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琦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
食品藥品安全的刑法保護分析
董琦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摘要:食品安全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離不開食物給與的能量,它關乎到每一個人的生命。藥品在人類發展史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人類因為發現了藥品的特性才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推動了歷史進步,促進了社會發展。當下,食品藥品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如何保障食品和藥品的安全,促進我國社會健康和諧的發展已經成為成為目前社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刑法保護
一、引言
自古以來,有句老話叫做“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反映了食品在人類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樣也反映了食品安全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問題。如何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從2006年的紅心鴨蛋開始,食品安全問題就層出不窮,這些問題不僅關乎人們的生命安全,也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時,藥品也經歷了復雜的發展階段,濫用抗生素、假疫苗、假藥等新聞也越來越多。食品、藥品的不安全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的發展,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破壞了社會和諧。我國刑法以及相關部門必須采取措施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完善法律法規,為食品藥品安全的刑法保護工作貢獻力量。
二、目前我國食品藥品安全刑法的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食品和藥品的安全問題。從三鹿奶粉事件到近期的假疫苗事件,食品和藥品的不安全都說明我國的刑法對目前社會的食品藥品犯罪的監管和處罰都存在問題。我國的刑法針對食品和藥品安全的保護立法比較零散。
(一)犯罪體系設置的不合理
眾所周知,實施食品藥品犯罪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我國刑法規定非法獲利的數額將成為影響刑事責任的基本標準。這也就是說,假如一個罪犯對食品和藥品產生的影響都非常大,甚至破壞了市場秩序,但是由于獲利較少,他有可能只收到較輕的處罰。這對其他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食品藥品作為生活的必備品,它所帶來的風險會使公共秩序混論,危害社會和諧。在刑法的體制中,應該對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的罪刑做出調整。
(二)刑法的立案范圍過窄
刑法對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立案標準比較高。在刑法中,對于生產經營一般不合格食品或者藥品,但是沒有達到嚴重后果的只做一般的罰款處罰。而對于一些沒有執照生產經營,并添加大量添加劑的行為卻沒有明確的條款進行說明。同時,在刑法中也沒有說明因為過失造成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處罰措施。這會給一些人鉆法律漏洞的機會,也會給經濟市場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三)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罪適用死刑不科學
刑法的目的是更好的規范經營者的行為,規定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罪死刑并不科學,也不能達到刑法設立的意義。人們是為了經濟利益才鋌而走險,這種行為破壞了經濟秩序,它所造成的危害不能與故意殺人相提并論。在生產、銷售環節出現了有害的食品和藥品只能說明社會管理滯后,沒能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因此只對個人進行死刑的處罰并不合理。應該從社會綜合管理方面入手,從企業體制、法律體制、管理體制等各個方面入手進行處罰,從根源上遏制犯罪的產生。
三、食品藥品安全的刑法保護的完善
我國為了保障人們食品藥品的安全,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約束生產者的行為,使其生產出符合標準的、安全的食品和藥品,更好的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
(一)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罪名的完善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食品藥品犯罪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除了生產和銷售過程之外還包括加工、儲存、運輸等各個環節也可能會產生食品藥品犯罪。所以,我國的刑法也要對食品藥品的各個環節出臺法律法規,保證食品藥品的安全,堅決打擊鉆法律漏洞的犯罪人員。
(二)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歸屬的完善
不良的食品藥品安全不僅破壞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嚴重危害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刑法中只有主觀故意才構成犯罪的規定顯然已經與現在的社會現象脫節,所以在實際的生活中,要明確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定義,不管是故意或者輕率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修改罰款金額,加大處罰力度
目前我國刑法對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罰金處罰過輕,只能對犯罪實施者起到提醒作用,不能使其充分認識到這種事件的社會危害性,弱化了法律法規的作用。我們應當借鑒西方國家對食品藥品犯罪的懲罰力度,提高罰款金額,并針對不同程度的犯罪設置不同的處罰力度和處罰措施。要讓犯罪分子認識到危害性及利益關系,預防犯罪事件的再次發生。
四、結語
食品藥品安全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的形象,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市場的發展。社會各個部門都應重視食品藥品的安全問題,規范市場的生產、銷售、運輸等一系列活動。從源頭開始保障和維護食品藥品市場的安全。刑法中要加大食品藥品犯罪行為的處罰力度,堅決杜絕食品藥品事件的發生。保障人們的生活生命安全,促進社會的蓬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燕.淺議我國商業秘密的刑事保護現狀[J].法制與社會,2013(25).
[2]劉秀.商業秘密刑事保護的經濟學根據及制度安排[J].法學論壇,2012(06).
[3]胡利敏,許惠英.改革開放后弱勢群體刑事保護的缺憾及價值追求[J].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中圖分類號:D924.3;D92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0-0227-01
作者簡介:董琦(1987-),男,蒙古族,河北樂亭人,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刑事訴訟與實務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