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琦
(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
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階段性綜述
謝 琦
(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摘 要:本文主要是對國內有關“貧困生認定”的研究文獻進行綜述,具體可概括為對促使貧困生認定工作有效開展的程序方法探析、對提高貧困生認定的準確性出謀劃策、對目前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中存有問題的歸納總結、個案研究和側重貧困生認定中的某一點進行深入研究五類。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貧困生認定;問題;策略
國內外對高校貧困生資助方面的研究是比較多的,由于各國的國情存在差異,因此在貧困生認定方面都印有“本國制造”的烙印,本文主要是對國內有關“貧困生認定”的研究文獻進行綜述,具體可概括為以下五類研究:
1、胡景建立了新的貧困生認定指標體系:TOPSIS算法。通過它對貧困學生認定進行實證研究,得出的定量結果使高校貧困生級別認定更公平、科學,為決策者提供的依據將更可靠;(《TOPSIS算法在高校貧困生認定中的應用》2014.2)2、白華則在傳統的政府和高校二元組合認定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家、政府和高校三維的科學認定模式,為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從二元組合到三維一體—高校貧困生認定的新視角》2012.7)3、馮春明提出了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層次分析法來解決貧困生評定工作,并給出了數值計算的Matlab程序,該方法有效地避免投票的隨意性,操作起來簡單實用;(《層次分析法在高校貧困生評定工作中的應用》2014.12)4、段旭梅通過大量真實數據收集和整理,依據國家有關貧困生管理辦法,構建包括3個一級、9個二級和19個三級評價指標的層次性貧困生認定指標體系,涵蓋了貧困生科學認定的主要參考點;(《構建高校貧困生認定的數學模型及其應用》2015.5)5、張煜建立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認定新機制,它將學生貧困的各種信息進行量化,用分值表示出學生的貧困程度,從而指導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高校貧困生認定的量化體系初探——以西南科技大學為例》2015.1)6、魯靜軒通過基于分布式部署的貧困生評定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解決了學生和學校對貧困生評定難題。學校可以根據國家政策數據因子、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因子等重要參數通過系統自動評定出真正的貧困生。(《基于分布式部署的高校貧困生評定系統的設計與實現》2014.3)類似的研究文獻還有劉紅旗的《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貧困生灰色綜合認定方法》(2014.1)、王平的《基于SOA的高校貧困生認定體系的研究》、(2015.10)張燁的《基于ASP.NET技術的貧困生認定管理系統》、(2015.15)周小祥的《基于貧困度的高校貧困生認定探討》(2015.3)等研究。
1、王紅提出了通過構建完整的學生及家庭狀況數據庫、統計學生個人消費情況、制定貧困生評定管理規則、引入貧困生資助監管機制等措施以正確認定貧困生;(《大數據時代高校貧困生評定管理方法初探》2015.19)2、欒亮從分析我國貧困生認定程序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明確認定的標準,規范認定依據、建立動態的貧困生數據庫和發揮學生群體的評議、監督作用的相應對策,為獨立學院建立科學合理的貧困生認定機制提供理論與實踐的參考;(《獨立學院貧困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014.3)3、董碩玲則對高校貧困生認定中的熱點問題—大學生誠信問題進行調研,提出加強大學生之間溝通建立信任友情是基礎,了解大學生家庭具體收入是前提,認定工作循序漸進是通道,認定工作有始有終是紀律的解決措施;(《對大學生貧困認定工作中誠信問題的反思》2015.5)4、潘美英在發展性資助政策背景支持下,提出了成立院、系、班、寢室四位一體的貧困生認定機制、擴充貧困生信息庫內容和加強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隊伍力量及提升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等切實可行并有效的貧困生認定辦法;(《發展性資助背景下高職院校貧困生認定途徑研究》2015.1)5、趙麗莎提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材料的審查應進一步完善、貧困生評定主體的主觀責任心應強化和需建立相對穩定而又動態更新的貧困生檔案等建議。(《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2015.7)6、查方勇認為應從規范管理、科學認定、有效監督等方面優化認定工作,即建立高校經困生認定工作制度,重構經困生認定指標體系,建設經困生管理信息系統。(《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優化探討》2014.5)類似的研究文獻還有代磊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難點及對策方法研究》、申靜的《高校貧困生認定的困境與對策》等文獻;7、黨振峰則提出改革免費模式,分層次認定與做好檔案工作是解決認定困境的良策;(《高校貧困生認定及資助方法初探》2007.9)8、作為一線輔導員的孫曉娜則提出在認定中應嚴格抓好認定程序、抓好評定過程中,認定后與學生的談話環節等環節;(《關于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幾點思考》2014.12)
1、田彩霞總結出貧困生認定中存有貧困證明可信度低、貧困生庫的及時更新規范及操作過程很難落實和缺乏良好的認定輿論等十一個問題;(《對我國高校貧困生認定的幾點思考—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2008.6)2、陳健提出了認定中存有貧困生材料的真實性、貧困生認定標準不統一、主觀因素的不確定性導致貧困生認定的不科學性和實地走訪和調查難度大,無法完成家庭情況實地確認四方面的問題;(《高等學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思考》2015.8)提出類似問題的有何芬華的《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探討》(2015.2)、章根紅的《高校貧困生認定的幾點思想》(2014.1)3、胡勇總結出認定中存有困難證明不真實、認定標準不統一、民主評議不科學等問題,最后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建構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評估體系;(《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問題與思考—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2014.3)提出類似問題的還有周小茜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難點與對策研究》、(2014.4)李妍的《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2014.6)、謝玉輝《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困難及對策》(2015.1)等文獻;4、何先衛站在輔導員的視角提出認定中存有認識不清,投機心理嚴重、誠信缺失,支撐材料失真、把關不嚴,評定標準模糊和洞察不夠,監督力度不夠四方面問題。(《高校輔導員視角下貧困生認定的機制探索》2015.14)5、岑道權認為貧困生認定難點主要在于界定標準的確定和認定成本的分攤方面,學生對公示制度的質疑、貧困生的“忌貧”傾向和假貧困生爭奪濟困資源行為幾個方面,進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高校貧困生認定的難點及對策探析》2007.11)6、唐海龍認為認定存在“一刀切”,單一標準取代綜合評定、重“物質資助”輕“精神資助”,忽視“人文關懷”,缺乏人性化等問題。(《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2009.6)
1、林靜銀針對目前高校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的具體實施步驟總結為制定調查表、民主評議與公示、認定后期監督管理、加強日常管理和注意素質培養五點;(《高校經濟困難生認定工作實踐芻議—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為例》2015.6)2、宮佳等人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對該校10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抽樣調查后將貧困生認定因素歸為自然因素、家庭因素兩類,提出運用模糊集合變換原理,構建遞階層次結構,建立量化的貧困生認定體系;(《高校貧困生認定體系量化探究—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2015.1)3、田盛圭重點對藝術類的貧困生進行研究,他從貧困原因,認定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三個方面對藝術類專業貧困大學生的認定工作進行了探討;(《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貧困認定的主要問題及對策》2014.12)4、孫辰也提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藝術類大學生貧困認定方法:要搞好量化指標的選擇,準確計算各量化指標的權重,準確評定貧困程度,明確助學金的分配方法;(《藝術類大學生貧困認定方法探析——基于層次分析法》2014.35)類似的個案研究還有王士榮的《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江蘇商貿職業學院為例》(2015.14)、李佳的《關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幾點思考——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為例》(2014.7)和莫明琪的《依托警務化管理,完善貧困生認定工作的若干思考——以J學院為例》(2014.6)等研究文獻。
1、林莉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在經困生建檔時的認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從而站在輔導員的角度上提出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倡導誠信、深人學生群體,細化工作和落實預防監督措施,防微杜漸的完善對貧困生認定標準的建議;(《高校貧困大學生的認定與教育研究》2014.12)2、劉華鑒于目前各類認定標準的各種弊端,認為應以學校生均月消費水平的標準為主來認定貧困生,從而做到揚長避短,增強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有效性,使有限的資金能資助給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高校貧困生的概念及其認定標準研究》2008.12)類似的研究文獻還有駱娟的《高校貧困生的認定工作分析》。(2015.3)3、張二玲從信息論角度闡述了家庭困難認定過程中的信息采集與信息甄別,并得出結論:在學生家庭困難認定中家人健康年齡狀況,人均收入以及每月吃飯的消費額被看做是最主要的認定依據,其次平均每月的兼職所得也可以作為認定的重要參考;(《從信息視角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2013.7)4、楊晴則總結了我國貧困生的認定的十種主要方法,它們是三級政府證明法、通過班委會評選產生、消費水平界定和飯卡監控法等等,進而對這些認定方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高校貧困生認定的路徑》2009.8)5、余沖對認定主體進行深入研究,他在分析實地調查資料的基礎上,認為貧困生認定工作的主體應發生變化,其認定的重心應下移,從高中做起;(《高校貧困生認定程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08.5)6、楊得利對貧困生認定方法提出了新的構想:根據誰申請誰舉證的原則提供證明材料,提出明確的建檔條件和標準,對擬建檔學生進行資格審查并提出建議名單,經班級民主評議、異議申訴、公示后進行建檔,同時對貧困檔案進行動態管理。(《高校貧困生認定方法研究》2007.9)7、邱曉玲重在對加強貧困生的貸款和感恩誠信教育、心理輔導工作等進行研究。這兩個方面也是健全貧困生的思想品德的重要舉措;(《高校貧困生認定與資助工作改進分析》2014.2)8、唐琳則反其道而研究,對高校偽貧困生現象進行研究,指出偽貧困生現象層出不窮,對高校誠信體系的構建,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造成很壞的影響,危及高校的誠信體系,使得真正需要資助的貧困生得不到及時資助,需要實施貧困生素質教育工程提升其自身素質;(《高校偽貧困生現象的危害、成因與對策研究》2014.12)類似的研究還有聶惠的《基于倫理學視角的高校貧困生認定問題研究》、(2011.11)李坤的《淺析大學生爭當貧困生現象》、(2014.6)張建偉的《淺析“偽貧困”現象及高校慣用解決手段現存問題——以三種無償資助評定工作為例》(2014.1)等文獻;9、麥倩摯另辟西徑,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人文關懷的內涵和外延,提出人文關懷在高校學生經濟困難認定工作中的應用途徑和方法,實現高校學生資助的人文關懷;(《人文關懷視域下的高校學生經濟困難認定工作》2014.4)10、何文秋指出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意義和特點,并提出了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創新舉措。(《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研究》2015.1)
綜觀以上研究,可以發現大多數學者是站在程序研究者、行政管理者的角度提出的思考與解決路徑,而真正站在一個一線輔導員的角度進行研究的文論很少,只有黨振峰的(《關于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幾點思考》、何先衛的(《高校輔導員視角下貧困生認定的機制探索》等幾篇研究;再者對藝術類貧困學生的認定文獻更是少之又少,只有田盛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貧困認定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孫辰的《藝術類大學生貧困認定方法探析——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