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珍珍 王叢歌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空間維度研究
魏珍珍*王叢歌*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當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國家戰略,在以往的京津冀地區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資源配置不平衡,城市中心化,邊緣區域空間被遺忘等現象。為解決這些不平衡現象,政府和學界從產業轉移、生態環保、交通建設以及空間布局等方面尋找發展途徑。以空間維度的視角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模式,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空間維度;新常態
世界經濟進入深入調整期,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之一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中國沿海地區的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新常態下,人們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實現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學者們從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交通、產業、環保以及區域空間公共服務成為研究熱點。
京津冀區域人緣相親,地域相接,區域內本身存在著天然的聯系。京津冀區域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地理總面積約21.78萬平方公里。該區域以北京市、天津市為核心,其他城市為外圍的格局。河北省是京畿之地的中堅力量,要妥善處理好京津冀之間的關系,就要形成一個高效安全的空間布局。有學者提出發展京保石發展帶,推動保定等重要的節點城市,即“兩核兩心四帶多節點”的戰略布局。新中國成立以來,京津冀區域內也是互相聯系。北京市行政區劃的調整主要表現在對地域的重新調整。中央對于京津冀區域的思路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目前,京津冀區域問題多、難度大,對于區域協調的呼聲漸漸起來。
2001年10月著名教授吳良鏞的報告——《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以京津為中心軸向周圍放射,能有機疏散京津兩地的壓力,擴展大都市圈。積極建立有效的區域管理組織,專項協調解決各種區域問題。2012年北京市建設“首都經濟圈”被納入“十二五”規劃。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要重視河北發展問題,發展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利用北京的重要資源,考量京津冀發展戰略空間。2014年2月,習近平聽取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他強調北京資源要與河北共享,天津要做好協調帶動作用,河北省要把握好機遇,在區域進行良性互動,進行更好的更全面的發展。
列斐伏爾認為一個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與空間緊密聯系,他認為:“空間里彌漫著社會關系;它不僅被社會關系支持,也生產社會關系和被社會關系所生產。”大衛·哈維認為區域空間需要利益均等、公平正義。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城市空間權利的斗爭推動了空間正義的發展。這些關于空間的理論和實踐對我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決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京津冀區域生產的空間維度
空間具有明顯的物質性,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列寧指出:“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什么也沒有,而運動著的物質只能在空間和時間中運動。”空間不僅僅是物質的,還是具有社會意識形態的空間,是屬人的空間。在京津冀地區發展過程中,要注重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的均衡發展。產業轉移、結構調整以及環保節能是京津冀區域在生產領域需要協調考慮的。工業園區對于部分產業的吸收也要衡量,對于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產業要擇優而從,不能盲目的完全吸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的保護,實現基礎設施與生產要素一體化。在進行產業調整時,多借助市場調節的作用,讓京津冀在生產空間上達到良性發展。
(二)京津冀區域社會空間維度
協調發展就是平衡發展、資源共享、福利均等,京津冀要到達協調發展,就要縮小京津冀三個地區的貧富差距。在北京包含了優秀的教育事業,發達的科技力量,擁有先進的醫療機構,而在天津和河北省則相差甚遠。要想實現京津冀的協同發展,這就要求在社會資源分配以及交通、教育等方面均等。例如:制造業要以銷售利潤為主,產業轉型。部分北京制造業可以轉移到河北,如制藥業。由于河北省各個市工業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不同,行業盈利也不同,要在產業轉移的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把握差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利益關系,北京、天津要在科學技術上以及信息資源上與河北共享,努力縮小京津冀地區工資水平,提高對河北地區的資金技術支持力度。真正實現空間正義需要京津冀地區的共同努力。
(三)京津冀區域環境空間維度
自然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條件,自然空間是人們進行社會實踐的基礎。目前,京津冀地區環境受到很大影響,大氣污染嚴重。要實現經濟的發展就要按照生態環保的要求來規劃城市布局。要按照生態環保、循環發展的要求,合理布局,推進生態發展。如:北京、天津可以采取“小綜合、多組團”的空間布局模式,減少工業和交通廢氣排放量。2015年北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疏散中心人口,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推進順義、昌平和房山等綜合性新城建設,符合城市生態發展要求,從空間上調整戰略,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發展動力是靠自身內部的發展,不是求助于外部因素。社會發展的動力由不同的層次系統,這些層次就是區域空間形成的規律。從空間維度看京津冀發展具有現實性的意義,對未來京津冀區域發展有了更高展望。分工合理、特色明顯、產業均衡、機制創新,將是京津冀區域發展的目標。區域協調發展是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高效運行的前提。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是空間理論在現實的應用,為以后我國區域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寧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李衛鋒.京津冀區域信息化空間差異與協同發展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0.
魏珍珍(1991-),女,河南商丘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碩士在讀;王叢歌(1989-),女,遼寧葫蘆島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碩士在讀。
F127A
1006-0049-(2016)16-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