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銜博
摘要:作為小學班主任,我們應該從嚴要求自己,用自己優秀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自己嫻熟的業務技能做指引;用自己崇尚善美的人格影響學生,進而引領學生逐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班主任 ? 班級管理 ? 德育教育 ?個性發展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14
小學教育是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學生作為社會人參與社會活動、積累知識的初始時期,同時也是學生德、智、善、美觀念形成的的關鍵時期。而作為啟蒙老師的班主任,他的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響著學生以后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們應該從嚴要求自己,用自己優秀的品格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自己嫻熟的業務技能做指引;用自己崇尚善美的人格影響學生,進而引領學生逐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一、在班級管理中,提倡“愛”的教育
愛是最好的教育。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還很不成熟。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天真無邪而又少不更事,他們更需要在一個充滿愛的氛圍中成長,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關愛學生這是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所有管理工作的基礎。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與呵護,尤其是作為農村地區的小學生,更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付出更多的愛和關心。因為許多農村的小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容易情緒不穩定,在人際交往方面會出現自卑情緒,平時的學習得不到父母的關注,或許要比其他雙親在家陪伴的孩子成績要弱一些,這個時候就要求班主任不僅要多關注學優生,對于一部分學習成績差和留守學生也需要給予細致的關懷,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愛和關注,只有善意的愛和關心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困局。所以,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必須在班級日常管理中貫穿“愛”的理念,用愛架起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的橋梁。
另外,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只有愛的理念還不行,還必須要進一步發揮愛的作用,把尊重與愛結合起來。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在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中,提倡的是要在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情況下,給學生講做人要明禮誠信,要團結互助相互幫助,以大欺小盛氣凌人等不文明行為不能出現在班級以及校園里;當學生之間出現吵架慪氣行為的時候,我并沒有拿出班主任的威嚴去震懾學生,而是俯首傾聽,還原事實經過,用中間人的身份去衡量雙方的情緒,最后做出合理的判斷。這樣以來,慪氣的學生雙方都感覺到我是真的在尊重他們,沒有直接下結論,也有利于以后的班級管理及與學生的良好溝通。
二、在日常管理中,強化“德育”教育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一個基礎,若基礎打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小學班主任承擔的一個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要把懵懂無知的小學生培養成為與時代同步的新生代,這就要求必須從一入學就開始教育與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秀的德行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社會、家庭和教師互聯互動,把符合時代要求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范作為學生早期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從而能夠把提高思想認識與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根據學齡兒童不同時期特點不同的實際,提出符合學齡兒童階段性教育的要求和內容,通過采取靈活的教育方式方法,認真、切實地把教育小學生工作做好。
(一)班主任要重視德育工作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德育,應該作為一種常態教育滲透在每天的教育過程中。例如在班級勞動或者社會實踐中,教師有了德育的意識,就會在安排學生勞動或者參與社會活動的時候,除了安排學生應該做的事情以外,還會把培養小學生與其他同學團結協作、互助互幫納入到活動之中,如果沒有正確的合作意識,班級活動與社會實踐的整體協作和最終成果就不會理想。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二)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德高為范,學高為師。”教師的道德情感與小學生的道德情感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人格,就是一種教育力量。長期的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在學生面前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為他們提供學習、紀律、休息、游戲和威權的正確方式都將對小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處處為人師表,以深厚的感情、進步的思想和文明行為感染學生,教育學生,促進學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一味地說教是不能完全讓學生信服的,只有把說教與身教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達到教育學生的效果,這樣才無愧于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三、在班級活動中,充分展示學生個性
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把學生作為參與活動的主體,激發學生的潛能,給每一個學生充分的個人展示舞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教學相長的作用。因此,開展系列班級活動可以說是非常必要的。
(一)舉辦拓展性活動
拓展性活動可以充分調動為小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為其開展豐富活動的拓展活動,如以“和諧自然”為主題,讓小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自然、發現自然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獲取與自然有關的資料。譬如,網絡、書本、父母等,通過了解人與自然的聯系,形成自己對“和諧自然”初步觀點,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與觀點。通過這種積極的拓展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拓展小學生的知識視野。
(二)組織各類實踐活動
通過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讓小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如班主任帶領小學生走出校園,回到農村家里,進行小小志愿者活動,維護村舍環境建設,小學生積極制止村舍中亂扔垃圾、亂摘花草等行為,并在活動中學會溝通和合作,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在班級內部形成團結向上的氛圍。
參考文獻:
[1]田福安.名校激勵管理盡[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馮文清.淺析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J].法制與社會,2011(7).
(責編 ?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