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勇波
藥學指導對減少中藥不良反應事件的影響分析
翟勇波
【摘要】目的 探討藥學指導對中藥不良反應事件的預防價值。方法 在2014年3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中藥治療患者中隨機抽取110例,其中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接受中醫(yī)藥學指導,對兩組患者的中藥不良反應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分析。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45%)低于對照組(23.6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中醫(yī)治療中實施藥物指導,可有效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和療效的可靠發(fā)揮,有利于降低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對于減輕患者痛苦,改善醫(yī)患關系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藥學指導;中藥不良反應事件;護理效果
Objective Discuss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guide prevention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value of reactions. Methods In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6 during the row of chinese patients randomly selected 110 cases in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guidance of chinese medicine,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medicine even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5.45%)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23.64%),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i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drug,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reliable and smooth play of treatment efficacy,help to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 medicine for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a very positive meaning.
【Key words】 Pharmacy guide,Adverse events medicine,Care effect
當前我國正處于藥學發(fā)展初始階段,尚無有效的藥物服務指導模式。在中醫(yī)治療過程中,常由于用藥指導不當引起不良事件,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1-2]。本次研究為探討藥學指導對于中藥不良反應事件的預防價值,隨機選取近年來本院收治的行中醫(yī)治療患者110例,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jié)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3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中藥治療患者中隨機抽取11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包括31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分布為18~76歲,平均為(48.3±4.2)歲,觀察組包括3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分布為21~77歲,平均為(49.1±4.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中醫(yī)治療,并對其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行藥學指導。
(1)用藥指導:指導患者充分認識到正確用藥對于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并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正確的用藥指導,以保證中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在進行處方調(diào)配時,應耐心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正確的中藥方劑煎藥方法及服用注意事項,并對部分另包沖服藥物進行特殊交代。
(2)建立藥歷:藥歷作為臨床藥師工作證明文件,其構(gòu)建時間應為患者同藥師的首次接觸時間。在建立藥歷期間,藥師應詳細掌握患者病史,對其疾病狀況、既往用藥情況及過敏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視其具體情況建立完整藥歷。其中藥歷內(nèi)容應從用藥指導、搶救、個體化給藥方法、查房情況幾個方面進行記錄。同時,應保證藥歷書寫的規(guī)范化和全面性。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作為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本次研究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計數(shù)資料,并對其進行χ2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共計出現(xiàn)中毒性休克1例,中毒性反應0例,變態(tài)反應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45%;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共計出現(xiàn)變態(tài)反應4例,中毒性反應6例,中毒性休克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64%。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中藥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用藥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中毒性反應、中毒休克反應、變態(tài)反應等,引起患者出現(xiàn)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為煎煮方法不當、藥物劑量或療程不當、不合理配伍、質(zhì)量問題等,部分患者則為臨床醫(yī)師辨證食物或藥物過敏所致[3-4]。臨床研究指出,中藥不良反應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嚴重時會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探討如何有效的對中藥不良反應進行預防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5-6]。
隨著近年來臨床藥學的不斷進步,藥學服務核心逐漸轉(zhuǎn)向患者。特別是在醫(yī)療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探討如何在中醫(yī)治療中實施藥學指導,促進中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降低,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體驗,改善醫(yī)患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8]。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主要通過用藥指導、藥歷建立兩方面開展中醫(yī)藥學指導,其中用藥指導的關鍵在于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藥物煎煮方法,并提高其對于正確服藥的認識;藥歷建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臨床藥師對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特別是對于其過敏情況、病情發(fā)展程度的掌握,從而保證中藥的合理配伍,避免由配伍不當、藥物過敏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其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中醫(yī)治療中實施藥學指導可有效促進給藥方案的合理化與科學化,可有效避免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中醫(yī)治療中實施藥物指導,可有效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和療效的可靠發(fā)揮,有利于降低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對于減輕患者痛苦,改善醫(yī)患關系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魏大燕. 中藥引起皮膚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J]. 河南中醫(yī),2015,35(5):1088-1090.
[2] 王新曉. 中藥針劑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合理用藥對策[J]. 河北中醫(yī),2015,37(8):1223-1225.
[3] 廖雪怡. 中藥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其措施探討[J].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8):133-134.
[4] 劉良明,謝洪,練素珍. 淺談中藥的合理應用與不良反應[J].中醫(yī)藥導報,2013,19(7):95-96.
[5] 崔玉俠. 中藥的不良反應探討及藥學服務對策[J]. 醫(yī)藥前沿,2016,6(1):294-295.
[6] 梁武英. 中藥聯(lián)合西藥應用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分析[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23):3237-3238.
[7] 殷玉華,孫立平,陳喜英,等. 中藥的不良反應探討及藥學服務對策[J]. 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5(10):41.
[8] 國鳳杰,李振民. 中藥的不良反應及防范對策[J]. 河北中醫(yī),2013,35(1):98-99.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10-0145-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0.101
作者單位:山西省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平醫(yī)院藥劑科,山西 長治 046000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Guidance to Reduce Adverse Events
ZHAI Yongbo Department of Pharmacy,Affiliated Peace Hospital of Changyi School of Medicine,Changzhi Shanxi 046000,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