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二花
摘 要:針對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主體缺乏、方式陳舊、實效性不高的問題,在實踐中嘗試以培訓項目為載體,以參與式培訓為主線,以提升培訓質量為宗旨,著力打造有效培訓。主要措施有:精心篩選,配備名廚;精細打磨,重塑名廚;摸清需求,制定菜譜;開放靈活,精心烹調;精心服務,促進消化;征詢對象,改進提升。
關鍵詞:教師教育;教師培訓;崗位培訓;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51.2;G65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1-0030-02
教育部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按照“統籌規劃、改革創新、按需施訓、注重實效”的原則,完善培訓制度,統籌城鄉教師培訓,創新培訓模式機制,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許多培訓者在培訓方式、培訓內容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培訓課堂仍是濤聲依舊,缺乏生命活力。主要存在以下四種問題:一是越俎代庖,主體缺失;二是蜻蜓點水,應付了事;三是案例堆積,消磨時間;四是膚淺參與,能力低下。基于以上問題,著力于從兩個方面入手改進,一是提高培訓教師的綜合能力,“修煉內功”;二是突出參訓教師的主體地位,“對癥下藥”。因此,在工作中嘗試建立了許多有效機制,積極實踐“菜單式”培訓模式,力求變低效培訓為有效培訓,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探索,使各種培訓課堂變為彰顯生命活力的思維碰撞、心靈相約之地,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精心篩選,配備名廚
對于教師培訓機構的名廚,條件可能更苛刻——能“文”能“武”——既是“理論家”,更是“實干家”。首先,這些名廚必須是培訓理論的研究者,是培訓資源的開發者,是培訓課程的設計者,是培訓教學的指導者、合作者,是培訓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服務者。其次,這些名廚需要在具備作為學科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和研究教師職后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如教育模式建構理論、成人學習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等。第三,這些名廚還需要具備需求調研和問題診斷的能力,建構培訓模式的能力,搜集整理資源和開發課程的能力,組織活動和示范引導的能力,質量分析和研究培訓的能力。 針對這些能力結構的要求,名廚團隊中有一線的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有省市級教研員和名師,有功底深厚的資深教授,還有培訓機構的優秀專職團隊。
二、精打細磨,重塑名廚
在培訓隊伍中,個人雖有自己的特色,但作為培訓隊伍中的名廚與一般崗位中的名廚要求還是有很大區別。針對培訓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求,積極開展拓展訓練、重塑名廚之工程。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立足于教師培訓者的能力提升,從內容上著力于需求診斷力、課程建設力、培訓監控力、質量管理力四種主要能力的修煉。從途徑上主要有四類,一是培訓者培訓,二是教師培訓者的自我修煉,三是教師培訓者之間的同伴互助交流活動,四是深入課堂直面教育實踐。“培訓者培訓+自我修煉+同伴互助+親身實踐”,是成就有效培訓、精彩課堂的最佳選擇。(1)珍惜機會,開闊視野。抓住機會,積極組織培訓者隊伍外出參加各種培訓者培訓。近些年,先后赴上海、重慶、新鄉、開封、鄭州等地區參與班主任培訓、新課程培訓、教育技術培訓、英特爾主講教師培訓、教研員培訓、電子白板使用培訓;并要求外出培訓者回來后要積極與校內教師交流共享,一起開闊視野,共同成長。(2)自我修煉,強化內功。在提升培訓者素質過程中,主張以教學反思促進步,進一步豐厚教師的文化底蘊。同時,積極在培訓機構開展“八個一”活動。即要求教師:每次培訓后撰寫一篇培訓反思、每周至少聽一次其他教師的課、每期撰寫一篇教育教學案例、每學期上一節研討課或公開課、每學期讀一本好書、每學期寫一篇學習體會并在全體教師會上交流、每學期結合本職工作研究一個問題、每學期完成一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3)同伴互助,共同成長。在培訓過程中,組織所有參與培訓的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自主備課設計的基礎上,進行課前說課——課中觀課——課后議課——課堂改進活動。(4)根植土壤,親身實踐。教師培訓者必須“頂天立地”,才能深受基層教師的歡迎。因此,要求培訓者隊伍每學期要深入中小學開展調查研究,廣泛搜集一線教師的困惑與經驗。自己作為先鋒敢于走進中小學課堂嘗試新的教育理念,積極進行教學引領,而不僅僅是坐而論道,空中樓閣。這種根植土壤、親身實踐的做法,是促進培訓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
三、摸清需求,制訂菜譜
教師培訓需求是有效教師培訓的起點,至少來自兩個方面。第一,當教師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狀態等低于教育教學工作所要求的水平時,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學校和教師個體的培訓需求。第二,當學校和教師面臨的教育教學問題需要解決,又苦于不能有效解決時,問題解決的策略就是培訓需求。為了摸清一線教師的培訓需求,可以采取參與學校校本研修活動、進入基層實驗學校住校體驗、專門進行調研訪談、開展中小學教師結隊幫帶跟蹤指導活動、學習網上關于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分析的材料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時,整合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學習。這樣,既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又發揮了培訓機構的引領作用。要求每位承擔培訓任務的教師認真研讀培訓教材,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及調研指導情況進行合理創建、科學使用教材。在精心研讀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員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培訓教學方案。
四、開放靈活,精心烹調
要鼓勵教師自主選學,在培訓課程內容、培訓時間、培訓途徑、培訓機構等方面,為教師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增強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此,以“菜單-參與型”教師崗位培訓模式為例進行說明。為了突出崗位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學校主要采取“菜單-參與式”培訓。(1)制訂菜譜,學員選課;(2)精心烹調,引領學習;(3)適時增菜,更新內容;(4)校本研修,跟蹤指導;(5)征詢對象,搜集意見;(6)改進廚藝,共同成長。在具體培訓進程中,要充分發揮參訓學員的資源,大力倡導參與式培訓。其主線可以圍繞“問題——反思——診斷——解決——問題”。第一,組織參訓者訓前提交需要解決的教育教學問題,帶著問題來。培訓者根據參訓者提交的問題,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第二,在培訓者的引領下,激活、促成參訓者的自我反思,增強他們學習教育理論的自覺性,并認同理論的價值。第三,參訓者在理論的指導下,分析自我教育教學行為問題的成因,并在培訓者和其他參訓者的幫助下“對癥下藥”。第四,在“實踐”(含模擬)中探討解決方法,并進行深層次的反思和策略改進。第五,在前述活動基礎上發現新的問題,并引導自我進一步學習、思考和實踐,以達到專業發展的目的。
五、精心服務,促進消化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中小學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踐問題,使其真正地消化吸收所學理論、學以致用,學校專門組建校本研修指導組深入參與到基層學校教學中去,力求服務到位。長期以來,學校以青年教師跟蹤指導幫帶活動、校本研修活動為載體,經常深入到基層課堂,通過開展“望、聞、問、切”——諸如課堂觀摩、評課議課、課堂示范、專題講座、指導科研、研修通訊、網絡教研等系列活動,使基層單位在教師成長、學生發展、學校發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飛躍和進步。
六、征詢對象,改進提升
培訓考核是教師培訓管理的主要環節,包括考核標準的制定、考核內容的設計以及考核的組織實施等。要落實參訓者的主體地位,培訓考核就要突出學員的行為變化,必要時可到學員的崗位上進行實踐考核。在培訓的過程中,積極做好征詢對象、改進提升的評價反饋工作。比如,通過下鄉與基層教師交談、課間的隨機交流、專門的滿意率測評工作,搜集信息統計匯總,為學校的培訓管理和教師的授課改進提供依據。
七、結束語
總之,嘗試這些有效機制之后,教師培訓課堂既促進了基層教師的專業成長,也促進了培訓機構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了參訓教師和培訓教師雙方的生命質量,這正是培訓課堂所追求的美麗愿景。
參考文獻:
[1]廖霆.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之培訓策略探討[J].繼續教育,2006(03).
[2]白曉明.中小學教師培訓轉型提升的實踐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