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卓妮
摘 要:通過闡述職業指導在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出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低的現狀及其原因分析,從而提出中職學校要構建系統、科學的職業指導體系,加強職業指導,推動實現中職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就業。
關鍵詞:人才培養;中職學生;職業指導;更高質量就業;作用;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71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1-0050-02
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迫切需要造就規模宏大的技能型人才。發展中職教育,實現中職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就業,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而高質量的就業,需要通過加強職業指導來實現,職業指導在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職業指導在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職業指導是為求職者就業、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在中職學校教育中融入職業指導,在推動實現中職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具有重要性。
(1)加強職業指導,有利于畢業生順利就業。通過職業指導,分析職業所需專業技能,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及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上一個新臺階,具有職業競爭能力。通過開展學生職業定向指導及就業技能指導,包括就業形勢與政策分析,社會職業變動趨勢和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調查,求職常識與技能教育,個人簡歷撰寫訓練,面試技巧訓練等等,幫助畢業生提高應聘能力,更快地找到適合的工作。
(2)加強職業指導,有利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職業指導,對學生自身和職業前景進行分析,能夠促進學生按照社會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將自我實現的目標和用人單位的需要結合起來。在職業指導活動中,通過就業咨詢和心理咨詢,能夠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化解心理矛盾和危機,擺脫心理誤區,用良好的就業心境獲得較好的工作。
(3)加強職業指導,有利于畢業生穩定就業。學生在職業指導的前期,必然要對自我進行分析。無論是霍蘭德(John Holland)的職業性向理論、薩帕(Donald E.Super)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還是麥克里蘭(McClelland)的勝任素質理論,都傾向于學生在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氣質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對職業進行選擇。通過職業指導測評工具如典型測評工具“CETTIC職業素質測評系統”進行測評分析,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氣質和特點,客觀地分析自己適合從事哪些工作,從而有目的地發展自我,減少對工作不適應的可能性,有利于穩定就業。
(4)加強職業指導,有利于畢業生增強法律意識。職業指導的內容包括就業法律、政策的指導,通過有效的職業指導,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法律、政策,維護自身利益,這樣就業時就會與用人單位簽訂正規合同。職業指導還包括社會適應性指導,通過有效的職業指導,可以使中職學生在脫離學校、老師、家長的保護下,很快了解社會,認清社會現實狀況,從而更好地工作,適應社會,少走彎路。
二、中職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原因分析
(1)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較低。根據我國《2012中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調查顯示,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中職就業率連續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然而,高數據就業率意味著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高,情況一片大好嗎?調查發現,高就業率數據下的就業質量并不高,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專業對口就業率不高,只有三成。專業對口(包括“專業非常對口”與“專業對口,但不完全一樣”兩項指標)比例在20%~30%。中職畢業生有六成認為“專業完全不對口”,而認為“專業不對口,但有部分聯系”比例為15%。2)就業穩定性差,頻繁“跳槽”。從調查結果看,中職畢業生對首次就業單位的忠誠度較差。當中職畢業生被問到“您期望在目前單位的服務年限”時,有超過90%的中職畢業生回答最多一年。3)畢業生勞動合同簽訂率不到15%,大多數中職畢業生目前均未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勞動合同,其中除了因處于試用期而未簽訂勞動合同畢業生外,已是用人單位正式職員的,但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中職畢業生高達58.62%。
(2)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低的原因分析。導致中職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原因有很多,而影響中職學生就業質量最根本的原因是就業能力較低。1)中職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是順利就業的核心所在。有些中職學生,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職業指導,在校沒有認識到專業技能的重要性,不清楚本專業需要怎么樣的職業素質,因而荒廢學業,沒有培養職業應有的素質,導致不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2)很多中職畢業生不清楚自己適合什么職業,對自己將來沒有科學規劃。每到畢業季,是學生扎堆找工作的季節,畢業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不考慮自己適合干什么,隨機就業,導致對工作不適應,或對工作隨心所欲,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導致就業的流動性大。3)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得部分中職畢業生缺乏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工作上遇到困難,或者權益被侵犯時就選擇逃避,沒有正確的信念指導,心理素質不足,缺乏自信。中職畢業生就業能力低,歸根到底是缺乏有效的職業指導。依據以上原因分析,有效地進行職業指導,是可以扭轉中職畢業生就業質量低這一局面的,從而推動實現中職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
三、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職業指導的方法和措施
加強中職學校的職業指導,需要構建系統、科學的職業指導體系,才能推動實現中職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
(1)組建工作研究室,專門設立職業指導教研室。建設和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指導隊伍,刻不容緩。首先,在教師隊伍中打造一支職業化的具備職業指導師資格的隊伍;其次,在校內定期組織就業指導工作培訓,邀請行業專家、或人力資源專家來校指導講學;再次,每年召開一次職業指導課程教學研討會,探討交流就業指導工作中的經驗,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2)組建信息收集、發布室。組建信息收集、發布室,搜集各種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 建立檔案資料庫,收集調查問卷,收集各類案例,建立案例分析檔案,開展案例教學。同時承擔信息服務和網絡平臺構建,聯合教研室、咨詢室和社團,就精品課件、職業測評等構建好網絡平臺,做好網絡服務和技術支持,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利用網絡平臺做好畢業生跟蹤服務,匯聚校友資源,邀請成功校友返校開設講座,提供鮮活經驗和指導,利用校友人脈關系擴展畢業生就業和發展路徑。
(3)組建咨詢、測評室。組建咨詢室、測評室,開展團體咨詢、個體咨詢、在線解答;引進一套科學的、符合本校學生實際的職業能力測評系統,開展職業能力測評。通過咨詢、測評,幫助學生自我認知,從職業價值觀、職業能力、職業傾向性、行為模式、個性分析等多方面了解自己潛在的素質特征,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優劣分析、生涯規劃建議、能力傾向等全面詳盡的綜合報告,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具體的職業崗位選擇。
四、結束語
總之,職業指導在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性。中職學校的職業指導工作是中職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中職學校應該高度重視職業指導工作,建立機制健全的職業指導體系,認真落實開展職業指導工作。利用職業指導體系,發揮職業指導的作用性,分階段有計劃地做好就業觀念指導、就業政策法規指導、就業心理指導、就業信息指導、就業技巧指導、社會適應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確自我職業傾向,做出正確職業規劃,培養職業素質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達到順利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田光哲,李祥偉.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2]李燕冰,譚汝金.職業指導與大學生就業[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06).
[3]任紹坤.試論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與推動[A].農業教育與農村改革發展——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
[4]黃利群.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職業指導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7.
[5]王創.高校職業指導的現狀和發展方向[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