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英
摘 要:新課改實施背景下,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地關注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更應該將關切的目光鎖定在那些思維能力差的學生,結合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踐,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方法多做題、巧做題,逐漸形成獨特的數學思維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興趣
一、運用辯論式教學法
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變的辯論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辯論式發言的過程,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比如語言表達能力、反應速度、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等。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建立的對話交流,是無法提前預知的,教師要合理利用這一過程引導學生形成創造性的思維以及數學思維模式。另外,辯論式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這樣一個環境下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也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等。
例如,在學習無理數、有理數和實數知識內容時,很多學生都存在將三個概念性詞語混淆,這也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如何簡單地教會學生這一區分,教師就想到了辯論式教學法的應用。先將學生進行分組,采取辯論賽的模式,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正方觀點可以是有理數和無理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反方觀點則認為不存在關系。于是,小組成員針對自己組的觀點尋找資料進行論證,并且將對方辯友擊垮。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無形之中就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在辯論過程中也實現了對知識點的應用和掌握。
二、運用活動式教學法
將活動式教學法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通過活動找到解決的方法。這一方法的應用實現了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一枚小圖釘固定一定長度的細線的一端,另一端用鉛筆拉緊,鉛筆在紙上移動之后留下了一個形狀,這就是圓。通過畫圓的過程,使學生認識了圓,學生在進行動手畫圓之后,一邊畫一邊思考,就會逐漸總結出圓有哪些特征,最后進行總結歸納。這就是所謂的活動教學,也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體現。
參考文獻:
李純兵.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法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