實,不急不躁,耐心細致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如我班有一男生和一女生交朋友,互贈筆記本、卡片之類的等,雙方互有好感,我沒有找家長,沒有上報學校領導,沒有冷嘲熱諷,而是瞅準時機分別找他們談心,先從思想上讓他們分清利害;體現在行動中,課堂上多提問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充實;在班級的衛生、紀律等方面,讓他們多為同學服務,體會到來自班集體的愛護與溫暖;我與全班任課教師攜起手來,多觀察、多發現、多表揚,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深切關懷,這樣反反復復,終于使他們自己走了出來。看到如此的變化,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這就是班主任該做到的愛而有度、嚴而有格吧。班主任要做到這一點,做到慈愛中不失威嚴,嚴格中不失希冀,除了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更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藝術。
三、以情曉其理,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中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的確,教育不是一種簡單的說教,也不是教師把自己頭腦中的思想、觀點和知識搬到學生頭腦里的簡單過程,它是師生情感相互影響和雙向交流的過程。這就是說,教師教育學生首先要動之以情,以情感人,以感動為先導,感動中曉之以理,繼而收到轉化的效果。正所謂:“感人心者,莫不先乎情。”教師對學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殷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等都會在學生心中掀起波瀾,如同三月暖陽,一掃早春二月的寒意,會溫馨地暖和學生的心田,師生間就會有心心相印的體驗。“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道理很簡單,人都是有感情的,當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的時候,不會無動于衷。初四畢業生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分流,就是踐行當前國家政策,鼓勵成績不是很優秀的學生,另去高職考大學或學門手藝就業的道路,因為這項政策實施時間不長,農村的家長還有很多弄不明白,更有許多家長尚不認可,而初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家長幫拿主意的又占多數。針對這一現實,做通家長和學生的思想工作是工作成敗的關鍵,為此,我努力做到無論對家長還是對學生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不是老師逼他們走,而是另選一條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要領會國家新政策并抓住機會,做到殊途同歸。自己這樣做的目的便是讓學生明理。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應抓住這個“理”字,做到以理育人,讓學生明白做人之理,做事之理,只有理講清了、講透了,學生才會照著去做;同時,還要以理服人,班主任在說話辦事兒時,要做在理上,在教育學生時,更應該循循善誘,切不可以勢壓人。
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使我認識到,在班級管理時一定要做到嚴與愛相結合,動之以情,深如父母;曉之以理,細如春雨。只有先做學生的朋友,然后才能做學生的老師。只有扎根于學生之中,你才能知曉學生的思想,才能及時捕捉到工作的重點,才能做好班級工作,你才能受到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并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這是一門教育藝術,更是班主任必備的能力與修養。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