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趙俊玉,侯樹慧,胡 哲
(包頭市衛生學校,內蒙古 包頭 014030)
醫學形態學視角下數碼顯微互動系統結合案例教學的病理學實驗教學體系構建與分析
張 靜,趙俊玉,侯樹慧,胡 哲*
(包頭市衛生學校,內蒙古 包頭 014030)
從醫學形態學角度構建數碼顯微互動系統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病理學實驗教學模式,并應用于教學實踐。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該模式教學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應用能力。
醫學形態學;病理學;實驗教學體系
醫學形態學包含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及病理學等學科[1],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其中,組織學是對機體正常組織形態結構的闡述。病理學是基于正常形態結構和功能代謝基礎的一門研究疾病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以及疾病狀態下組織與器官形態結構及功能代謝的一門橋梁學科。提高醫學形態學教學質量,在醫學教育中發揮著基礎作用。我校于2014年建立了以數碼顯微互動系統為主的形態學實驗室,并應用于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實驗教學,在此基礎上采用案例教學?,F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
1.1教情分析
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形態學教學缺乏縱向和橫向聯系,教學方法與手段相對落后,不利于醫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
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輔以學生自己觀察,最后教師進行小結。教師與學生交流少,教師指導多為一對一,且費時費力,教學效率不高。
1.2學情分析
受教學手段限制,學生之間交流少,且往往限于鄰近的同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熱情不高。長此以往,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能充分發揮其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數碼顯微互動系統是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形態學實驗教學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由計算機軟件系統、多媒體投影系統、數碼顯微鏡系統、圖像處理系統、語音系統等組成。為了將形態學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知識運用及應試能力,我們借助數碼顯微互動系統,結合案例導入教學法,在回顧組織學和解剖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病理學實驗教學,使知識自然銜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2.1運用教學案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學生情況,結合教學大綱及實驗內容的具體要求,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案例。案例內容包含相關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典型病理變化及病理臨床表現,適當增加相關實驗室檢查,要求學生診斷疾病,闡述病理現象及診斷依據,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課前準備,自主查找資料,既培養了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臨床思維和檢索文獻能力。
2.2以行動為導向,開展實驗教學
2.2.1合理分組,縮小組間差距 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按照性別、興趣、學習成績、學習能力、自律性等情況進行分組,實驗前每組發放一份實驗相關案例。
2.2.2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案例進行課前準備。課前進行資料搜集和組內意見提煉,以書面形式記錄分析思路及討論結果。課上根據案例結合正常和病變組織切片講解該病的診斷、診斷依據、病變演變過程,最后由教師點評,綜合講解實驗并就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對學生發散性的討論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如此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通過案例引導橫向、縱向鏈接知識點,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主動學習欲望,充分體現了“教”與“學”的完美結合。
3.1研究對象與方法
隨機抽取包頭衛校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4個班為研究對象,共216人,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組織學和病理學授課,所選學生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采取非同期對照研究對比學生(組織學傳統教學、病理學案例教學)的學習感受和教學效果,并進行問卷調查[2]和座談。
3.2問卷調查反饋(見表1)
醫學形態學實驗歷來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由于形態學教學內容抽象復雜,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往往是淺嘗輒止。在形態學教學中以案例為導向,結合數碼顯微互動系統采用案例—正常組織切片—病變組織切片—大體病變標本相結合的形式檢驗實驗教學教果,可全面考查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通過知識的反復刺激促進中長期記憶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臨床思維能力,對后續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也起到促進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一些待改進和提高的方面:(1)案例教學需要花費較多學時,按照目前的教學時數僅能在部分章節運用。(2)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及時掌握最新的臨床知識。(3)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要求較高,早期可能需要教師不斷引導、督促,否則學生會出現怠慢和消極情緒。(4)需要教師學習和掌握數碼顯微互動系統操作方法。

表1 問卷調查結果[n(%)]
[1]呂少春,趙勇,楊宇,等.醫學形態學三位一體式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10):1502-1504.
[2]郭民英.以案例教學為導向情景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27-28.
(*通訊作者:胡哲)
G420
A
1671-1246(2016)23-0113-02
注:本文系包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院級課題(byjj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