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 要:二次函數涉及數與形的轉換,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難點。傳統教學模式中是教師手工畫圖,不利于學生理解,導致學生學習二次函數比較困難。經研究發現,利用幾何畫板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關鍵詞:幾何畫板;二次函數;數學教學
一、初中二次函數教學瓶頸
二次函數的學習涉及數形結合、分類討論、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對學生提出了較高要求。在講到函數的性質和圖形變化時,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很難講清楚,大部分學生很難總結出函數性質及其變化規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函數變換關系也只能靠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函數的學習沒有了興趣,成績自然提不上去。
二、突破瓶頸的有效工具——幾何畫板
傳統教育模式在教授函數時主要有三個難題:(1)手工畫圖不精確。(2)靜止的圖形體現不出函數變化過程。(3)缺乏深入探究的手段。筆者通過研究發現,幾何畫板能彌補這些不足,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
1.高效精確形成幾何圖形
函數教學需要結合精確的圖象,這樣便于學生結合圖象觀察函數的性質,比如對稱軸、單調性、最值等,還可以觀察不同類型函數的圖象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能夠任意拖動圖形、變換圖形、觀察圖形,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幾何知識,對高中學習函數也大有幫助。
2.動態演示函數圖象的變化過程
幾何畫板可以將靜止的函數圖象動起來,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變量之間的對應關系。例如,在講解y2=2x2與y1=2(x+3)2+2.5圖象的變換關系時,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兩函數的坐標圖,根據圖象研究圖象變化規律。由于空間有限,教師不會取很多點,圖象平移也較麻煩,學生只能發揮想象力去想象圖象的變換。
而利用幾何畫板,就可以先構造一個點k,找到k的坐標(xk,yk),當點k運動時,坐標也會發生改變,xk的變化反映出了函數水平方向的位移,yk的變化反映出了函數垂直方向的位移,接著繪制出二次函數圖象,再拖動點k,就可以看到整個函數的動態變換過程,如下圖所示。這時,點擊“y2的圖象定點返回原點”,將“a1=”后面輸入2,“h1=”后面輸入-3,“k1=”后面輸入2.5,再分別點擊“y2左右平移”“y2上下平移”,就可以看到y2=2x2的函數圖象與y1=2(x+3)2+2.5的圖象重合的過程。
3.探究性數學思維構建
幾何畫板不僅是一個演示工具,更是一個探究工具,可以輔助學生對二次函數進行探究和歸納,讓學生參與思維的構建,感悟獲取知識的快樂,提高學習主動性。傳統教學方法用PPT進行教學,展示的圖象是提前繪制好的,體現不出“交互”的思想,此外,PPT雖然能夠放映動畫,也能夠用動畫模擬展示函數的變化過程,但是卻不能隨時開始與停止,每個函數都需要重新設置動畫,可控性比較差。幾何畫板中的“計算”“移動”“系列”“隱藏”等功能,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學生不用整天面對抽象、靜止的函數,學習積極性自然被調動起來,學習成了學生真正的內在需求。此外,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也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與同學的合作,培養了合作能力、交際能力,同時還學會了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因此,幾何畫板在初中二次函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重大,讓學生學到應該學到的知識,嘗試了成功的喜悅,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體現了新課改中的素質教育構想。
三、對于幾何畫板應用的思考
1.要讓幾何畫板在二次函數教學中解決什么問題
函數教學有以下幾個關鍵點:概念、推理表達、解答、交流,因此幾何畫板要解決的問題也應該集中在這幾個方面,尤其是幫助學生發現規律、打開思路、解決問題、知識歸納等。
2.幾何畫板運用到初中函數教學中應該遵循的原則
(1)個別化學習與協作學習和諧統一原則。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也要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在不斷的合作、交流中獲取知識。(2)以學生為主體原則。幾何畫板的作用是輔助學生進行探索,而學生正式探索的主體,因此教師需要作為引導者去創設一些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探索。(3)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原則。通過學習,讓學生逐漸形成“觀察—探索—溝通—總結”的思維模式,總結出二次函數的規律,從而能夠舉一反三。
參考文獻:
蘇強.幾何畫板教學現狀分析與教學模式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