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金瑞華韓燕
?
布魯納教學理論在護理碩士研究生綜合實訓課程中的應用*
羅丹①金瑞華①韓燕①
【摘要】通過對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的剖析,結合護理碩士研究生綜合技能實訓課程的特征,嘗試應用結構化教學理論與發現式學習方法進行教學,促使護理碩士研究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為探討該學科課程設置提供有效的借鑒方法。
【關鍵詞】布魯納理論; 護理碩士研究生; 臨床實踐技能; 課程設置
①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5):072-075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美國著名心理教育學家杰羅姆·布魯納(Jerome S·Bruner,1915年)提出的結構教學理論(Bruner's structure instruction theory)在教育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及指導作用[1],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的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評判性思維能力、提升教師的工作滿意度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2]。護理碩士研究生已具備有豐富理論知識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護理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實踐學科,臨床實踐技能是護理碩士研究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核心技能之一。而我國的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忽視了護理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造成實踐能力水平較低。因此,有效地將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與護理碩士研究生綜合實訓課程相結合,促使臨床實踐技能提高,是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重要的內容之一。
1.1布魯納結構主義理論的形成 布魯納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現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在眾多領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但在認知及發展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尤為突出。1960年布魯納在任美國科學院科學教育委員會主席期間提出課程改革意見的總結報告時出版了名為《教育過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的著名論著,是所有教育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3]。在該書中布魯納第一次用結構主義的觀點闡述了學科的基本結構,以及發現式學習法對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因此,他的教學理論被稱為“認知—發現理論”或“認知—結構理論”。
1.2布魯納結構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1.2.1結構主義教學理論 布魯納提出學習的過程就是應用編碼系統(即將復雜的事物進行梳理、條理化)獲得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習的結果是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4]。首先就是對學科的基本結構的學習,只有對學科的概念、原理的內容進行結構化處理,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就更好的記憶、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其次是運用編碼系統對知識進行加工,形成有條理的、良好的認知結構。對已掌握的概念、原理加入其他知識內容,從而進行信息的整合,形成新的知識,也可以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上形成和發展新的認知結構[5]。最后是運用認知表征促進認知的進一步發展,認知表征是真正理解知識的手段,新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之上,靈活運用不同的認知表征是有效獲得知識的方法,從而促進認知的發展。
1.2.2發現式學習法 所謂發現式學習法(discovery learning)就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發現所學知識的基本結構和規律,自己用頭腦獲得新知識的一切方法。布魯納提出:一切知識都是按照編碼系統排列和組合起來的,學習過程就是分類和類別化的過程[5]。發現式學習方法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能力的同時,還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方式。在運用發現式學習法時,學生要具有探究性,敢于提出問題,充分調動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形成自身的認知,將復雜的知識轉化為自身易掌握的知識。布魯納認為,如果依據一個人的愛好和認知結構組合起來的知識,才是記憶庫中永恒的知識[6]。
1.2.3螺旋式課程 所謂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是將同一原理根據不同認知水平所呈現的不同方式旋在一起[7]。這樣能使學生對課程的結構有個整體的把握,也能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深,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布魯納提出的“螺旋上升”的教材,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和認知水平的高低,按邏輯先后順序以及教材的難易程度做適當的調整,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良好的銜接,獲得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
2.1綜合技能實訓課程對護理碩士研究生重要性很大 國際醫學教育組織(institution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在《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8]中明確提出,醫學畢業生應具備臨床實踐技能等七方面的能力;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我國的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9]。護理碩士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至關重要。護理綜合技能實訓課程旨在培養護理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實踐技能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臨床評判性思維、溝通技巧、職業勝任等方面的能力。Kamarudin等[10]指出,實踐技能的考核應該成為醫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臨床實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護理碩士研究生通過綜合技能實訓課程能更好的將理論聯系到實踐[11]。因此,護理綜合實踐課程將對護理碩士研究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
2.2綜合技能實訓課程實踐性強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要求很強、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的學科[12],實踐的學習方法是護理專業的基本學習方法之一。護理綜合實訓課程是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照顧病患的基本知識及技能,主要內容是掌握護理實踐技能,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動手實踐,真正熟練臨床實踐技能。
2.3護理綜合技能實踐課程知識結構復雜,各學科關聯性強 護理專業是醫學的一個分支,護理綜合實訓課程以護理學專業內容為基礎,并且融合臨床醫學知識,各學科相互聯系,知識交叉十分顯著,學科結構復雜,且貫穿于每一項綜合技能之中[13]。在臨床實踐工作中人際溝通、觀察病情、評估診斷、健康教育等均涉及到醫學人文、基礎醫學知識(生理、病理、生化檢查等)、評估診斷、專業護理操作技術等方面的知識。
3.1學習目的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在于為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任何目標的實現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轉化而來的[14]。護理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應以實踐型、專科型方向發展,側重于臨床實踐技能的訓練,培養臨床高級實踐護士,兼顧理論的學習;而科學學位的護理研究生應以研究型、理論型方向發展,側重于科研、教學等能力的培養,兼顧臨床技能的訓練[15]。由此可見,護理綜合技能實訓課程對護理碩士研究生不論專業學位還是科學學位均比較重要。護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已具備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才能發現護理問題,找出科研問題,歷練溝通能力,鍛煉評判性思維。開設護理綜合技能課程的目標就是培養評判性思維、評估、溝通和專業技術等護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16],幫助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從院校學習向臨床工作過渡,以及專業技能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向崗位勝任力轉變,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2學習內容 布魯納提出學習就是形成和發展認知的過程[17]。護理碩士研究生綜合技能實訓課程共有四大主要內容:基礎護理操作、急救護理技能、綜合護理技能訓練、實踐教學技能。在基礎護理操作方面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急救護理技能主要是鍛煉學生的決策及應急能力;綜合技能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則是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及語言表達能力。在具體的實踐中還注重學生自身舉止行為、語言表達、操作流程、熟練程度等方面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
3.3學習方法 結構主義理論提出學習的過程就是運用編碼系統復雜繁瑣的知識進行梳理、整合,或是將舊知識進行加工,添入新知識,形成有條理的、良好的認知。護理綜合技能實訓課程與各學科關連性較強,包含的內容復雜,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采用各種認知表征,如TBL、PBL、CBL或反轉課堂等多種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要求,適當調整教學方式,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充分調動、激勵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內部機動(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主動參與教學過程[18];護理碩士研究生要學會應用發現式學習法發現問題,學會自我總結分中。如在護理綜合技能實訓課程總可將具體的操作分為無菌操作(無菌技術、靜脈輸液、輸血、各種注射等),清潔操作(鼻飼、口腔護理、吸痰、灌腸等),侵入性操作(靜脈輸血、輸液、動靜脈采血、注射等),急救操作(吸氧、心電監護、心肺復蘇、簡易呼吸器的使用等),這樣分類實踐、訓練更加條理化。其次由于護理碩士研究生已有一定的操作基礎,要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不斷地螺旋上升加入新知識,將新舊知識進行融合,形成新技能。例如在學習靜脈穿刺時,要把靜脈鋼針穿刺的技巧與靜脈留置針的技巧相結合,發現其中的相同點與不同之處,學會靜脈留置針的穿刺方法。因此在學習綜合技能實訓課程時要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和規律、各種基本概念及內在聯系,主動發現各項操作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與臨床的關聯性,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在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的同時將該學科的知識真正轉化成為自身的技能。
3.4學習評價 評價是課程設置的最后一方面,目的是發現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布魯納認為教學的實質是采用發現的學習方法將學科的基本結構轉化為學生自身認知的過程[19]。護理綜合技能實訓課程是一門主要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將護理實訓課程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實踐技能,則達到課程設置的目的,也是評判綜合技能實訓課程是否有效的標準。課程評價既包括學生的評價,也包括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學生在開設課程前后的實踐技能、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的改變,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學的把控是對課程開設情況的評價。考核評價的方式多以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進行。終結性考評的方式比較直觀,能直接反應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最終掌握情況。常用的考核方式為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它以多站式考核(multiple station clinical examination)的方法在每一站設置一個模擬情景,培訓健康患者作為標化患者(SP)對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臨床技能、人際溝通、照顧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進行評價[20],直接檢驗學生是否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身技能、認知的最佳評價方式;另一種考評方式是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獲得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發現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便適時改正[21]。形成性評價的優點是幫助學生激發學習潛能,調節學習的方式,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達到教學相長的目。
護理碩士研究生的教育關系著未來我國護理事業的前進方向,學校對學生在校能力的培養將直接決定學生今后的就業[22]。因此,課程設置應以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護理專業的特色。而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從學科的結構、學習的內容以及方法上都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在護理碩士研究生的護理綜合技能實訓課程中靈活有效地運用布魯納認知結構化理論,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將書本理論轉化為自己的認知,逐步提升護理碩士研究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童家赟,黃海波,林穎.應用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進行中藥鑒定學課程教學[J].藥學教育,2015,31(4):36-39.
[2]蘇樺,懷靜.發現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3,17(11):1287-1289.
[3] Keiichi T.Jerome Bruner's Theory of Education:From Early Bruner to Later Bruner[J].Interchanger,2008,39(1):1-19.
[4]夏海歐,孫宏玉.護理教育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43-45.
[5] Ole Sand.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by Jerome S·Bruner[J].AV Communications Review,1967,15(1):113-116.
[6] Bruner J.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7]王爾東.布魯納教育思想對高職高專專業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研究[J].科技創新,2013,21(24):131.
[8]張穎,耿景海,周增桓.國內外醫學教育標準比較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3):218-220.
[9]閻麗娟,郭義.以“挑戰杯”為契機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J].中醫教育,2013,32(1):56-57.
[10] Kamarudin G,Penm J,Chaar B, et al.Preparing hospital pharmacists to prescribe:stakeholders' views of postgraduate cour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y Practice,2013,21 (4):243-251.
[11]鄭海英.淺談影響實習護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幾點因素[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2):95.
[12]張靜平,張六一.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的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2):193-195.
[13]馮蓉,夏立平.基于工作過程的問題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2):4595-4596.
[14]靳瑩,周志華.從結構主義走向建構主義的課程觀及其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6(10):45-48.
[15]孟小平,王磊.護理碩士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6):402-404.
[16]王章安,黃寶芹,韋艷華.護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6):562-564.
[17] Lawrence G D.Bruner:Instructional Theory or curriculum Theory[J].Theory into Practice,1969,8(1):18-24.
[18] Efland A D.The Spiral and the Lattice:Changes in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with Implications for Art Education[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1995,36(3):134-153.
[19]沈王琴,胡琴,史亞琴.護理專業本科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32-135.
[20]郝玉玲,劉鳳,劉骙骙.護理本科畢業生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評模式的試試效果及評價[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 (2):1-5.
[21]羅東平.形成性評價對護理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5):367-369.
[22]李舵,金瑞華,馬麗和.運用ECS評價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7):134-138.
Application of Bruner Teaching Theory in Comprehensive Training Courses for Nursing Postgraduates
LUO Dan,JIN Rui-hua,HAN Yan
【Key words】Bruners' theory; Nursing postgraduate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Course setting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theory Bruner,combined nursing graduate courses feature a comprehensive skills training,try to apply structured teaching theory and discovery learning method of teaching,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ood cognitive structure nursing graduate,to discuss the subject curriculum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ference.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5.022
*基金項目: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項目(2011041066-01)
通信作者:金瑞華
收稿日期:(2015-12-25) (本文編輯: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