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微微 董明 欒冰 李威 畢鵬翔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最佳的治療和護理方法。方法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期間,將我院腎內科入院治療的72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的西醫治療和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首先從中醫角度進行辨證分型,然后采取相應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和護理方法。結果經為期2周的治療和護理后,從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和康復情況兩方面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首先對其進行中醫辨證分型,然后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方法,效果顯著。
[關鍵詞]小兒過敏性紫癜;中醫辨證分型;治療;護理
過敏性紫癜又稱紫癜,臨床上表現為皮損表面有針頭至黃豆類面積范圍的癜點或火瘀斑等,若病變累及到消化道或泌尿系統等部位,患者可出現嘔血和尿血等。在過敏性紫癜的患病人群中,學齡前兒童占到四分之一左右,相應的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成為腎內科主要治療和護理的對象。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我院腎內科從改善護理工作質量角度出發,對護理工作進行了優化和改良,即采取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法,效果較為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期間,選擇在我院腎內科入院治療的72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實用兒科學》中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將72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患者基本情況為男20例,女16例。年齡4~14歲,平均(7.6±3.1)歲。病程1-11d,平均(4-2±2.0)d。患病情況為單純皮膚型、腹型、關節型、腎型和混合型的患者人數分別為16例,5例,3例,2例和6例;觀察組患者基本情況為男21例,女15例。年齡4-14歲,平均(8.0±3.5)歲。病程1~13d,平均(4.5±2.3)d。患病情況為單純皮膚型、腹型、關節型、腎型和混合型的人數分別為17例,4例,3例,3例和5例。兩組患者在以上各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1)首先在接診患者后,明確患者的過敏原。對于已經明確的患者,立即脫離過敏原。對于未明確患者,安排患者在病房內休息,待進一步觀察明確;(2)給予患者抗過敏治療和護理,如按時為患者口服撲爾敏、西咪替丁和維生素c等藥物。對于感染明確的患者,靜脈滴注相應的抗生素藥物。
1.3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 (1)皮膚護理。皮膚護理主要工作內容如下:①護士每日按時多次記錄患者全身皮疹的分布情況、形狀和大小等,必要時可采取照相圖片的形式加以準確記錄;②保持患者床鋪的整潔和干燥;③指導患者禁止使用肥皂清潔皮膚。告知患者家屬為患者穿戴寬松柔軟的純棉衣褲;④若患者皮疹已經破損,及時涂抹一效膏等外用藥。(2)腹痛護理。腹痛護理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①當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腹痛時,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和便血等情況。尤其當患者出現便血時,記錄便血量,同時測量患者血壓和脈搏的情況,并告知主治醫生;②遵醫囑,給予患者止血和保護胃黏膜的藥物護理。(3)關節腫痛護理。關節腫痛護理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①每日觀察患者肢體腫脹程度和疼痛情況,并加以記錄;②護士指導患者患側肢體呈功能位擺放,并告知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減少運動,夜間使用枕頭或被褥將患者患側肢體抬高適當角度。(4)血尿護理。血尿護理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①護士告知患者家屬正確留取尿液的方法,取尿后,觀察和記錄患者的尿量和顏色;②指導患者每日多飲水。(5)飲食護理。飲食不當是導致患者過敏性紫癜的誘因之一。因此護士要對患者飲食加以嚴格的管理,如禁止食用辛辣和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飲食宜流食或軟食為宜,多吃水果和綠葉蔬菜,盡量少食多餐。
1.3.2觀察組患者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以上護理方法基礎上,增加中醫護理環節。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過敏性紫癜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將患者分為濕熱瘀阻、氣虛血瘀、下焦濕熱和脾虛濕盛4種,治療方法各異,具體如下:(1)對于濕熱瘀阻型患者,患者表現為尿血和口苦口干等,藥物組成:黃柏和丹參各10g,炒薏苡仁和地榆各20g,石韋和土茯苓各25g等;(2)對于氣虛血瘀型患者,患者表現為血尿和神疲氣短等,藥物組成:黃芪和益母草各25g,太子參、芡實和紫草各20g,甘草和丹參各15g等;(3)對于下焦濕熱型患者,患者表現為尿頻尿急和腹痛頭疼等,藥物組成:土茯苓和石韋各25g,蒼術、血余炭、丹皮和黃柏各lOg等;(4)對于脾虛濕盛型患者,患者表現為舌質淡紅和脈弱等,藥物組成:黨參、雞內金和焦白術各15g,山藥和薏苡仁各20g,土茯苓和石韋各25g等。水煎服,每日一劑,中藥劑量根據患者的年齡的不同各異,護士每日早飯前喝晚飯后各為患者發藥一次,并觀察和記錄患者的服藥情況。
1.4觀察指標
我科室自制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量表包括護理技能、服務態度、關愛患者和延伸服務4個部分,每部分分值在0~10之間,分數越高表明護理工作情況越好。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小,因此由患者家長代為填寫。
2周后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評價。整體治療和護理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種。其中顯效為患者經治療和護理后,患者的癥狀表現如皮膚表面瘀斑及出血完全消失,血尿鏡下檢測消失、大便潛血呈陰性;有效為患者經治療和護理后,過敏性紫癜癥狀如皮膚表面瘀斑等得多改善,大便潛血呈陰性;無效為患者經治療和護理后,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指標與護理前比較無變化。總有效率為顯效和有效之和。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O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見,患者在護理技能等4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康復情況結果
患者的康復情況情況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中可見,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和護理方法后,在總有效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過敏性紫癜是毛細血管炎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疾病,發病群體主要以5歲以上小兒為主體。患者發病后,多數下肢周圍至股部出現皮膚瘀點,面積較大,且成對稱分布,顏色不一,部分患者出現腹痛、關節痛和血尿等。患者病變的原因為毛細血管的炎性反應,發病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受到影響,致使血細胞和血漿滲出血管,從而引發出血、血腫等。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在臨床治療和護理方法上,由于近年來隨著我國傳統中醫中藥學的發展和進步,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已經被臨床上所廣泛采用,如李志榮對患者采取西醫療法的同時,自擬中藥進行治療,藥物組成為白術、當歸和黨參各10g,阿膠、陳皮和茜草各6g等;段曉艷對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在常規的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院內自擬的紫癜湯劑治療,藥物組成為生甘草5g,生地黃、防風、赤藥、槐花和茜草各10g等。患者的康復效果均優于單純的西醫療法。
但由于患者的患病和康復情況各異,在對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和護理前,先從中醫的角度對患者進行辨證分型,再根據分型結果對治療和護理方法進行調整,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中醫角度將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分為濕熱瘀阻、氣虛血瘀、下焦濕熱和脾虛濕盛4種類型,治療和護理的原則各異,如對濕熱瘀阻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從清熱利濕和活血化瘀的角度進行治療;對氣虛血瘀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從益氣活血角度治療;對下焦濕熱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從涼血止血和清熱利濕角度治療;對脾虛濕盛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者,從健脾益氣角度進行治療等。以使治療和護理方法更具有針對性。如以本次治療和護理實踐為例,觀察組患者采取以上方法后,患者的總有效率高達97.22%,遠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56%,效果較為理想,值得其他醫院進行借鑒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