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鵬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對西方現代舞的批判及思考
徐 鵬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這篇文章談的是西方現代舞進入中國后,對中國舞蹈產生的正面及負面影響。現代舞作為一種新興舞蹈,進入中國近80年,對中國舞蹈的創作,舞蹈動作語匯,舞蹈風格,審美觀等等各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所側重論述的是現代舞進入中國后的批判及反思,兼論其積極一面。其中從它與中國傳統思想上的沖突談起,它與中國民間舞,原生態舞蹈文化產生的沖擊,以及與中國古典舞動作形態上產生的矛盾沖突等方面加以強調。
西方現代舞;沖突;融合
西方現代舞,即依莎貝拉·鄧肯、瑪莎·格蘭姆等西方舞蹈家們發展出來的舞蹈動作體系。在19世紀末期,古典芭蕾舞失去了其鮮活氣息,重復一成不變的動作模式,因此無法響應工業革命帶給人們的思想上的變革。人們開始尋求身體和心靈上的解放。無論是從思想觀念上,還是行為規范上,舞蹈都需要一場革命來應和解放身體與追求自由的呼聲。由此,現代舞應運而生。它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與觀點,它是以產生新的動作體系和動作理論,并逐漸成熟為標志,以人類精神的觀照為初衷,創造一種個性化、時代化的,以身體動作認知世界、表達情感的方式。
現代舞進入中國,對中國舞蹈來說,也可以算是一次革命,它作為新鮮血液給中國舞蹈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帶來一片生機。尤其這幾年,舞蹈事業蒸蒸日上,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愛舞蹈,了解舞蹈,從事舞蹈行業。很多舞蹈家們在扎根于本民族文化這塊深厚土壤基礎上,努力尋求中西方舞蹈文化的結合點,不斷嘗試著以西方文化的觀念,現代舞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來讀解中國傳統舞蹈文化,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大批優秀的舞蹈作品產生。現今的這片繁榮景象,現代舞可算是功不可沒。但是,既然一個“人”注入了新的血液,那么血液之間必定會產生融合與沖突兩種趨向。究其根源,無論是沖突與融合都值得我們進行批判、反思、揚棄。
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舞蹈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差異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人的思想產生的影響。西方現代舞與中國傳統舞蹈。他們就是兩個完全截然不同的個體,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受不同的文化思想的影響,所要表達的中心內容就不相同,就連產生至今的時間長短也不一。試問,兩個如此不同的個體,硬要將他們合流,相融,之后再繼續發展。這可行嗎?現代舞產生之時,人們正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人們的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要求擺脫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規律的舞蹈動作,自由地表達人的真實內心情感,強調的是,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斏じ袼{姆認為人類既然有美有丑,有愛有恨,有善有惡,那么舞蹈就不能只是贊頌美好和善良,也應當表現罪惡,悔恨和嫉妒,所以她特別強調運用舞蹈把掩蓋人的行為的外衣剝開,揭露一個內在人。中國傳統舞蹈,(這里所指的是中國古典舞和中國民俗民間舞)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他所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而這里所說的傳統思想,主要是指儒家思想。它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在性善論的基礎上,中國儒家文化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教育。這種思想認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惡習只是后來感染的,那么治理社會就應該從道德教育入手,勸人們放棄惡習,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至今,儒家文化及其價值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關于做人、處事和立國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潛移默化中傳布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中國傳統舞蹈就是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產生、發展、壯大。他所想要表現反映的,是人的善良面,大多都是美好事物。這與前面所說的瑪莎·格藍姆的主張就產生了沖突,這也就是很多西方現代舞作品,在國內無法得到大眾認同的原因。極端,暴力,性,形式主義,以及一些在現代舞發展過程中,走入歧途,違背了早期現代舞初衷的派別,他們所創作出的一些離奇、怪誕、晦澀的作品等等這些反映人丑惡面的東西,為廣大觀眾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西方與東方,因根本思維方式上的不同。造就了舞蹈特點上的迥異。一個思想開放、外揚,一個思想保守、內斂。將西方現代舞吸收進中國文化,想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發揚光大,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想要讓現代舞在中國土地上生根發芽,必須揚棄對西方現代舞選擇性的使用,要因地制宜。吸取西方現代舞的優良之處,繼承借鑒它的觀念,創新的精神,而不是具體的某種操作方式或某種既定的形式。打破,摒棄這些固有模式,采用西方現代舞的觀念,結合中國傳統舞蹈語匯,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情感,這才是創新,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中國民俗民間舞是人們在生活勞動中一點一滴慢慢積累凝練出來的,受傳統思想影響,其自身的發展非常緩慢。西方現代舞的進入恰恰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它的創新意識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都從各個層面對民間舞創作產生了有利的影響?!度钢`》、《黃土黃》、《老伴》這些具有現代意識的優秀作品都是借鑒了現代舞中的現代意識進行編創的。但是,這就好比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我們不能只因為看到了他好的一面,就一味的追捧,一味的模仿學習。更重要的是,客觀的看待他,認識他,了解其弊端,從根本上避開其不良因素,將真正好的部分化為我用。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個民族為我們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具有很大潛力,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民間舞創作、發展的前提是保留住民間舞最本質的東西。民間舞有其自己的運行標準,當然民間舞與現代舞的結合是一種發展趨勢,但我們的民間舞必須依賴于現代舞才能夠發展嗎?民間舞的原生態舞蹈一直在不斷地豐富與發展,有著很大的可挖掘性,而我們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句話說的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今現代舞語匯介入了民間舞的創作中,可能會消解、同化其原貌,從而導致民間舞的個性會越來越淡,風格性、民俗性和地域性也會逐漸遭到破壞,各民族民間舞風格混淆、雜陳,最后甚至會消失。對民間舞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其風格性,失掉了風格性,如何稱其為民間舞?舉個例子,編導萬瑪尖措用蒙古族傳統舞蹈語匯和現代舞相融合的做法創作出《出走》,該作品剛一上演,頗具爭議。這是編導進行的一次探索——如何用傳統的素材來體現當代人的情感認知和精神追求。如果將這個舞蹈定位在現代舞,甚至說他是當代舞,那么編導的這次探索,算是成功的。但如果將其歸為民間舞,恐怕很難讓人信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失掉了民間舞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風格性。諸如此類的作品還有《敕勒歌》、《夢歸》等,這些都是編導在創作過程中,將現代舞語匯,思維模式,編排手法融合運用到民間舞中,產生出的風格性丟失的問題?,F代舞對中國民俗民間舞的影響不僅于此,不光他對舞蹈作品本身的影響,他對中國傳統民族民間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沖擊。
西方現代舞與中國古典舞之間的矛盾,主要是指動作語匯和動作規律上的矛盾。從理論上說,現代舞的基礎是力度;是伯格森所說的“矛盾概念”;是兩個對應物,如收縮與放松、倒地與爬起、緊張與松弛等等之間的沖突。所以現代舞的大部分動作都帶有很強的力度感,在有些作品中,力度被強調夸大到了猛烈的地步,甚至產生了類似“抽搐”的動作。而中國古典舞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在它的動作形態上講求中庸之道,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圓”字。他絕對不會出現現代舞中的一些極端動作。古典舞講究的是“回”的形態,“流”的過程,“韻”的內核。如果說現代舞是“點”,那么古典舞就是“線”,正如唐滿城教授所說,古典舞是“線的藝術”。這句話十分貼切的詮釋了古典舞。很多編導不深刻思考,一味的追風,將現代舞語匯應用與古典舞,自認為是創新,殊不知,他們犯了一個多么可笑的錯誤。在編創舞蹈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舞蹈語匯的統一。古典舞的動作行云流水,十分強調韻律,一個“瑪莎式的呼吸”,一個突然的倒地,就會將整個流暢的畫面破壞,甚至倒了觀眾的胃口。但是并非說古典舞就無懈可擊,現代舞就一無是處。古典舞在內心的展現上存在不足,而現代舞側重的就是表達內心情感。現代舞的動作語匯缺乏美感,這一點,卻是古典舞的長處。客觀上講,取現代舞與古典舞之長,相互彌補,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作品。舉個很好的例子,編導張云峰的作品《風吟》,該作品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極其順暢和嚴密,動作的質感貫穿于肢體的末梢,通過非常細微的一舉一動來充分傳遞舞者內心的思想感情。這就是一個取兩者之長完美結合的作品。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現代舞也有它的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以上三個大的部分主要論及了現代舞在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對中國傳統舞蹈影響的負面效應,并兼論其積極影響。大多數人只看到了它的積極影響,大力提倡現代舞,贊揚現代舞。卻有意,無意的忽視了它的負面影響。它與中國傳統思想間的沖突,對中國民俗民間舞的沖擊,以及與中國古典舞的沖撞,這些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不能忽視,更不能逃避。思想間的沖突,導致了表達初衷和審美觀上的不同。將西方現代舞引入,對原生態舞蹈文化產生沖擊,可能會消解,同化其原貌并造成風格性丟失。與古典舞的沖撞,使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同的表現方式的側重點。所以我們需要抱著批判與揚棄的態度來看待現代舞。從客觀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它們。在創作上,摒棄西方現代舞的固有模式與極端性,借鑒現代舞的觀念與創新精神,選擇性的吸收西方現代舞,將現代舞擅于展現內心的優點與中國舞蹈動作富有美感的優點充分結合,并且在融合現代舞的同時注意保護中國原生態舞蹈文化,這些都是可以實施的具體措施。中西合流已成為中國舞蹈發展的趨勢,那么中國舞蹈今后的發展,必定和現代舞密不可分。取“現代舞之長,補中國舞之短”,真正做到“洋為中用”“中西合流”。那么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用時代精神、民族精神與藝術精神建構我們的“中國現代舞”,中國舞蹈事業的明天一定會有一片更廣闊的天空。
[1]劉青弋.動感空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呂藝生.舞蹈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鄧肯.鄧肯論舞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4]王賽.淺析中西方現代舞之間的異同.音樂教育與創作,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