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林海(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北京市100731)
?
我國電子商務創新與規范發展
聶林海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北京市100731)
摘 要:電子商務作為國民經濟中最有活力的領域之一,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十三五”期間,電子商務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未來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實體商業電商化、網絡購物移動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加快,生活服務類電商加速普及和滲透,B2B電子商務應用進一步深化,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逐步完善。下一步,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引,以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和線上線下互動創新發展為主線,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完善應用環境,大力促進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發展,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進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創建電子商務示范體系。與此同時,要著力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凈化網絡市場環境,維護網絡市場秩序;健全法規政策標準,營造政策法規環境,開展國際電子商務交流與合作,促進電子商務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規范;互聯網+流通
在經濟新常態下,生產消費模式、市場供求格局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以開放、共享、協同、智能為特征的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信息技術與商業活動結合的產物,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融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對傳統的商業模式、商業流程和思維習慣帶來了變革性的影響。電子商務涉及的經濟活動逐步在社會各部門發展融合,成為國民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一個經濟領域。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應用模式不斷創新,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國家高度重視發展電子商務
2015年以來,國務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支持電子商務發展,包括《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46號)、《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5〕72號)、《關于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5〕77號)、《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關于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國辦發〔2016〕24號)等,政策效果明顯,有力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二)電子商務在促進經濟增長中作用凸顯
從促消費來看,電子商務推動消費方式轉變,提高了消費便利性,有效釋放了居民消費潛力。從轉方式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帶動傳統批發零售、物流快遞、生活服務、生產制造等向“互聯網+”轉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電子商務具有綠色、集約、效率、低成本等特點,能夠促進經濟向可持續發展方式轉變。從調結構的角度看,電子商務改變傳統的經濟空間布局,讓農村及欠發達地區有機會以較低的成本進入市場,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從惠民生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使得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便捷消費,而且消費內容從傳統的服裝、3C家電等向各種體驗及服務類商品發展,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從促進創業創新來看,電子商務為中小微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為農民工回鄉創業、大學生就業、科技人員兼職等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三)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
過去五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35%。2015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20.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7%;網絡零售交易額為3.8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33.3%。其中,B2C交易額首次超過C2C交易額,分別為2.02萬億元和1.86萬億元;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3.24萬億元,同比增長31.6%,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0.9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萬億元)的比重為10.8%;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6 349億元,同比增長42.4%。2016年1—3月,全國網絡零售額10 251億元,同比增長27.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 241億元,增長25.9%,占社會零售品總額的比重為10.6%。
(四)線上線下(O2O)加速融合發展
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成為當前最具活力的經濟形態之一。一方面,線下到線上轉型明顯加快,傳統實體企業積極擁抱互聯網。連鎖百強企業中已經有75家開展了網絡零售業務,如王府井百貨、天虹商場、大潤發超市、上品折扣、紅旗連鎖、步步高等傳統零售企業紛紛開啟線上業務。傳統制造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利用電子商務實現轉型升級,青島紅領集團運用互聯網思維和電子商務手段,從一家傳統服裝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了跨境顧客對工廠(Customer-to-Manu?factory,C2M)定制化生產。經過快速發展,我國的O2O滲透率大幅提高,促進了餐飲、家政、養老、裝修、出行等多個領域的網絡消費。另一方面,阿里、京東等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向線下發展。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對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發展做出了重要部署。
(五)移動端網購呈現爆發性增長
2015年,消費者使用移動設備實現的網上零售交易額達2.12萬億元,占比首次超過PC端。2015年“雙十一”期間,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國美等網絡零售平臺上來自移動端的訂單占比分別達到69%、74%、67%、70%。2016年元旦期間,微信紅包的收發總量創下新紀錄,達到23.1億次,超過2015年除夕兩倍還多。隨著4G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支付消費習慣的逐步養成以及電商企業對移動端的投入加大,相信移動電子商務將迎來新的快速增長。
(六)電子商務向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延伸
電子商務呈現出由沿海地區向內陸地區逐漸滲透,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及農村滲透的趨勢。我國中小城市輻射區域廣、人口總量多、電子商務發展潛力大,電子商務增速普遍較高,個別地區電商交易額增速超過200%。國內主要網絡零售平臺的數據顯示,其三四線城市的銷售增速超過一二線城市,而且國內網絡零售增速排前十位的城市均為三四線城市。未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中小城市電子商務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全國網購增長速度排名前25位的縣中有19個在中西部,隨著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其未來增長空間很大。此外,農村電子商務正成為發展的藍海,也成為拉動農村消費、引導農業生產、保障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目前,全國各類涉農網站達3萬多家,其中電子商務網站3 000多家。
(七)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跨境電商發展勢頭迅猛。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我國網購人群的跨境消費規模從2010年的20億美元大幅增至2014年的200億美元。跨境電子商務具有開放性、全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新的熱點,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外貿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已超過5 000家,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外貿企業超過20萬家。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一是有利于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發揮我國制造業大國優勢,拓寬海外營銷渠道,擴大國內消費,實現外貿轉型升級;二是有利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有利于加快實施“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四是有助于推動我國企業適應國際客戶需求和競爭環境,利用網絡平臺培育中國企業品牌。
從發展趨勢看,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將繼續快速發展,仍有很大增長空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隨著網絡消費習慣逐步養成,網購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且依賴于電商消費的年輕人隨著收入的不斷增長將逐步成為消費主力;二是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傳統企業加快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將進一步拓展電子商務的廣度和深度;三是隨著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的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政策環境等方面的逐步完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四是隨著移動互聯、虛擬現實、智能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應用,將給電商開創更廣闊的空間。
未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實體商業電商化
實體商業電商化,也就是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傳統企業電子商務轉型將在百貨類、制造類、生活服務類企業中率先取得突破,并成為驅動中國電子商務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網絡購物移動化
2015年我國的手機網絡購物用戶達到3.4億,比上年增長43.9%,手機網絡購物的使用比例由2014年的42.4%提升至54.8%。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的進一步普及,移動端將成為各類電商應用的主要渠道。
(三)農村電子商務將加快發展
目前,國內大型電商都積極拓展農村市場,各地也形成了一批以本地特色產品為依托的“線上產業帶”和各類“淘寶村”。隨著“電商進農村”政策的大力推進和物流體系的逐步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將成為拉動農村消費、引導農業生產、保障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四)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加速普及和滲透
以個性化、體驗化為特征的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將進一步促進居民消費便利化,促進居民在旅游、文化娛樂、體育、教育、醫療、養老、家庭服務等更多領域的網絡消費。此外,隨著移動電子商務的爆發式擴張,移動電商也將進一步推動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的發展。
(五)B2B電子商務應用將進一步深化
大宗商品和行業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建設,將側重于把電子商務與現貨市場、線上和線下交易結合起來,將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中到平臺上,集合線下物流倉儲資源,結合供應鏈融資服務,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整合,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跨境電子商務的重點也將由跨境零售向跨境B2B發展。
(六)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將逐步完善
一方面,物流體系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物流體系布局更加高效,骨干物流網進一步向兩端延伸,末端配送體系在社區、鄉鎮逐步完善。此外,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冷鏈倉儲及配送狀況將逐步得到改善。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形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問題,既有線上線下的共性問題,也有線上出現的新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度秩序不完善
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新的市場主體、經營活動和市場要素。雖然近年來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法規,但總體來看還不夠健全,仍存在一些空白。由于電子商務具有經營主體跨地區經營、身份相對隱蔽等特點,使得對一些違規違法行為的判定和行政管轄權變得模糊,導致網上侵權假冒、惡意欺詐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網店通過虛假交易獲得好評的行為,難以按現行規定進行準確界定。[1]此外,對于基于平臺交易產生的海量數據歸屬、使用以及信息安全等問題,也缺乏明確界定。
(二)支撐保障體系尚不完善
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對物流、支付、信息安全等支撐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網絡技術、網絡管理、網絡速度、網絡安全等都還存在一定差距。在物流配送方面,覆蓋區域、物流成本、服務水平以及配送時間等仍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在金融支付方面,金融電子化水平有待提高,跨區域、跨銀行的網上支付、結算等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安全保障方面,電子商務對資金安全、信息安全、商業秘密保護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三)社會信用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國的社會化信用體系尚不健全,交易行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完善的社會監督,網上交易的信用問題顯得更加重要。在大數據條件下,企業在平臺的交易具有很好的信用積累條件,但目前電子商務領域的信用管理和應用還較為滯后,缺少客觀、中立的第三方評級機構,信用信息未能有效整合,缺乏對消費者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2]
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商務部認真落實“互聯網+”戰略,大力促進電子商務在國內商品流通和對外貿易領域的應用。2015年,先后啟動促進發展規范電子商務專項行動和“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著重開展線上線下融合、跨境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進農村”和“進社區”、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電商企業等重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商務部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引,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的部署,以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和線上線下互動創新發展為主題,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完善應用環境,促進電子商務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一)大力促進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發展
以貫徹《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5〕72號)為抓手,會同有關部門積極落實促進商業模式創新、支持實體店轉型的政策措施。
1.推動傳統商貿企業轉型升級
引導傳統流通企業主動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重塑商業經營模式,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導線下實體店轉型,強化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交互等優勢。實施特色商業街示范建設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點、產業特色和文化品牌的智慧商圈。對“萬村千鄉”、供銷、郵政等農村商業網點進行電商改造,使農村傳統商貿網絡通過O2O應用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切實改變原有的引廠進店、出租柜臺等“二房東”經營模式,利用互聯網實行深度聯營,通過集中采購、買斷經營、開發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商品的自營比例,實現商業本質的回歸。提供網訂店取、網訂店送、上門服務、社區配送等各類新服務,開展以O2O為典型特征的全渠道營銷。
2.促進線上線下互動服務消費
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性作用”的要求,進一步加快服務業O2O應用。一方面,推進傳統生活服務業在線化。落實好《商務部關于加快居民生活服務業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家政、洗染、維修、美發、旅游、休閑等生活服務行業應用電子商務,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結合,滿足或者帶動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開展電子商務進社區試點。支持電子商務企業進入社區,整合現有便民服務設施,設立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開展面向社區居民的物流分撥、快件自取、電子繳費等電商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建設社區電子商務平臺和移動客戶端,打造社區便利、快捷的網絡消費“微環境”。
(二)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1.加強頂層設計和指導
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會同19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商建發〔2015〕306號),編制《農村電子商務服務規范》和《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指引》。
2.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
會同財政部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56個縣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其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集中連片貧困縣103個,占40.2%。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幫助農民增收,實現精準扶貧。
3.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環境
加大農村電商創業創新扶持力度,啟動農村電商創新創業大賽和農村電商百萬英才計劃。優化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功能,開展專業領域的信息服務。加強與全國大型批發市場、超市、電商企業的合作,建立農產品采購商數據庫,辦好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
(三)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了《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國辦發〔2013〕89號)、《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46號),從政策層面推動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2015年3月,推動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目前整體建設進展順利,已有55項創新舉措取得實效。2016年1月,國務院批準天津等12個城市建設新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商務部正在積極推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大政策創新、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的力度,并將可復制的經驗盡快在全國推廣。
(四)進一步加強政府公共服務
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以問題為導向,完善薄弱環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1.加強電商人才培養
深入開展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依托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已初步建成培訓產品和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全國合作培訓機構網絡,2015年累計培訓8.5萬人次。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電商人才教育基地建設,擴大合作面,豐富培訓產品和服務。
2.推動電商物流建設
會同財政部、郵政總局自2014年開始在11個城市開展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工作,建設智能化、標準化的物流倉儲和配送系統,有效降低電商物流成本。完善農村電商運營網絡,著力推動農村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發展,牽頭抓好資源整合,推動多站合一、服務同網。
3.加快商務大數據工作
已初步形成《商務大數據內貿試點工作方案》,圍繞商務工作重點、熱點領域,探索應用大數據技術采集傳統技術難以獲取的商務數據資源,提升數據利用效率和使用能力,逐步構建內貿流通綜合數據平臺,提高行政運行效率和科學決策水平。
4.加強電子商務統計體系建設
商務部自2013年初開始著手電子商務統計監測體系建設,2014年開通了全國電子商務信息管理分析系統,組織起草了電子商務統計指標總體框架。另外,每年編寫發布《中國電子商務報告》和《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評估報告》。
(五)創建電子商務示范體系
積極開展電子商務試點示范,創建電子商務創新及應用示范體系,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一是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創建工作。2015年確定了第二批國家示范基地66家,推動示范基地吸引企業集聚,發揮輻射帶動效應。二是開展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創建工作。2015年評選了2015—2016年示范企業155家,通過發現、總結和推廣典型案例,鼓勵和推動電子商務創新應用。
(六)維護網絡市場秩序
1.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商務誠信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商秩函〔2014〕772號),實施商務誠信建設重點推進行動計劃,建設商務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
2.凈化網絡市場環境
2014年啟動打擊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專項整治,查處侵權假冒案件11 000余件,關閉、屏蔽網站3 400余家。2015年繼續開展專項行動,會同14個成員單位推動綜合治理,向電商平臺查詢犯罪線索462批次、賬戶6 833個,查獲利用郵寄快件渠道進出口侵權商品3 079批次。2015年11月,牽頭起草并以國辦名義印發了《關于加強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5〕77號),對治理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營造開放、規范、誠信、安全的網絡交易環境做出了全面部署。
(七)營造政策法規環境
1.健全法規政策標準
研究起草《商品流通法》,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法》起草;出臺《網絡零售第三方平臺交易規則制定程序規定》,制定《無店鋪零售業經營管理辦法》《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項規劃(2015—2020年)》,研究起草“十三五”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文件;發布《電子商務企業認定規范》等行業標準。
2.開展國際電子商務交流合作
開展中韓、中澳、中日韓等自貿協定電子商務議題談判,推動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中國—東盟等電子商務合作。
參考文獻:
[1]李晉奇.中國電子商務將迎來加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J].對外經貿實務,2014(12):4-8.
[2]聶林海.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J].中國流通經濟,2015 (6):53-57.
責任編輯:林英澤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6)06-0052-06
收稿日期:2016-04-29
作者簡介:聶林海(1964—),男,湖南省衡陽市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電子商務與信息化司副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
The Innovative 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China
NIE Lin-hai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Informatization,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ijing100731,China)
Abstract:The role of e-commerce,one of the most dynamic sectors in China’s national economy,has been highlighted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During the period of“the 13th Five Year Plan”,there is great space for e-commerce to realize growth.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at will be demonstrated as:first,the physical businesses will increasingly become online businesses;second,the online shopping will become mobilized;third,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will be accelerated;fourth,consumer service e-business will be popularized;fifth,the application of B2B will be deepened;and sixth,the logistic system of e-commerce will be gradually perfected.First,we should take the development idea of“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 and sharing”as the guidance of our next steps;second,we should take“Internet+circulation”and “O2O interaction”as the principle line;third,we should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nd perfect the environment;fourth,we should promote O2O integrated development;fifth,w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e-commerce;and sixth,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and build the demonstration system of ecommerce.As the same time,we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improvement of credit system,the cleaning of network market environment and market order,the creation of policy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rapid,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Key words:e-commerce;innovative development;standardization;Internet+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