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雪 范燕霞
沙縣人民檢察院,福建 三明 365500
?
民事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角色定位的思考
曾曉雪范燕霞
沙縣人民檢察院,福建三明365500
目前學界對民事公益訴訟檢察機關的角色定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因此對民事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的角色定位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我國檢察機關在面對民事公益訴訟時,在職能的定位上通常為法律監督和公益代表,而在角色的定位上,檢察機關的定位通常為當事人和法律監督。
民事公益訴訟;檢察機關;角色定位
檢察機關作為我國權利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一發行使檢察權的國家機關,主要職責在于追求刑事責任,并依法提起公訴,實施法律監督。我國的檢察機關為人民檢察院,通過同級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負責的對象是人民代表大會。目前,我國社會各界對于建立完善的訴訟制度都充滿了期待,而檢察機關作為民事公益訴訟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吸引著社會各界的目光。
(一)法律監督
法律是解決社會矛盾最根本的依據,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法律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后防線,是公正的代表,因此絕不可以濫用審判權,這樣一來,檢察機關的地位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檢察機關不是審判裁決機構,也不是立法機構,因此決不能干涉司法獨立。檢察機關是維護法律權威性的重要保障,在審判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監督職能。雖然我國的司法權經常會受到較多的干預,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強勢權力的不合理運用,而檢察機關則是維護法律公平公正、透明公開的最有效機構。法律判決的權威性,除了國家政府的強制保障之外,更重要的是判決本身的公正性。為保障法院審判的權威性,就必須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和前提,因此,檢察機關就是審判監督與維護審判權殊途同歸的有力保障。
(二)公益代表
在民事公益訴訟案中,檢察機關無疑是公益的代表。需要明確的是,沒有人不追求利益,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今天,如果保障民眾對自身合理利益的訴求就顯得更為重要。
由于公共利益的主體不夠明確,導致公共利益在受到侵害時難以得到有力維護,在這樣的背景下,公益訴求的制度產生了。目前,由公民、社會組織以及國家權力組成的三元社會中,由私人保護公共權益會面臨兩方面的缺陷:第一是訴訟能力較弱;第二是訴訟權利可能被濫用。西方國家將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檢察機關行使行政權。我國則將檢察權設為獨立權力。不管中西方在法律體制方面存在怎樣的差異,檢察機關作為保護公共利益的功能卻都是一致的。
(一)當事人
目前,所有具有完善法律制度的國家都采用有檢察機關提起訴訟的模式,而我國的法律也明確規定了檢察機關在民事公益訴訟中的當事人資格,這也是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法律依據。
我國在法律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缺陷,并且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還非常缺乏,在此形勢下,我國暫時未開放私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職能,這一職能暫且由檢察機關全權負責,其目的在于防止出現濫用訴訟權或漠視權利的極端。社會組織有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權利,但因我國社會組織自身的缺陷,對待這一功能還需要保持謹慎的態度,如此一來,更突顯了檢察機關的重要作用。需要明白的是,訴訟并不是解決民事公益權利受損問題的唯一途徑。如今我國的社會矛盾逐漸增多,法院的案件處理資源日益緊張,因此更應防止訴訟權被濫用。
(二)法律監督
1.糾正錯判
主要的方法為抗訴,當檢察機關認定民事公益訴訟的判決或裁定不合理,未起到正確保護公共利益時,就可以也有責任提出抗訴要求。在民事公益訴訟中,抗訴的手段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要求相關機構重新審查并審判,提升公正性[1];第二,作為補救措施,起到制約法官濫用權力的作用。
2.支持起訴
在民事訴訟法確立民事公益訴訟之前的司法實踐中,支持起訴是檢察機關參與民事公益訴訟的重要手段[2]。按道理來講,檢察機關是可以不作為當事人身份出庭的,也完全不必承擔訴訟的后果,同時也不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但作為國家法律監督的重要機構,支持訴訟是檢察機關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態度的表現。
3.監督起訴
檢察機關一旦發現了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就應立即監督起訴,對于有責任但卻不履行義務的機關,檢察機關必須督促其發起訴訟,以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損失。在民事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起訴僅僅是作為最后的方式,而檢察機關督促應直接負責的機關起訴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1]郭毅,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5.5(16):157-158.
[2]岳光,論民事公益訴訟主體資格[D].華中師范大學,2014.20(66):238.
D925.1
A
2095-4379-(2016)27-0155-01
曾曉雪(1991-),女,福建人,本科,福建省沙縣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干警,研究方向:刑法、刑訴法;范燕霞(1982-),女,福建人,本科,福建省沙縣人民檢察院公訴科,干警,研究方向:刑法、刑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