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所謂“學習”,即指學生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進行知識的積累與理解,“學習”不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更是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初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定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巧妙的引導,讓初中生在課堂和課余時間能夠自主學習,而不是強迫其進行被動的學習。初中教學由眾多的學科構成,其中英語是眾多學科中的主要學科,也是學校較為重視的學科,更是學生學起來有些吃力的學科。面對諸多因素,英語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學、愿意聽,而不是吃力學、被迫學,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科;自主學習能力
經過時代的變更,學習不再只是年少時的工作,而成為終身的任務。想要讓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否則難以生存。英語的學習不單單只是對一門語言進行掌握,教師要從英語的學習中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現結合自己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談一下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具體內容如下: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才是課堂中的“老大”,學生不過是教學中的“小兵”,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學生沒有權利進行反駁。前文已經提過,時代在變遷,歲月在變更,一切都在改變的同時,學生和教師的地位也要改變。當今的教學中,真正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不再是以往教學中的實施者。當今的教學不再是以往的你尊我卑的模式,而是教師和學生處于同一平等的舞臺,大家進行平等的對話,師生是一種和諧、民主的關系。只有在這種關系下,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才有發展的余地。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學生進行學習
身處在良好的學習氛圍環境中,學生才會激發學習的欲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用英語進行實景模擬,例如:結合教學內容用英語進行情景對話,問路、購物、醫院等對話。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點等,在小組的合作與競爭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的學習不是教師的全面授課,而是需要學生的自主學習,開拓自己的學習領域,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曹建忠.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