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摘要: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重知識、輕思維發(fā)展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方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使他們在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拓寬思路,擺脫定勢思維的影響,高效地解決問題。
關鍵詞:數學思維 ? 培 ? 思維能力 ? 教學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9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他們的數學基礎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密切相關的。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又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他們在自主探究和思考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促進數學思維的發(fā)展,使數學綜合素質獲得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能夠促進學生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趣味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速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理解,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速度和敏銳性,讓他們通過針對性的練習,掌握數學思維的過程和規(guī)律,促進數學思維的深入發(fā)展。
例如,在讓學生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引導他們認真觀察,在掌握基本的計算步驟后,通過練習,熟悉計算過程后,就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些步驟,使思維運算速度有效提高。如在計算8+5時,剛開始學時,學生的計算過程如下:采用湊十法把8和2湊成10,把5分成2和3,然后8+2=10,10+3=13。經過一些鞏固練習之后,學生對湊十法掌握之后,就可以快速地計算出結果,提高了學生的思維速度,使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獲得提高。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意識
小學生在思考和分析問題時主要運用直觀思維,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對于教材中比較抽象的知識很難通過自主探究進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側面積”時,在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階段,他們很難理解側面積的概念。這時我讓學生觀察圓柱體的教具,并讓他們猜測圓柱體的側面積是什么形狀,通過探究和討論,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這時我把圓柱體的教具側面展開,來驗證學生的猜測。在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掌握了側面積的概念和求解公式,促進了他們數學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激發(fā)了他們繼續(xù)深入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三、動手動腦相結合,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發(fā)展
數學操作活動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進行知識探究,提高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數學思維的深入發(fā)展。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把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運用,并通過分析、思考、操作來探究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手腦結合,有助于讓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進行數學操作活動的時機,使他們通過動手操作,激發(fā)數學思維,使數學綜合能力獲得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讓學生通過用小棍擺平行四邊形,用紙板剪平行四邊形等方式,加強他們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理解,同時通過拼湊法讓他們自主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夠對所學的知識有深刻的理解,使他們通過探究把新舊知識建立有效聯(lián)系,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深入發(fā)展。
四、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促進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
在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能夠在解決同一問題時能夠從多個角度分析,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促進他們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在學習探究中,教師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對已有知識進行綜合,不斷構建和完善自己數學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引導,讓他們每解決一個問題,總結這個問題的解題思路和不同的解題方法。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反思和總結,學生能夠養(yǎng)成善于對思維進行反思和總結的好習慣,有助于促使他們的數學思維獲得發(fā)展。在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每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使他們通過探究找到最優(yōu)的解決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五、擺脫思維定勢,發(fā)展逆向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用新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使他們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進行逆向思維,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逆向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自主學習效率也高,小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受到自身思維能力的直接影響。讓學生做到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學會采取不同的方法解答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能夠進行逆向思維,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進行不規(guī)則平面的面積計算時,在給出一般解答方法之后,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考,找出更簡單快捷的解題思路。一塊50m×50m的農田中間被兩條小路成十字形分成四塊,小路寬各1米,試求所有農田剩余面積。最基本的解題方法就是把四個農田的長和寬分別拿出,分別引用公式求得各個農田面積,最后進行相加得到農田總面積。此時教師可以以發(fā)問的形式向學生提出:“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解答?”然后以提問的方式問出:“是否可以用農田的總面積減去小路的面積得到農田剩余面積?”讓學生進行思考并計算,在計算結果和之前普通計算一致時,學生在驚奇中發(fā)現(xiàn)逆向思考的優(yōu)點與魅力,讓他們愛上逆向思考,充分提高其逆向思維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擺脫定勢思維的影響,促進他們邏輯思維、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獲得提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通過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時,要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關注,對他們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引導,使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明確的目的,提高學習效率,促進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責編 ? 金 ?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