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玲 于 航
1.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2.遼寧洪域律師事務所,遼寧 沈陽 116011
?
食品安全犯罪的懲戒與預防*1
任玲1于航2
1.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110034;2.遼寧洪域律師事務所,遼寧沈陽116011
摘要: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我國民眾高度關心的民生問題。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步入新常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今,許多消費者不選擇國產嬰幼兒奶粉,而高價購買進口奶粉,這種現象折射出民眾對于我國食品安全體系的不信任,因此有必要對食品安全領域犯罪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建立更為高效的懲戒與預防體系。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犯罪;懲戒;預防
一、食品安全問題相關的法律概念
首先,關于“食品”的概念,刑法中雖然針對食品領域的犯罪規定了一系列罪名,但是對于什么是食品并沒有做出界定。在《食品工業基本術語》中食品是指“可供人類食用或者飲用的物質,包括未加工食品、半成品、加工食品三種,不包括煙草或者只作藥品用的物品。”
二、食品安全犯罪的研究分析
(一)當前食品安全犯罪呈現的特點
目前,食品安全犯罪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特點:第一,案件數量激增。以沈陽市沈北新區法院轄區為例,2012年至2014年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數量分別為10件、12件、20件。三年間,案件數量增長了1倍。第二,呈現集團化、鏈條化模式。隨著注冊企業門檻降低,行為人由過去的家庭“黑作坊”個體加工模式逐漸擴大為“黑企業”批量生產模式,成產、銷售規模更大。第三,權錢交易現象時有發生。一些“黑企業”以金錢利誘當地的工商、衛生、食藥監等部門官員,尋求保護傘。
(二)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的罪與罰
從司法實踐來看,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罪名有以下若干: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第一百四十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第一百四十四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第二百二十二條虛假廣告罪,第二百二十五條非法經營罪,第四百零八條之一食品監管瀆職罪,第四百一十二條第一款商檢徇私舞弊罪,第二款商檢失職罪,第四百一十三條第一款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第二款動植物檢疫失職罪,第四百一十四條放縱制售偽劣產品罪。
從犯罪對象劃分,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的犯罪對象不僅應包括加工食品,還包括食品原料、食用農產品、保健食品等。而食品添加劑、用于食品的包裝材料、容器、消毒劑或者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設備(包括餐具等),這些不屬于食品,以這類產品為犯罪對象的,應適用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從犯罪流程劃分,刑法罪名中只羅列了生產、銷售行為,但現實生活中存在流通、貯存環節的非法添加行為,“加工、運輸、貯存”都應統歸為刑法中的“生產、銷售”行為。
從犯罪行為劃分,對于虛假廣告宣傳主體、食品監管瀆職主體,增加了虛假廣告罪,食品瀆職類犯罪,為懲處此類危害食品安全的“幫兇”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對于食品安全犯罪的預防措施
(一)完善犯罪偵查環節。具體分兩個方面:首先,加強外部建設。強化行政部門與偵查部門的銜接,必要時可在兩個單位設立對口部門,例如由公安機關派駐工作人員常駐食藥監單位,以搜集獲取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線索,反貪污、反瀆職局部門充分利用好法律監督職責,將不及時處理食品安全問題的相關責任人交由司法機關處理,以督促行政部門履行監管職責。其次,強化內部建設,構建完善的信息搜集平臺,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官方網址等現代化平臺,使百姓將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反映至偵查機關。
(二)創設“拒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罪”。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一旦投入市場,其危害是巨大的,這時依靠行政部門責令銷售商戶下架該商品,行政成本巨大而且收效甚微,因為一些商品的流向也只有生產廠商或者總經銷商才掌握,這時在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時,他們作為直接責任人有義務召回已經發售的食品,如果在行政部門督促令下達后仍然拒不執行,那么可以類比刑法中的“拒不執行生效判決、裁定罪”,依“拒不召回不安全食品罪”定罪處罰。
(三)采用“連鎖共犯”理論解決鏈條式犯罪,例如生產、銷售“瘦肉精”的行為一般被評價為非法經營罪,使用“瘦肉精”喂豬并販賣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從刑罰上來,后者要重于前者,如果將上、下線行為看做一個完整的犯罪鏈條,能否按照“連鎖共犯”的理論擇一重罪從之,都定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加大對鏈條式犯罪的打擊力度。
(四)明確罰金刑的應用。例如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中規定罰金數額按照銷售金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兩倍以下處罰,而“銷售金額”指出售偽劣產品后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所得。但同時該罪名亦規定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罰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銷售金額3倍以上的,按照該罪(未遂)定罪處罰,那么有一個問題隨即產生,此時不存在銷售金額,罰金數額應按照什么標準計算呢?此處就需要進一步立法來完善。
中圖分類號:D91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040-01
作者簡介:任玲(1987-),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15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于航(1969-),女,漢族,河北寧河人,遼寧洪域律師事務所,律師。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遼寧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農民新市民權利保障研究>l13afx005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