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華
(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第三小學)
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研究
◆梁卓華
(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第三小學)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初現。但是,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較低,合作學習的參與意愿較低;小學生協作能力較差,合作學習的協助技巧缺失,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探究合作的機會較少。小學數學抽象難懂,探究合作的能力較低等問題。因此,在課堂上,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用啟發性的提問,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力,提升小學生學習的信心;利用互聯網手段,摒棄小學生的依賴行為;以熱門話題為切入點,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實施個性化的指導,培養小學生攜手奮進的精神;設計實踐活動探究,塑造小學生深度探究的能力;組織學生團結協作,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角色,將合作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進行重疊,把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從而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這不僅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同時也是對師生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
自主探究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等開放性的形式進行主動獲得知識,并應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專題探究活動。合作學習是指學生與教師或者同學結成合作關系,在一定的目標與和職責分工的情況下進行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全員互動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具有相似的特征。
第一,二者都具有開放性特征。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探究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學生合作的形式與組織的規模等是沒有實現設定限制的。合作探究的設定教學目標或者內容時一般是開放性的。除了基本的目標和內容,教師鼓勵學生超出基本目標和內容的所有探究成果。在小組合作探究以后,學生進行自評,促進學生管理的民主性,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嚴密性。
由于小學生生性好奇,對周圍的陌生事物會感到新奇。同時,小學生的人生閱歷較少,還不能完全理解數學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地已經到學生進行思考,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擴大學生的探究的范圍,不局限學生的探究內容。只要是與數學相關的事物,都可以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在學生的感官范圍內,盡可能地給與幫助,激勵學生探索事物的本質。
第二,二者都具有自主性特征。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學生對問題分析、信息搜集、綜合研究、成果展示、學習反思等諸多階段,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小組目標的牽引下,通過自身的實踐性學習獲得學習能力、訓練學習態度,培養創新精神和獲得綜合性知識。在整個過程中,問題意識培養貫穿活動始終,也鼓勵學生有各種不同的發現和見解,培養其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第三,二者都具有合作性特征。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分工合作,共同發現疑問、面對疑問,制訂計劃,一步一步去搜集信息和綜合研究,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們的的學習態度會逐漸端正,實踐能力逐步增強,思考問題的習慣會逐漸養成,人際交往、合作意識、個體責任意識會逐漸提高,保證全體學生發展,促成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
總之,小學階段,孩子的心智遠未成熟,知識量不足、知識結構單一,如果一味強調自主學習很可能會出現飲鴆止渴、拔苗助長或者欲速不達的現象。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是開放的,探究學習的問題是開放性的,同時問題的最終答案也不一定是固定的,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為調查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狀況,選取X市A小學的小學數學教師50名,小學生100名,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同時,將調查所得數據進行多維度、多視角的探析,總結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
(一)小學生面臨學業壓力,合作學習的參與意愿較低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小學生關于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探究合作學習,約有25%的學生比較喜歡探究合作學習;有近48%的學生表示聽從數學教師的安排,自己無所謂;也有27%的學生表示,探究合作學習效果不明顯,沒有實際意義。由此說明,合作學習要想在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
(二)小學生協作能力較差,探究合作學習的協助技巧缺失
經過詳細調查研究,目前由于小學數學抽象難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近80%的老師將數學課變為演講課,學生機械的、被動的聽課,這樣很難達到教學的理想標準。由于在數學探究合作學習過程中,約有35%的學生認為個人具備較強的探究合作學習的協助技巧,能夠積極參與探究合作學習;有近65%的學生認為如果教師無法提供有效指導,自己無法有效進行合作。因此,為了教學能夠更加的有效果,老師應該及時改變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老師應當和學生多加溝通和交流,多提供精準指導,這樣會對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有所幫助。
(三)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探究合作的機會較少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小學生關于對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約有35%的學生具有較好的自制力,能夠積極參與探究合作學習;有近41%的學生能控制自己,不在教師的嚴格監督之下,也能參與探究合作之中;也有24%的學生表示,自己在探究合作學習中,基本不能發揮任何作用,自己也無心參與。由此可見,小學生對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基本等著教師引導,自己對于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的利與弊,不甚了解也無心關注。
(四)小學數學抽象難懂,探究合作的能力較低
經過詳細調查研究,目前由于小學數學抽象難懂,約有43%的學生認為認為個人具備較強的探究合作的能力;有近36%的學生認為個人具備一般的探究合作的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可以完成相應的專題研究活動;也有21%的學生表示,認為個人完全不具備探究合作的能力,自己常常無從下手。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合作的能力,老師應該加強數學思維思考能力的培養。
(一)采用啟發性的提問,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意識
小學教師要結合數學課內容其特殊性,幫助其樹立信心。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問題討論過程,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首先要提出有效啟發性的問題,引導更好的發揮效用,設計合適的討論話題,應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使學生和教師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發表意見,促進問題的探討。
例如,在講授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圓錐的體積》時,引導學生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首先給每組同學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引導同學們自己開動腦筋,合作探究圓錐的體積。實驗時,先往圓柱體容器里裝滿沙土,再往圓柱體容器里倒沙土.然后把兩個容器的沙土進行對比測量,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獨立的嘗試操作,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只要學生說得合理,對學生的觀點都應充分地肯定。最后,讓學生總結實驗思考的切入點、解題過程中的技巧等。
(二)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力,提升其數學學習的信心
小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針對學困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成敗歸因進行相應的引導,并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努力程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力磨難、接受挫折、戰勝困難。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進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精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關鍵一環。因此,數學教師要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力,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
(三)利用互聯網手段,摒棄小學生的依賴行為
首先,利用現代互聯網手段,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充分做好預熱工作。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提前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提出相關的提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知識進行探索,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引擎,進行相關知識的搜集;或者也可以向網絡上的相關人員進行求教;也可以通過與同學互相結成小組,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網絡渠道,既可以縮短時間,也可以豐富教學的資源,摒棄小學生的依賴行為。
其次,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網絡上具有海量的資源,因此,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但是數學教師要做好相關的引導工作,教授學生在網絡上辨別信息的方法與技巧,提升學生自主防衛意識,增長學生的應變能力。
(四)以熱門話題為切入點,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
只有當學生對所說的內容感興趣,他才會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認真、興致勃勃地去說、去練習。熱點話題為人們所關注,是難得的真實寫作材料。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以及對待周圍事物的看法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真正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筆者作為數學教師在講授北師大新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軸對稱和平移》時,先讓學生展示民間藝術的剪紙、圖形等圖案,圍繞“感知現實世界中的對稱現象”這一話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接下來,讓學生依據軸對稱小房子的一半動手畫出了整座房子。在小組中共同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合作進行畫圖、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探究對稱圖形的特征。講完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然后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極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五)實施個性化的指導,培養小學生攜手奮進的精神
由于學生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行地采用不同類型的激勵措施,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合作中,學習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不同的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基礎、智力因素、心理特征等,設計挑戰性的任務。只有充分利用情感激勵策略,對學生實施有個性化的指導,才能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互助合作,積極參與到實驗中。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通過設計有差別的發展目標,使用差異化的教學措施,實施個性化的指導,逐漸提升全體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學生們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縝密的思維品質,使數學教學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六)設計實踐活動探究,塑造小學生深度探究的能力
在傳統教育理念的深刻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提高學生的升學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傾向于理論教學,而沒有關注學生們的自主探究活動,是課堂類型更多的是突出教師的地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遵循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突出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設計相應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能夠相互協作,共同研究,塑造小學生共同進步、深度探究的能力。
同時,數學教師應該利用積極的策略,激勵學生對于新的問題,發表個人的觀點,與周圍的同學們進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討新的解決策略。同時,對待別人不同的見解,應該以一種辯證的思維來進行判斷,實現一種友好合作、共同探究、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
(七)組織學生團結協作,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首先,在學校之中,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的基礎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字游戲,數學比賽等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體驗活動等。學生可以根據小組的合作任務,學生進行自行分組和合作探究活動,打破課堂、教室座位的限制,使學生們增加更多的合作探究學習機會、合作探究學習的伙伴和合作探究的體驗。
其次,在學校之外的活動場所中,可以互相結伴,通過合作研究學習小組、課外興趣小組等等形式,形成較為穩定的、開放的合作探究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實現學優生與學困生的幫扶帶工作,可以促進水平相當的學生之間進行互助互學。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根據不同學生的特質進行分工的,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個性的成長,提高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效率,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新精神。
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基礎上,通過深刻的反思與總結,深入探究了小學數學合作探究學習的應用策略。希望更多的學者和教師能夠關注小學數學合作探究學習,使更多的智慧投向小學數學教學中來,共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1]張正玉.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唐科明.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探討[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11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3]祝莊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A].百川利康(北京)國際醫學研究院.2015年現代教育教研學術論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國際醫學研究院,2015.2.
[4]白毅.小學數學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1):62-63.
[5]張正玉.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6]楊文.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7]李星云.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評論,2009,(03):115-118.
[8]劉家龍.小學數學學科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