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穎
(云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契合的藝術效果分析
徐 穎
(云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一部優秀聲樂作品的表演,離不開演唱者的激情演唱和鋼琴伴奏者的完美伴奏。所以,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在分析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關系的基礎上,對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契合的藝術效果展開了探討,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聲樂演唱;鋼琴伴奏;藝術效果
在聲樂藝術表演中,可以利用演唱者的演唱進行音樂形象的塑造,并且完成作品的藝術創造。而與此同時,演唱者還要與鋼琴伴奏相互契合,從而實現完美的藝術表現。因此,在進行聲樂作品表演時,有必要對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的關系展開深入的探討,從而通過尋求二者的契合點將二者更好的融合起來,繼而使聲樂演唱達成更好的藝術效果。
(一)二者的相互依存關系
一直以來,鋼琴伴奏都被當成是聲樂演唱的輔助手段。但實際上,從藝術表現上來看,觀眾即使在欣賞獨唱音樂會時,也會關注到鋼琴家的鋼琴伴奏。而一些優秀的聲樂作品,更是需要鋼琴伴奏的襯托的。首先,從旋律上來看,鋼琴伴奏者需要與聲樂演唱者保持同步的旋律,才能避免出現鋼琴聲音大演唱聲音小或正好相反的情況。而曲調也是演奏者和演唱者用以表述內心感受的語言,所以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在旋律上是相互依存的。其次,從情緒上來看,在演唱一首聲樂歌曲時,演唱者需要真實、自然的進行表演,從而展現自己的情緒,而鋼琴伴奏者也需要借助伴奏織體進行情緒的表達。只有演唱者感受到演奏者的情緒,并且借助其音樂表現將情緒融入到演唱中,才能夠形成初步的情感共鳴,繼而使歌曲充滿情感。此外,從聲樂作品意境上來看,借助鋼琴伴奏的不同音型,可以使演唱者的演唱得到襯托。借助演唱者的聲音,也能賦予鋼琴伴奏一定的感情[1]。而二者的相互融合,才能夠形成一種歌曲意境,繼而幫助聽眾更好的理解歌曲。
(二)二者的相互對立關系
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一般是由演唱者和伴奏者分別完成的,所以二者之間不可避免的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關系。在聲樂作品的演唱表演過程中,有關鋼琴伴奏聲大還是演唱聲大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因為,鋼琴伴奏者在控制鋼琴音量時,需要深入理解作品應該表現的力度,并且清楚了解演唱者的音量和音域,才能夠合理進行鋼琴音量的控制。而伴奏者要適度進行自己音量的控制,并且根據歌曲不同階段的需要進行音量的調整,還需要對歌曲有一個深入的認識。但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者是難以完全達成一致的認識的。而在音色方面,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音色有著較大的差異,如何使二者融合起來,也是一個難題[2]。此外,從節奏上來看,聲樂演唱者需要進行歌曲主旋律的演唱,鋼琴伴奏者則需要進行作品整體節奏的控制。因此,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在音量、音色和節奏表現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將形成相互對立的作品風格。
(一)二者契合的技術表現效果分析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完美契合,將形成一種作品表演的技術效果。通過二者的契合,可以使演唱者在表現自身曲調的同時,兼顧鋼琴伴奏的旋律走向。鋼琴伴奏者也能夠彈出自己旋律的同時,兼顧演唱者的曲調。而節奏在表現聲樂作品風格上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二者的契合能夠在音高、音值和音量等方面實現相互和諧,繼而使作品的表演具有較強的藝術效果。其次,聲樂演唱者往往需要利用語氣、語調、停頓和語勢增強歌曲感染力,使用不同的語氣就會展現不同的藝術效果。而鋼琴伴奏與之相契合,將能使伴奏者更好的注意演唱者的氣息,從而在演唱者喚氣的過程中更好的表現音樂,繼而與演唱者一同展現作品的樂思。此外,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完美契合,可以使二者在音色和音量上保持協調一致。例如,門德爾松的《乘著歌聲的翅膀》的演唱,就需要進行柔和的彈奏和演唱[3]。而演唱者與伴奏者達成一致,就能夠在適合的時候使歌聲強于琴聲或使歌聲比琴聲輕柔,繼而達成更好的歌曲演唱效果。
(二)二者契合的心理表現效果分析
使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較好的契合,能夠在心理上形成交相輝映的藝術效果。在演唱者和演奏者了解各自的專業水平的基礎上,二者除了需要熟練掌握音樂作品,還需要實現心理上的相互呼應,才能夠更好的進行作品內涵、情緒和人物情感的表達。在鋼琴伴奏響起時,演唱者就需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融入作品表演中。而伴隨著鋼琴伴奏,演唱者才能出現情緒的起伏。為此,演奏者需要與伴奏者達成共同的心理狀態,并且深入理解作品的風格,從而在意境和情緒上實現較好的配合。例如,在表演《乘著歌聲的翅膀》這一作品時,歌曲表現的是一對戀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整個作品都較為溫馨浪漫,并且顯得清新脫俗。而演唱者和伴奏者只有形成清晰的心理旋律線條,才能夠實現情境交融,繼而使音樂的表演更加連貫和具有起伏感[4]。因此,演唱者需要與伴奏者從心理上達成和諧狀態,從而使演唱者借助伴奏音樂產生突出的畫面感,繼而更好的進行作者思想內涵的表達。
(三)二者契合的人物塑造效果分析
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由于作品大多具有劇情,所以演唱者需要了解劇情內容,并且通過分析故事的發生過程進行人物年齡、性格和經歷的了解,從而更好的進行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實現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契合,能夠使演唱者的創作欲望得到激發,從而使其塑造出一個更加鮮明的人物形象。因為,鋼琴伴奏可以幫助演奏者深入人物內心世界,從而使演奏者了解人物的思想和行為。而借助鋼琴伴奏,也能夠使觀眾與演唱者共同進入劇情,并且對人物性格有所了解。例如,在演唱《親愛的名字》這首作品時,作品中主人翁是一個名叫吉爾達的少女,其與劇中的公爵一見鐘情。在歌曲演唱的第一部分,需要將人物的活力與單純展現出來。在歌曲演唱的第二部分,主人翁已然陷入深深的愛戀,所以需要展現主人翁激情澎湃的心情[5]。而鋼琴伴奏者不僅需要了解劇情和人物性格,還要通過鋼琴獨奏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則需要注意鋼琴伴奏者對人物的引入和轉換,從而更好的實現情感轉換,繼而更好的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二者契合的意境營造效果分析
在聲樂表演藝術中,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完美契合,可以為聽眾營造一種完美的音樂意境。在演唱者演唱之前,鋼琴伴奏可以先將聽眾帶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并且逐步將作品的主題引出。所以,通過鋼琴伴奏,可以為演唱者的演唱進行作品氣氛和情緒的鋪墊。演唱者通過聆聽伴奏,可以自然而然的進入到伴奏者為其營造的音樂意境中,繼而更好的進行情緒的積淀。而在演唱者開始演唱之后,其將與伴奏者尋求一個契合點,并且進行自身特有情緒的表現,從而進一步進行作品意境的營造。在這一過程中,鋼琴伴奏將引領演唱者的演唱,而演唱者的演唱也將使伴奏者進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從而更好的進行作品的表現。最后,在作品的結尾處,演唱者可以盡情的發揮,鋼琴伴奏者則需要協助演唱者實現情感的深化,從而使歌曲的主題得以突顯出來。而通過二者的融合,則將為聽眾營造一個完美的意境,繼而使作品得到豐富的表現。
總而言之,在聲樂表演藝術中,無論是鋼琴伴奏還是聲樂演唱,都需要實現共同的藝術追求,才能使作品的音樂美感和音樂內涵完美的呈現在聽眾面前。所以,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的完美契合,能夠使二者在多方面實現相互激發和融合,繼而使音樂的綜合藝術魅力得到創造性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于蕾.淺談藝術歌曲中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9:196-197.
[2] 張宏宇.論聲樂作品鋼琴伴奏的藝術價值及其重要地位[J].音樂生活,2011,06:65-66.
[3] 徐紅磊.論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有機融合[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9:161-162.
[4] 戴媛媛.“合”與“和”的藝術——漫談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之間的關系[J].藝術研究,2015,02:33-35.
[5] 王秋弘.從藝術指導的角度談藝術歌曲聲樂與伴奏[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2,04:321-323.
作者簡介:徐穎(1984-),女,回族,云南玉溪人,云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