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韞
(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山西 晉中 030619)
淺析貝多芬《月光奏鳴曲》與德彪西《月光》
——創(chuàng)作背景風格和演奏技巧上的差異
劉 韞
(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山西 晉中 030619)
在鋼琴藝術史上,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月光奏鳴曲》和德彪西創(chuàng)作的《月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作品。貝多芬,德國有名的鋼琴家,作曲家,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他最擅長音樂領域中的器樂領域,其中交響曲和奏鳴曲形式影響最深。法國有名作曲家,德彪西,印象主義的代表,印象繪畫對他的作品有影響。兩人雖然不在同時期,但都著有《月光》。本文淺析兩部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風格和演奏技巧的不同,希望能對演奏者演奏不同風格作品技法上有一定幫助。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創(chuàng)作背景;德彪西;《月光》;演奏技巧
(一)《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創(chuàng)作于1801年,以﹟c小調為主要調性發(fā)展轉變,是大家都知道的奏鳴曲之一,這首作品是他送給自己傾心的朱莉·圭奇賈迪伯爵夫人的,最終由于朱莉父親的否決和看法,最終分開。他把自己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用音樂緩緩表達,猶如月光傾瀉在大地一般。題目“月光”是來源于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在他的詩里覺得第一樂章是贊美費爾伐里斯吉特湖上的月色美景。這部作品中貝多芬把自己內心的愿望,斗爭加入到音樂中,使其充滿了戲劇性。
(二)《月光》
德彪西《月光》,其實名為《明月之光》,作品選自于《貝加摩組曲》中第三首,1894年創(chuàng)作,題目是來源于魏倫的長詩《假面具與貝加摩》。《月光》是充滿詩意的一個篇幅,把詩中舞者在月光下舞蹈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
兩首鋼琴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不同,體現(xiàn)不同音樂的風格。其中《月光奏鳴曲》是按照奏鳴曲曲式創(chuàng)作的,但卻創(chuàng)新的把奏鳴曲首樂章的快板改為柔板,它的風格以主調音樂為主,結構精煉,調性和聲明顯,簡潔,段落有明確終止。德彪西《月光》有一種印象主義的朦朧美,帶有一種抽象色彩,它沒有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規(guī)整,而是利用不協(xié)和音程和教會調式等來展示若隱若現(xiàn)的色調。
(一)《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打破了維也納古典主義把重點放到首樂章的傳統(tǒng),而把高潮放到了第三樂章。第一樂章為柔板,全樂章都是很整齊的,是由不斷的三連音節(jié)奏型展示。
樂曲是升c小調,開頭前四小節(jié)第一樂章的引子,力度為很弱進入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調。右手以連續(xù)不斷的三連音開頭,運用了分解和弦,右手手指觸鍵時盡量用要指腹,顆粒性不應過強。開頭前三小節(jié)出現(xiàn)從很弱到中弱的力度標記,演奏時需要右手力度慢慢加強。左手為八度低音和弦,渲染氣氛,調性明顯,可以運用延音踏板,幫助左手八度之間進行連貫。【見譜例1】
從第五小節(jié)開始,主題出現(xiàn),右手應突出最上聲部的旋律音,中聲部和開頭引子一樣為連續(xù)的三連音節(jié)奏型,演奏方法也相同。左手演奏上也與開頭無差別,利用右踏板來連接八度。首樂章后部的樂曲都是在主題根本上,進行變化調性與和聲配置而形成。因此
譜例1

產生不同的樂曲色彩揭示了創(chuàng)作者的心境。【見譜例2】
譜例2

第二樂章為小快板,調性轉為降D大調,音響色彩明顯明亮,右手的跳音都顯示出來輕松的氣氛。右手音程演奏時應注意小指所代表的旋律音要表現(xiàn)的突出,連音線要用貼鍵的方法演奏。左手節(jié)奏與右手相同,兩者配合好即可。【見譜例3】
譜例3

最后兩樂段樂句中有突強和很弱的力度對比,其中左右手的連音線都要貼鍵進行,可運用右踏板幫助連接,注意右手旋律音的走動。【見譜例4】
譜例4


第三樂章為全曲的高潮部分,速度提至急板,情緒的最高峰,調性重新轉回升c小調,與第一樂章形成鮮明對比,充分表達作曲者激動不安的情緒。
開頭右手由快速跑動的四十六節(jié)奏型形成,主要為升c小調的分解和弦,演奏時右手用指尖觸鍵,注意音符的顆粒性,音色要干凈。右手由弱力度開始,在演奏中切忌做漸強,最后在兩個和弦爆發(fā),做出sf力度,這時應短促的踩一下右踏板,注意第二個和弦應比第一個和弦弱一些,左手為跳音,演奏時均勻、輕巧即可。【譜例5】
譜例5

第二主題左手變?yōu)樗氖?jié)奏型,這時應指尖觸鍵,注意手指跑動均勻和顆粒性,右手轉為旋律,出現(xiàn)了附點和切分節(jié)奏,要注意突出附點與切分的重音。【見譜例6】
譜例6


第53小節(jié)雙手的跳音之后出現(xiàn)落滾,展現(xiàn)了音樂的動態(tài)戲劇性,注意右手小指的上方旋律音要突出。【見譜例7】
譜例7

最后全曲在左右手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后,堅定結束在兩個主調和弦上。【見譜例8】
譜例8

(二)《月光》
德彪西《月光》以行板的速度和降D大調開始,開頭以三度音程弱力度進入,它與古典主義不同,沒有直接出現(xiàn)主和弦,演奏時應注意用指腹演奏,緩慢觸鍵,要彈的深一些,手腕到肩部都要放松,可以使用右踏板,進行連接,注意踏板的運用不要破壞和聲。接下來為三度進行,右手出現(xiàn)二連音的節(jié)奏型,時值需要掌握好。【見譜例9】
譜例9

第二主題左手為琶音,演奏時要輕盈像海浪一樣,不要有顆粒性,這是與古典主義不同的地方。右手音程連接要緊密。【譜例10】
譜例10

第41小節(jié)出現(xiàn)f力度,然后通過連續(xù)的平行三度下行,右手貼鍵演奏,旋律不要斷。主題再次出現(xiàn),變化再現(xiàn)第一部分,注意踏板及觸鍵問題,最后用一段琶音結束全曲。【見譜例11】
譜例11


通過以上描述,第一,在和聲配置上,古典主義的音樂更規(guī)矩。第二《月光奏鳴曲》在觸鍵上更有顆粒性,多用指尖觸鍵,而《月光》更注重營造朦朧的美。第三《月光》對七和弦的推遲解決,和三度以及二度關系的應用體現(xiàn)出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征。第四在利用踏板上,印象主義注重音樂的氛圍。
貝多芬和德彪西都是他們所在音樂時期的杰出代表,他們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新推動音樂歷史發(fā)展,通過對比兩部作品更有利于我們了解當時的音樂文化,演奏中會用不同的技巧表達不同音樂時期的音樂風格。■
[1] 朱秋蘭.德彪西.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1:128-130.
[2] 鄭興蘭.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242-258
[3] 車爾尼.貝多芬鋼琴作品正確詮釋.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12: 66-68.
[4] 李秀軍.西方音樂史教程.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12:250-261.
[5]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12:302-303.
[6]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