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厚海
摘要: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實施“學講計劃”的主戰場。隨著“學講計劃”逐步推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將成為必然。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精力應放在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能力上。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活而不空,實而不死,使課堂成為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教學陣地,才能贏在有效課堂。
關鍵詞:學講計劃 ? 有效課堂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53
課堂教學是實施“學講計劃”的主陣地。隨著“學講計劃”逐步推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將成為必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全方位、多渠道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挖掘出來,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進入樂學境界,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只有這樣才能贏在有效課堂。
那么,如何才能讓“學講計劃”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筆者認為“重視有效的預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準學生的脈,有效利用好教學時間,加強自主學習、合作發展,拓展課堂空間,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強化課后反思”等是提高課堂效果的必要條件。
一、要重視有效的預習
為了讓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活動,我們必須要重視課前預習,使學生做好學習的準備。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尤其是差生,之所以在課堂上不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聽課效率差,主要原因是課前預習得不到位,對課堂所學內容比較陌生,很難適應教師上課的正常節奏,更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師所教的知識,從而導致聽課效果差。這樣看來,課前預習確實很重要,尤其是差生。
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以前的課堂上教師總是把自己當主角,認為一堂課的好壞就是自己是不是按照教案講完了,難點是不是得到突破。往往忽略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應該看學生在這節課中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是否習得一些新的知識。那么怎樣才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呢?首先,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對他們有信心,要尊重學生的意愿,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有話敢說,有困難愿意請教教師。其次,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我們應該解放學生的雙眼,要求學生不要只盯著課本,應該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多思考的習慣,教學過程中多提出一些自主學習的題目,讓學生自己探討、尋找問題的答案。讓學生敢說,敢于說給教師、同學聽,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最后要善于鼓勵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應進行貼切的點評,指出不足,及時鼓勵。
三、要把準學生的脈
奧蘇伯爾說過:“你想把學生引領到你想叫他去的地方,你首先要知道他現在在哪里。”因此,我們教師在課前應把準學生的脈,多途徑了解學情,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應根據上課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先學后教”,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學生會的堅決不教,學生不會的才要教師的點撥與指導,這也是“學講計劃”的精華。這樣才能科學設計教學過程,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從而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四、要有效利用好教學時間
小學課堂每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鐘,前20分鐘是學生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所以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應安排在這段時間講,在這段時間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誘導,不但語言幽默風趣,而且還要善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課堂上教師的講在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地講。后20分鐘應重在對學生學習的鞏固、檢測和反饋。總之,講的時間不宜過長,要留給學生理解和質疑的時間,尤其是那些注意力和記憶力較差的學生走神,降低課堂效率。所以要科學管理好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0分鐘,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五、要加強自主學習、合作發展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合作發展。“學講計劃”倡導的就是讓學生先學后教、先練后講。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鉆研,努力探索,去主動獲取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要教師及時加以點撥,誘導他們去發現問題,產生疑問,提出有獨創新的見解,然后通過思考、討論、分析、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解決,激勵他們進一步探索,對學生萌發的新奇念頭和別出心裁的想法,要及進地予稱贊。例如,在教《推敲》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有效的討論,體會“推”“敲”的妙處。引導學生思考,同桌討論用“推”的好處,學生針對“推”“敲”發表不同見解。理由一:“敲”門禮貌,而“推”門不禮貌;理由二:寧靜,“敲門聲”會驚醒樹上沉睡的小鳥;理由三:響亮,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所以說“敲”讀起來更響亮些。所以這首詩中的“推”就改成了“敲”。我們平時到別人家去,一般是用“敲”門。通過激烈的討論,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要拓展課堂空間
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只是引導者、策劃者、合作者、服務者和開發者,加強課堂管理是實現有效教學,進而達到高效課堂的基本前提。教師在課堂上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還要解放學生,同時也要解放自己,這樣才能降低課堂精力流失率,提高課堂效率。
七、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成功的課堂教學,不是學生在被動的學習中有所發現和感悟,而是在主動探究中去感悟、去發現。教師只是引導并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并教會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引導并激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如果我們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可以想象大部分學生是無從下手的,那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無法得到保障,而如果直接讓學生進行操作,就能直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八、強化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樣、如何改進。通過課后反思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診斷,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以便改進提高。所以我們應在課堂實踐中及時總結、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課堂。
隨著“學講計劃”逐步推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將成為必然。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精力應放在發展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能力上。要善于運用各種策略,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愛學;要善于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主動性,使學生能學;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只有這樣課堂才能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使課堂成為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教學陣地。
(責編 ?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