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玲(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134)
?
統一戰線工作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高艷玲
(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300134)
〔摘要〕無論在戰爭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統一戰線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工作仍然對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為:以充分的政治協商推動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提高;以有序政治參與能力的提高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以自身獨特的協調優勢形成促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關鍵詞〕統一戰線;政治協商;民主決策;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在改革開放時期依然是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重要法寶。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統一戰線作為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具有廣泛性、包容性和協調性等特征,它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的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要緊緊圍繞“四個全面”,充分發揮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最大公約數,為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和決策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的集體決策離不開決策咨詢與民主協商,政治協商作為中國共產黨集體決策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在決策咨詢環節和民主協商環節發揮作用。政治協商是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之一,而作為統一戰線重要組織機構的人民政協也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2月,中共中央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就重大問題在決策前和決策執行中進行協商,是政治協商的重要原則?!薄?〕2007年1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中國政黨制度》白皮書指出:“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協商形成了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的協商;一種是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協商?!薄?〕這兩種基本的政治協商方式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之間協商領域的廣泛性,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要加強同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增強民主協商實效性”〔4〕。將政治協商作為中國共產黨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充分彰顯了政治協商在中國共產黨的民主決策中的積極作用。正如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言:在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協商,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可以廣泛達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識。
統一戰線擔負著提高政治協商質量的責任,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內的民主精神,協調各方關系,匯聚各方力量,服務大局,使各種政治力量在解決國家重大問題時起到應有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黨的科學執政能力;加強統一戰線內八大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對中國共產黨民主監督的力度,有利于提高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執政能力;增強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能力,使民主執政的形式與內容相統一,并對中國共產黨的集體決策發揮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據統計,“僅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召開或委托有關部門召開黨外人士協商會、座談會和情況通報會57次,就一些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充分聽取黨外人士意見,有力地促進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其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和出席的達11次”〔5〕。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完善政黨協商的內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知情和反饋機制,增加討論交流的平臺和機會,使協商對凝聚共識、優化決策起到作用。由此可見,統一戰線對推進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貢獻之一就在于它能優化中國共產黨的民主決策。將中國共產黨的集體決策與協商民主相結合,保證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是中國共產黨民主決策的獨特優勢。要想促進黨的民主決策能力的提高,從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工作的角度來看,必須做好以下工作:要繼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的運行載體,要重視人民政協的工作;要開展廣泛有效的政治協商,規范協商形式和協商程序。
統一戰線集合了政治參與的各界代表人士,其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統一戰線工作有助于擴大人民民主,提高統一戰線成員的有序政治參與能力。現階段,各民主黨派成員大都知識層次較高、代表性較廣、有著較高的政治責任和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在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反過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又對統一戰線成員的參政能力和履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兩者是相互統一、相互促進的關系。
近年來,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民主監督、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對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起到輔助推動作用,民主黨派的進步性和廣泛性對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民主黨派民主監督職能的發揮,可以改進中國共產黨工作中的不足,有利于拓寬中國共產黨的決策視野,避免出現因信息溝通不暢而出現的決策失誤。為此,2015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提出,要大力“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及其他方面的協商”〔6〕,以自身的有序政治參與推動中國共產黨的民主決策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知識分子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的社會新階層,也是政治參與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通過有序的政治參與,表達不同的利益訴求,可以達到優化決策和實現利益整合的目的。同時,這也是新形勢下堅持群眾路線的一種有效實現方式。一方面,“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形成全員參與的政治格局,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中,社會所有成員既是被治理者,又是治理者”〔7〕。知識分子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作為國家治理的一員,在社會基層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調動其政治參與積極性,有利于擴大議政意見的來源和渠道,實現社會穩定和社會民主。另一方面,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標驅動下,調動知識分子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政治參與的積極性,擴大統一戰線的覆蓋面,有利于調動各方面人士的民主積極性,反映經濟、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不同階層不同領域的民主訴求,在統一戰線求同存異的工作原則下,使黨和政府的重大決定建立在充分了解信息資源最大化的基礎之上,在尊重多數人意愿的同時,也兼顧少數人的合理意見,進而實現了解信息的公平化,達成公共政治認同,形成政治穩定的局面。可以說,這種廣泛的政治參與,對于推動社會公民對政策的認同感、忠誠感,更好地落實國家政策方針意義重大。
由上述可見,加強統一戰線工作,有助于提高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黨外知識分子、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民主參與的積極性,使社會各階層人士都能充分地表達自身訴求,并通過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傳遞訴求,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黨的決策協商,對于集中最大力量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大有益處。在此背景下,要提高統一戰線成員的有序政治參與能力,首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同時還要加強立法建設,使政治參與日益規范化和制度化;其次,要加強統一戰線成員自身的能力建設,積極吸納精英人士加入其中,加強統一戰線成員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增強合作意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共同目標而努力;最后,中國共產黨和統一戰線成員要互相監督,在相互合作中提高統一戰線成員有序的政治參與能力,為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一般認為,國家治理體系是由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五大體系所構成的,其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有賴于不同領域各種訴求的科學協調和利益整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統一戰線,是一個包括了社會上各種力量的政治聯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社會結構不斷分化、社會文化呈現多元化趨勢的現階段,以大團結和大聯合為主題的統一戰線在社會治理和協調各種關系中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大力加強統一戰線工作,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盡可能多地滿足人們的愿望,有利于在國家治理中進一步擴大共識,形成促進國家發展的強大合力。因此,在秉持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原則下,應通過優化協調和利益整合,將各階層、各黨派、各團隊、各民族、各宗教等人士納入我國政治體系之中,在共同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同時,促進各政黨、民族、宗教、階層、海內外同胞間的和諧相處。
首先,要協調好中國共產黨與八大民主黨派間的關系。八大民主黨派一直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合作黨和參政黨。在2013年年初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民主黨派定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首次將作為參政黨的民主黨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結合起來,這是新時期對民主黨派作出的新定位,有利于調動各民主黨派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加強與中國共產黨的密切合作關系。
其次,要協調好社會各階層間的關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我國的社會結構日趨復雜,社會階層不斷分化,出現了許多新的社會階層,價值主體和利益主體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就要求統一戰線要發揮求同存異、協調利益關系的作用,充分整合社會各方力量,以鞏固發展的群眾基礎。在統一戰線中,要大力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對復雜的社會階層加以正確引領,形成利益共同體,進而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大合力。
再次,要協調好各民族間的關系。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各個民族都是國家的主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發展離不開各民族的團結合作。因此,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應從尊重各民族文化風俗和發展特色、著眼于維護民族地區穩定出發,構筑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以推動民族經濟的繁榮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同時,應在堅持國家憲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加強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
最后,要協調好各宗教間關系。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信仰互有差異,應在堅持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發揮好統一戰線的功能,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保障信教群眾的權益,促進宗教關系和諧,發揮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此外,加強統一戰線,還要最大限度地團結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構建和諧的海內外同胞關系,大力引進海外人才和技術資源,為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增添力量,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求是,2013(22):3-18.
〔2〕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EB/OL〕.(2005-02-18).http://cpc. people.com.cn/GB/64162/71380/102565/182142/10993406. 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政黨制度〔N〕.人民日報,2007-11-16(15).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18(1).
〔5〕中共中央統戰部.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精神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解答〔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5:106.
〔6〕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N〕.人民日報,2015-09-23(5).
〔7〕齊衛平.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對統一戰線影響研究〔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2):7-15.
責任編輯馮耀明
〔作者簡介〕高艷玲(1992原),女,湖北枝江人,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15JD710009)。
〔收稿日期〕2016-0員-園4
〔中圖分類號〕D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16)01-0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