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輝++孫曌
摘 要:我國教育投資體制是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導的多元化教育投資體制,這一體制保證了我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供給。但同時這一體制也存在著投入總量不足、經費來源渠道不通暢、教育經費管理立法不足、教育經費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故針對這一現狀,我們需要進一步的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并把重點放在轉變觀念、加大投入、拓展多元化投資渠道、加大立法力度上來。
關鍵詞:教育投資;體制;現狀;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02-01
一、我國教育投資體制的現狀
1、教育經費投資不足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但是教育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卻一直徘徊于2%到3%之間,遲遲無法突破4%大關,直至2012年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指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4%”,但這仍然落后于世界平均4.9%以及發達國家普遍7%以上的水平。由此可見,教育事業難以得到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證,教育投資的不足制約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2、教育經費來源渠道不通暢
我國當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政府為主的多元化的教育投資體制,然而除了政府之外的其他渠道并不完全暢通。一是政府的教育財政和稅收政策對個人、企業和社會擴大對教育投資的激勵效果不明顯,導致社會投資辦學積極性不足;二是高校的產學研發展不完善,教育經費“自身造血”能力偏弱;三是各種學雜費增長較快,超出了一般消費水平,人民教育負擔過重。因此,教育經費主渠道的投資薄弱以及投資渠道結構的不完善已經嚴重制約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3、教育經費及管理立法不足
隨著教育投資體制的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相關教育法上也進行了一定的教育經費立法,但是在實際的投資操作過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現諸如管理不當,政策確實,執行不足,執法不嚴等問題。縱觀歐美各國的經驗,我國無論是從教育體制還是加強教育實踐的要求來看,都需制定專門的教育投資經費法律。故我國在教育經費及管理方面應當十分重視對法制缺陷的彌補。
4、教育經費使用不合理
我國教育投資結構存在重高等教育輕基礎教育的畸形現象,這導致我國高等教育經濟領域出現低效益使用的巨大人力、物力浪費。同時在教育經費使用與管理方面,還普遍存在著“重分配輕管理”、“重數量輕效益”等現象。同時學校內部財務分配不合理缺乏監督;公用經費投入在教學、科研的資金不足以及不合理開支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種教育資源的低投入與低利用率使得我國教育投資經費的使用效益十分低下。
二、我國教育投資體制的進一步改革舉措
1、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投資觀
教育投資是具備生產性與消費性的二重投資,我們應當重視不僅應當重視其消費性的直接性、有形性以及有限性,還當重視其生產性的間接性、潛在性以及擴大性。從當前的教育投資體制來看,政府投資在投資結構當中的主導地位仍然會持續,故各級政府應當真正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把教育發展放在優先的戰略地位,并以此引導整個社會形成關心教育,愿為教育慷慨解囊無私奉獻的社會風尚。
2、拓展投資渠道,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
政府作為教育投資的主導地位,應當依法增加對教育經費的投入,真正兌現《教育法》關于經費投入“三個增長”,切實落實好政府的財政責任,同時政府也應當注意引導和激勵企業單位、私人和社會力量投資辦學的積極性,從而促進教育投資的市場調節作用的發揮,并以此拓展教育投資的渠道,提高社會投資總量。
3、加大立法執法力度,保障教育經費管理
為了確保教育經費籌措與管理的規范化與程序化,我們應該盡快修改現行教育法規和財政法規中有關教育經費的內容和條款,制定《教育投資法》與《教育經費法》,通過立法形式明確教育投資各方主體的責任,在義務教育領域,應當重點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政府財政撥款,并扶植農村教育,縮小地區投入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在非義務教育領域,由立法形式引導以政府為主體,企業、私人以及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教育投資當中,積極建立起完善的市場投資機制。同時為加大教育經費的管理與落實,還應當加大依法監督、管理,尤其是要進行嚴格的教育經費審核,努力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積極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與教育,努力促進各投資主體依法而行,懂法知法,保障教育經費的管理和運行。
4、優化投資結構,合理使用教育經費
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總量不足,且低效率低效益的現狀讓我們不得不促進其合理的使用教育投資經費。一是要優化投資結構,改變片面“重視高等教育,輕視基礎教育”的現狀,促進各級教育的均衡協調發展。二是突出投資重點,著力加強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破解發展難題。要落實“四個傾斜”,即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向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傾斜。三是立足機制建設,推動建立教育投入的長效機制。經費投入不能“碎片化”,要“花錢買機制”,要像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本科院校生均撥款制度一樣,推動建立保障教育投入的長效機制。
總之,教育投資體制的完善是現代化建設的明確要求,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也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不可否認的是教育投資體制的確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不過相信通過進一步的教育投資體制改革,擺正教育以及其他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并切實解決好教育投資體制當中各具體領域中的問題,就可實現教育的真正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志民.教育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43~161
[2] 朱國仁.我國教育投資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6):95~98
[3] 姚 琳.我國教育投資體制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0.(4):22~24
[4] 王善邁.我國教育投資體制的改革[J].教育發展研究.1999.(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