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
論網絡侵權的責任承擔
張楠
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61
摘要: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發展的越來越快,使網絡的影響力擴展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ヂ摼W在被人們廣泛運用的同時徹底的改變了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生產方式,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讓人們的合法權益受到網上的各種各樣的侵害。為了解決網絡侵權的問題許多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國于2014年新出臺的針對網絡侵權的規定為現在的人們解決網絡侵權的案件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網絡侵權;責任主體;侵權責任
網絡侵權是指在網絡環境中,行為人通過網絡,由于過錯或者按照法律的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的行為,它具有以下特點:第一,網絡侵權主體的不確定性;第二,網絡侵權的廣泛性;第三,網絡侵權的技術性;第四,網絡侵權的隱匿性;第五,網絡侵權產生的后果不直接體現在人的身體上。
一、網絡侵權客體的分類
(一)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
侵犯知識產權主要包括侵犯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商業秘密。在互聯網環境下侵犯著作權一般表現為轉載或者下載著作權人的作品,擅自更改內容或者在作品上署名等行為。網絡中侵犯商標權主要體現在在網絡上搶注域名造成商標侵權或者在自己的網頁上使用他人已經有點名氣的商標作為鏈接提高本網頁的點擊率侵犯商標權。侵犯專利權在網絡中主要體現在網絡交易中。侵犯商業秘密在互聯網環境下一般是由企業內部員工泄露或者黑客入侵等。
(二)侵害人身權的行為
網絡侵害的人身權主要有四種。第一,侵犯姓名權,擅自使用他人的姓名在網絡環境中發表一些不屬于真正當事人的言論或者盜用他人姓名發布一些宣傳廣告等行為。第二,侵犯隱私權,是指在網絡中不正當的泄露或披露他人的個人資料。第三,侵犯名譽權,網絡上侵犯名譽權是指在網上捏造或者散布虛假消息敗壞他人名譽的一種行為。第四,侵犯肖像權,網絡上侵犯肖像權體現在侵權人沒有經過當事人的同意在網絡上用當事人的肖像為自己謀利的行為方式上。
(三)侵害虛擬財產的行為
虛擬財產不是現實中實際存在的財產,它是存在于網絡中的虛擬的財產不能用于現實中的購買行為。由于網絡的快速發展和一些網民長時間處于網絡環境中致使網絡商開發了和真正的社會里的貨幣相聯系的虛擬貨幣。這一情形的發生使得虛擬財產走進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由此引發了一些侵害虛擬財產的行為。
(四)侵害債權的行為
侵害人在網絡上通過一些特定的程序引誘一些網絡用戶上當使得他們付款騙取財產或者通過網頁欺騙侵犯受騙人的債權。
二、網絡侵權中主體的責任分擔
(一)網絡服務提供者
現代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有些會既提供技術又提供內容,但在這里的網絡服務提供者被限制在了只提供技術服務,在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歸責時很多國家適用的是過錯責任。
采取過錯責任原則的理由:第一,若是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其它歸責原則,將使網絡服務提供者將大部分的精力用于預防侵權和避免承擔責任的方面,嚴重阻礙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第二,起初規定嚴格責任是為了適用于一些特殊的行業,如工業災害,高度危險等,而網絡服務提供者顯然不是這一類的。第三,從技術層面來看,網絡技術是因其高效快捷的傳遞方式而備受人們青睞的,若是讓網絡服務提供者每一項都要審查卻是與其本性相悖,而只要是技術就有其局限性,因技術的局限,監控有限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在內容廣泛、隨時都在更新的信息中篩選有侵權的信息是不可能實現的。第四,順應時代的發展,大多數國家都在法律中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的是過錯責任。
(二)網絡用戶
網絡用戶包括法人、自然人及非法人組織,網絡用戶應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應該包括連入國際網或國內網,甚至是局域網的用戶。這些網絡用戶在一般情況下應該適用過錯責任,在特殊情況下應該采用嚴格責任歸責。
網絡用戶在網上獲取信息的方式是兩種:瀏覽和下載,瀏覽可以看做是傳統意義上的“看”,“看”不屬于使用作品不是侵權行為,但在網上只要瀏覽就會被網絡用戶的計算機暫時復制,在傳統侵權法中,暫時復制也是侵權的一種,計算機自主的記錄行為不是瀏覽者能左右的,且瀏覽者不存在故意和過失,若這樣都要
被歸責,將使網絡用戶少用甚至不用網絡,阻礙了網絡的發展,所以,一般情況下該對網絡用戶適用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
特殊情況下的嚴格責任,網絡用戶不僅僅會在主觀上有過錯時才會對其他人造成損害,在損害事實客觀存在的情況下,網絡用戶也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在網上執行職務(查詢賬戶之類的)時,對他人合法權益的侵害。
(三)網絡產品生產經營者
網絡產品是指網絡計算機、網絡軟件和其他網絡產品,這些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該適用嚴格責任歸責,理由如下:第一,網絡產品是實現聯網的必備物品,全球聯網的用戶都將使用這些產品,若網絡產品有缺陷或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受害人的范圍將擴大至全球,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第二,消費者本來就處于弱勢,在網絡產品的消費者中他們的弱勢更加明顯,只能在現有的產品內選擇,而對消費者的傾斜保護是各國普遍認可的。
(四)網絡信息提供者
網絡信息提供者在本文中是指網絡服務提供商中專門提供網絡內容服務的,設立網站或者創建網頁是他們提供信息服務的主要方式。網絡信息提供者侵權按不同的情形分別適用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第一,適用無過錯責任,網絡信息提供者沒有經過版權人的許可直接在網絡上實施傳播作品和規避技術等侵權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被侵權人難以找到網絡信息提供者侵犯其版權的證據,若是用過錯責任歸責將使被侵權人難以維權,導致網絡信息提供者更加囂張的侵犯網絡用戶的版權。第二,對除侵害版權之外的其他侵權行為,被侵害人在這些侵權行為中能比較容易的找到侵權的證據,所以歸責原則應當適用過錯責任。
三、我國網絡侵權責任制度完善的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侵權責任制度
從立法方面來說,在我國直到現在仍然是用行政規章、司法解釋等層面的規定來作為解決網絡上發生的侵權行為的主要方法,雖然《侵權責任法》和《規定》對網絡侵權又增加了一些規定,但我國在這方面的立法還是不完整和滯后的。網絡發展的越來越快,現在急需的是一部完整規制網絡侵權的法律。
從道德和公民維權意識來說,網絡上的公民道德缺失也是導致網絡侵權頻發的原因,這就要求加強網絡道德的建設,傳播有正面影響的思想,加強對人們的教育,提高公民維權的意識也能抑制網絡侵權的發生。
(二)明確網絡侵權的責任主體和歸責原則
我國在不同的法律規定中對網絡主體的概念規定的不一致,在不同的法律中同一個概念指代的對象不一樣。這要求國家需要先統一概念才能更好的對不同的主體規定不同的歸責原則,才不會引起閱讀者的誤解。通過對不同國家網絡侵權歸責原則和不同主體承擔的責任的對比可以看出,我國在普通情況下網絡侵權的歸責原則應該采用過錯責任,在特殊情況下應適用嚴格責任。
(三)推行網絡實名制
網絡實名制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網絡環境和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我國已經在微博領域采取了實名制,但這還不夠,網絡侵權不僅發生在微博傳播中,而且大多數人對于實名制其實是有抵觸的,這就需要對民眾正確的引導和向民眾宣傳。網絡實名制的推行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網絡用戶個人信息的泄露,所以在推行網絡實名制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對民眾個人信息的保護,可以從提高科技手段和加強立法來實現。
通過對網絡侵權的主體和歸責原則的研究使我們對網絡侵權的了解更加深刻,同時有助于網絡侵權立法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叢立先.大數據軟件服務的版權侵權責任析論[J].中國版權,2014,(6):38.
[2]錢冰清.“人肉搜索”的法律邊界——談網隱私權的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4,(12):267.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2-0179-02
作者簡介:張楠(1992-),漢族,江蘇徐州人,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