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明
摘要:課程體系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難點和關鍵點。基于“整體設計,分段實施”的理念,本文在分析電子商務專業的職業崗位、職業能力的基礎上,提出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1-0054-03
目前,關于我國中職、高職銜接的研究更多追求的是一種學制上的銜接,即外延式的銜接,以課程為核心的內涵式銜接還很薄弱,這成為中職、高職教育協調發展的瓶頸。課程體系構建分段獨立、各自為政,造成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重復多,雖分段而又無層次等問題比較突出。
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構建應該從起點就強調專業人才培養的一體化,強調階段性、整體性、層次性、關聯性和一致性,才能實現專業的銜接與人才培養的遞進。本研究基于“整體設計,分段實施”的理念,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在分析職業崗位、職業能力的基礎上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
一、確立中高職“整體設計、分段實施”的基本理念
依據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需求、職業崗位任務導向、貫通銜接、協同開發的原則,整體設計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結構。以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為出發點,加強職業能力要求的層次區分度,厘清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劃分,清晰定位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中高職教育的合理定位,使中職和高職既有獨立的培養系統,確保中高職教育內部的協調發展,又有順暢的銜接軌道,實現中高職的充分有效銜接,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階段性、整體性、層次性、關聯性和一致性。 實現崗位能力、專業知識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全面對接,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徑。
二、職業崗位分析
根據珠三角地區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態勢與企業需求調查,我們將電子商務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為電子商務行業和中小型企業培養熟悉電子商務網站維護管理工作、具備電子商務項目實施能力、網店運營管理能力、網絡營銷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職銜接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職業范圍主要定位在各種中小型企業和IT企業的網店運營管理專才、電子商務助理、網絡營銷(推廣)專員、網站管理與維護人員(見表1)。
三、職業能力分析
根據電子商務專業崗位職責及主要工作內容的分析,劃分不同工作領域的工作任務,提出完成該工作任務需要的職業能力(見表2)。
四、課程體系構建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以應用為主旨,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以企業和市場對職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及其變化為依據,按照“必須、夠用、實踐、實效”的原則,通過“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實現課程綜合化和職業化,促進課程結構整體優化。構建了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行動為導向的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
在具體課程的設置中,始終圍繞學生職業能力訓練這一中心,即將課程與培養目標、基本要求以及能力模塊有機對應和結合,不單純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篩選出與此相關學科中與培養目標直接對應的、使用頻率較高的知識內容,結合技能教學,形成一個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同時,考慮到學生畢業時,面向的是一個崗位群,適當拓展學生的就業面是必要的,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較寬的選擇范圍,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和興趣,突出一專多能的特點。
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及能力素質要求,將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主要分為基礎與素質類課程、專業基礎與專業能力類課程、拓展類課程、集中實踐類課程、綜合能力類課程。各課程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
1.基礎及素質類課程
此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主要課程包括:德育、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計算機應用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2.專業基礎及專業能力類課程
此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使學生具備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的基本工作技能。主要課程包括:商品學、基礎會計、辦公自動化、市場營銷與實務、綜合美工基礎、電子商務概論、電子商務實訓基礎、PHOTOSHOP基礎、FLASH動畫、網店運營基礎、網店商品拍攝與處理、網絡營銷與實務、物流與配送、網絡推廣、網店客服技能與技巧、網絡編輯、網頁設計、電子商務員考證、網店運營進階、國際貿易實務、PHP基礎與運用、數據庫基礎、電子商務創業與運營、企業資源規劃。
3.拓展類課程
此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學習領域,為學生的未來發展開拓空間。主要課程包括:演講與口才、商務談判、商務禮儀、商務寫作、創業創新基礎、企業管理基礎、公共關系學。
4.集中實踐類課程
此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與操作相結合,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實踐的主要課程包括:基礎會計實操、電子商務基礎實訓、多媒體技術、網店經營實訓、商務網站管理與維護、網店運營綜合技能實訓、商務管理技能實訓、網站建設綜合實訓。具體安排如表4所示。
5.綜合能力類課程
此類課程安排在畢業前最后一個學期,集中10~15周時間安排,以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為主(見表5所示)。通過實習可以讓學生把在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對社會的認知能力,為畢業生快速適應工作崗位起到指引作用。
五、結語
中高職課程體系有效銜接是中高職銜接中的難點和關鍵點,從理念上看,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不能是簡單的“中職+高職”,必須打破中職、高職兩個階段各自獨立系統的辦學方式 ,建立一體化人才培養目標,中高職整體設計,分段實施。從實施上來看,中高職有效銜接發展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課程內容銜接是核心內容和落腳點,課程內容設置要具有連續性,依據職業崗位群需求,建立能力本位的中高職課程體系,規劃好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切實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逯錚.終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理論訴求及國際借鑒[J].職教通訊,2013(7).
[2]徐國慶.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體系設計[J].江蘇高教,2013(3).
[3]金盛.漲落中的協同-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3.
[4]徐國慶.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論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5]荀莉.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現狀綜述[J].職教論壇,2012(5).
[6]張曉燕.中高職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以物流專業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15(6).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