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財經學院 孫慧敏
?
應用型本科經管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分析①
大連財經學院 孫慧敏
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為我國部分高校指明了發展道路,即開展應用型教育模式,大力發展實踐教學,將人才培養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深度結合,縮短人才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差距,為社會培養更有價值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 經管專業 實踐教學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之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肩負著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使命。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培養應用型人才更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作為新型的教育模式,實踐教學在應用型高校中開展的狀況并不理想。這其中既有來自高校方面的主觀原因,也有政府和社會資源方面的客觀原因。本文將針對應用型高校最具代表性的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解決對策。
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的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終極目標。但當前轉型期的本科院校開展實踐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多數院校在整個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下面,我們將就相關問題的表象及癥結進行四個層次的剖析。
1.1 實踐教學改革進程遲滯
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進程緩慢,依舊未能擺脫傳統理論教學型、科研型院校的模式,改革處于遲滯狀態。
1.1.1 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具體表現為課程設置、課時安排、考核體系中實踐教學的導向不明顯,結構不合理,即理論課依舊唱“主角”,占用大量的課程資源,實踐課所占比例非常少,根本起不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作用。
1.1.2 校內實踐教學方式落后,效果不理想
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校內實踐教學的主要方法還是依靠課堂案例討論,比較高層次的模擬實訓還屬于“海市蜃樓”,同時也缺乏跨專業綜合實訓活動。案例討論屬于低層次的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得到的實踐機會有限,也遠達不到高層次實踐教學的效果。
1.1.3 教師對實踐課指導深度不夠,考核不嚴
經管專業實踐指導教師群體當中普遍存在自身業務能力、社會實踐經驗、應用知識等方面的明顯不足。他們在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中還不能很好地勝任,即沒有能力達到貼合實際、保證深度的指導效果,在人才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方面起不到實質作用。另外,由于指導教師能力的限制,他們對待學生考核的態度也不會嚴格,致使學生對待實踐活動也普遍不重視。
1.1.4 校外實踐活動流于形式,實踐價值未實現
校外實訓、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活動和校內實訓活動是經管專業實踐教學的完整組合,彼此相輔相成,每類活動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價值,缺一不可。就現狀來看,很多轉型期高校的經管專業學生在校外實訓、實習甚至畢業設計工作中要么只是走過場,缺乏深層次的參與和研究,要么干脆不愿付諸實踐,糊弄過關了事。顯而易見,這樣的校外實踐根本無法發揮其該有的作用和意義。
1.2 實踐教學改革遲滯的淺層原因
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進程舉步艱難,其中既有來自于教師的原因,也有來自于其他資源的淺層原因。
1.2.1 實踐教學的地位不被教師重視
實踐教學改革的執行主體為實踐指導教師,但受傳統思維影響,轉型期的高校及經管專業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仍有理解不到位的問題,即他們依然將實踐教學視為理論教學的附屬,而不是平行關系。
1.2.2 實踐教學改革中校內教師的表現不理想
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師資主力從院校本身師資隊伍轉型而來。新的育人職責需要他們自身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兼具。然而,轉型期的高校實踐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實踐教學改革積極性不高、實踐教學改革精力不濟、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等問題,直接導致實踐教學改革遲滯。
1.2.3 支持實踐教學改革的校內資源缺乏
經管專業實踐教學需要較為先進的硬軟件資源支持。然而,目前轉型期的高校內部能夠有效支持開展實踐教學改革的軟硬件環境普遍達不到要求。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缺乏適合經管專業教學實踐的模擬軟件、高配置的支持設備、完備且專業的實驗室、系統實用的模擬教材以及實際且豐富的案例素材等。
1.2.4 支持實踐教學改革的社會資源匱乏
高層次的實踐教學需要深入企業來開展,方能將實踐活動的效果更上一層樓。但實踐教學改革中的高校面臨的問題是支持性社會資源的匱乏。例如,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實訓實習基地形同虛設,實習生被當作廉價勞動力,未提供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機會等,導致實踐活動效果非常不理想。另外,支持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師資力量還應包括校外擁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技師、企業經理人、專業人員等。但不論在校內還是校外,這種重要的人力資源都鮮有參與到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活動的指導和顧問工作中去。
1.3 實踐教學改革遲滯的深層原因
1.3.1 校方對實踐教學改革不重視,吝于投入
首先,相關高校對師資力量培養投入少,教師無法得到深入實踐情境的培訓、進修,更多的還是“在象牙塔上無奈的徘徊”。其次,轉型期的相關高校在實驗室設施、實踐用設備、專業軟件以及活動經費上吝于投入。最后,校方在開發校外實踐活動資源上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1.3.2 缺乏相應的激勵、保障和考核機制
實踐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不僅需要投入資源,同時還需要建立相關的配套機制。同樣的,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中也普遍缺乏“機制推手”。(1)多數轉型期的高校仍舊保留傳統的考核制度和職稱晉升制度,考核重點還是圍繞著傳統教學課時量和科研工作量,在繁重的傳統工作捆綁下的實踐指導教師根本沒有充足的精力去好好地開展實踐歷練、企業調研、模擬軟件受訓、組織指導學生的各項實踐活動等工作;(2)沒有建立保障教師脫崗進修、培訓以及開展實踐調研等活動的機制;(3)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對經管類學生學業考核多采用研究型大學的考核模式,對于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缺乏系統和嚴格的考核制度。
1.3.3 “無利不起早”,校外資源吝于參與
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經管類復合型人才是企業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源,但這個長遠利益往往被企業方忽視。在配合高校開展師生實踐活動中企業方通常表現得非常短視,他們會在指導實踐的相關成本、實習生的安全風險、企業商業機密泄露風險等問題上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1.4 實踐教學改革遲滯的根本原因
1.4.1 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不到位
部分高校的轉型成功對內關乎高校自身的長足發展,對外則能為社會經濟和企業的發展提供大量合格人才。當然,為保證教學實踐改革的效果,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倡導和推進校企聯動。然而,目前支持和促進校企合作的相應政策還處于普遍缺乏狀態,轉型中的高校依舊步履維艱。
1.4.2 針對教學實踐改革的考核體系不完善
教學實踐改革對于相關高校來說是高投入、高難度、低回報的工作,要促使相關院校真正高效地響應國家關于實踐教學改革的號召,不僅需要政府政策激勵、扶持,同時還需要有完善的考核體系來監督完成。當下相關的教育部門在針對轉型期高校的考核體系和針對教師職稱評審體系還不夠完善,執行也不到位,這也是導致實踐教學改革遲滯的深層原因。
1.4.3 社會整體意識不夠
實踐教學改革需要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合力方能保證效率和效果。目前,擁有大局意識、眼光長遠、在校企合作中能夠積極配合的企業還不多。沒有外圍資源的支持,恐怕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也只能在低層次徘徊,無法走出“紙上談兵”之困。
在總結了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不足和層層剖析其中的原因之后,我們可以厘清促進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整體思路。
2.1 政府部門需履行的職能
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內部實踐教學改革及校企雙方通力合作,首先需要政府部門之間協調關系,統一步調,給出配套政策,即給予企業一些優惠政策,激勵其很好地配合開展校外的實踐教學活動;給予校方扶持政策,建立監督考核、甚至懲處制度,促使其推進教改進程;調整針對高校實踐指導教師的職稱評審體系的導向,以激勵教師主動轉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改之中。當然,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組織、協調、監督校企進行實踐教學改革,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熟做法。
2.2 企業應肩負的社會責任
我們的企業需要改變觀念,以社會整體利益為出發點,配合高校搞好相應的實踐教學改革工作,共同營造良好的教改外圍環境,解決人才供需矛盾,形成良性循環。例如,為師生搭建參與企業實踐工作的良好平臺;落實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的相關管理工作;指導和幫助校方完善實踐教學改革體系;完成必要的實踐活動指導工作;組織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大賽等。
2.3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責任
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責無旁貸的工作。從學校的角度,我們應該及時糾正錯誤的想法、保證足夠的投入和建立合理的機制等。
2.3.1 充分認識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積極響應國家教改規劃的號召,充分認識到經管類等相關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對地方經濟和院校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徹底根除“重理論,輕實踐”的落后思想,把實踐教學改革擺到突出位置。
2.3.2 加大投入,創建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
首先,為保證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效果,轉型期的本科院校需要加大投入,加強校內實訓、實驗室軟硬件環境的建設,實現實踐教學環境現代化,為師生開展實訓、實驗活動創造良好條件。其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實踐指導教師參加培訓、企業進修、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大賽等予以補助、津貼和獎勵等。
2.3.3 建立合理的管理和輔助機制
為保證實踐教學改革的正常運行,應用型本科院校還應該建立起實踐教學導向的管理、監督、評價以及輔助機制。
2.3.4 深化校企合作的層面
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需要校內校外資源的整合。高校應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積極尋求校企合作機會,加強與企業的互動,更好地利用企業的資源為師生校外實踐活動打好通路。另外,校方還應大力吸引和聘請行業專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與到校內相關實踐活動中來,以提高實踐教學改革的質量。
2.4 相關院校專業教師的職責
作為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改革的重要執行者之一,經管類實踐指導教師也需要端正態度,提高對實踐教學改革的認識;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設置、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和方式;主動尋求機會加強自身實踐經驗、指導能力、組織管理水平;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項實踐活動,并做到嚴格考核等。
只有整合政府、高校、教師以及社會資源的力量,提高認識、履行好各自的職能(職責),才能深化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加快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楊淑萍.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35).
[2]霍慧智.淺談獨立學院教學改革[J].今日科苑,2009(16).
[3]姚丹.實踐教學在高等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方經貿,2013(6).
作者簡介:孫慧敏(1973-),女,碩士,遼寧大連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市場營銷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①應用型本科經管專業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研究(PJHYYB15326)。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2(a)-1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