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慶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特別是2012年9月5日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的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臺”為抓手,也就是“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力爭實現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
為此,青銅峽市教研室近幾年就把信息化教育資源應用和“打造高效課堂”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地位,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特別是2015年,按照年初的研訓計劃,在市四小和市六中組織了兩次高效課堂教學成果推介會。通過聽經驗介紹和實地聽課,讓我們感受到市四小和市六中在信息化資源使用上已經走到了全市中小學校的前列,特別是市六中的信息化資源使用已經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5月29日上午,我們在市教研室的組織下,先是聽取了市六中信息化資源應用工作經驗總結,而后在市六中教室我們聆聽了劉向軍老師和陳默老師的兩節公開課。這兩名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和微課技術為我們展示了市六中在近幾年利用信息化資源在打造高效課堂上進行的有益探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一、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課堂效率,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利用微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劉向軍老師在引課環節通過電子白板展示了一組圖片,讓孩子們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小商販在吆喝自己的買賣。緊接著,他就播放自己錄制的微視頻,同時提出問題:這樣的吆喝有味嗎?味在哪?動心了嗎?這個微視頻播放的是小壩清秀園西門早市的一景。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然后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陳默老師在講授范仲淹《岳陽樓記》中也播放了一段微課,是自己錄制的本篇文章的寫作背景。配著古箏名曲《漁舟晚唱》,看著岳陽樓、洞庭湖的美景,聽著老師介紹,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氣氛剎那間就活躍起來。
2.利用屏幕批注、遮擋隱藏功能實現及時反饋、分批呈現
在字詞教學環節,兩位教師都很好地應用了電子白板的屏幕批注、遮擋功能,使生字、詞語一個一個地出現,使學生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出現的這個字或者詞語上,避免了以前普通的PPT課件一下子全部呈現出來的尷尬。學生上臺運用電子筆展示預習成果,其他同學對完成的展示進行對錯評判并給予更正,體現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文講授環節,兩位老師利用白板批注功能使整個課堂流程分批呈現,最后在反饋環節回播前面的流程,引起學生注意,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3.利用電子白板為師生互動、主動參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劉老師在課文品讀環節中,提問學生“你最欣賞文中哪一句吆喝,為什么”時?學生先是四人一組進行合作交流,然后把自己的觀點寫在白板上,對重點字、詞進行品析。一個學生在黑板上寫了“喝了蜜的大柿子”并在“蜜”的下面打了一個點,并且解說“可以感受到很甜,吆喝人以甜作為他的賣點”時,另一個學生立即上臺在“喝”下面加了一個點,說“這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首先肯定了兩名學生的觀點,然后總結說:“這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柿子的特點,給人以十分鮮明誘人的印象,收到了強烈的廣告效應。”這個環節,既能展示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又為學生互動創造了條件,教師的點評更使品讀環節錦上添花。所以,電子白板的使用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造了條件。
二、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可以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路人
1.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教師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有方向,學有收獲上
劉向軍老師在講授《吆喝》時,在學生賞析詞語結束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挑選一種吆喝,自己試著編個調子唱一唱,最后來個吆喝比賽。活動一提出來小組內的吆喝聲就此起彼伏,并伴隨著笑聲,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興致很高。教師挑選了幾位同學展示了自己的吆喝,緊接著,教師在電子白板上播放了自己從早市上錄制下來的吆喝聲,和同學們的吆喝進行對比,重點從用詞、用韻角度分析了兩者的差別。這一環節的設置直接從課本學習引申到了課外,讓學生明白好的寫作除了需要文字的積淀外還離不開生活的積累。
2.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體現在教師優化課堂氛圍,通過激發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上
陳默老師在講授《岳陽樓記》時,要求學生對照注解解釋重點詞語和直譯課文。在學生小組合作后,教師通過投影和放大鏡把重點詞語展示在白板上要求學生演示,同時還把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放大鏡投射出來,無論是展示的還是沒有展示的,同學們的興致和注意力一下子就放在白板上,通過修改、評議,重點的字詞一定會深入學生的腦海中。這一環節的設置,通過投影和放大鏡起到激發興趣、引起學生重視、強調重點、提高效率的作用。
3.教師的主導作用還體現在教師恰當地發揮評價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
陳默老師在講授《岳陽樓記》時,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朗讀,然后配樂進行朗讀展示,在幾名學生展示結束后,老師對幾名學生的朗讀進行了點評,分別從句讀、輕重音、語速的快慢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然后學生進行再朗讀。緊接著,教師用電子白板播放了老師從網上下載的名人朗讀錄音讓學生進行對比。這樣一對比,學生立即從朗讀的情感上掌握了朗讀的技巧。這一環節的設置,學生不僅理解了朗讀不僅僅在語速、音調上有區別,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表達的需要。
三、微課技術的有益嘗試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數字時代逐漸離我們越來越近。微課作為數字時代的一種新型課程表現形式,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以及交互性強等特點,正在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學科中。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推進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內容的深層次融合,實現優質教育環境的創建,從而更好地促進素質教育的普及以及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提高。
在這次的聽課活動中,陳默老師和劉向軍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他們制作的微課。陳默老師制作的是《岳陽樓記》的寫作背景,伴隨著悠揚的樂器和唯美的洞庭湖美景,老師動情地訴說著滕子京、范仲淹的故事。劉向軍老師制作的是小壩早市的吆喝聲,一個賣切菜器的小販正在聲情并茂地夸耀著自己的寶貝。無論是寫作背景的介紹,還是吆喝聲,都能把聽課者帶到講課者所設定的那種場景之中。作為一種新出現的教學手段,大家還在摸索和實踐中,但是兩位老師的嘗試為我們帶了一個好頭,相信在教研室的積極引導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微課制作技術和微課在課堂上的實際應用效果會越來越好。
總之,以信息化教育資源應用下的高效課堂建設在我市剛剛起步,未來還需要很多路要走,在這方面既有教師個人的認識問題,又有觀念上的問題,還有技術應用上的問題等等,作為主管部門的教研室用了很大的力氣加強技術的培訓、能力的培養以及其他方面的引領,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更應該努力鉆研,通過培訓、使用、再培訓、再使用,使我們的信息化教育資源的使用能夠跟得上時代、科技和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否則,我們將被這個高速發展的“微”大時代拋棄!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