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改珍 趙延延 徐天和 王 玖
(濱州醫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山東 煙臺 264003)
?
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
賈改珍趙延延徐天和王玖
(濱州醫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山東煙臺264003)
摘要〔〕目的了解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選取嘉祥縣鄉鎮和鄒平縣鄉鎮60歲及以上老年人526名,按鄉鎮進行分層,以村落為單位進行二階段抽樣;采用MLwiN2.02軟件進行多水平模型擬合。結果睡眠障礙發生率為45.4%;多水平模型分析顯示,年齡、吸煙、慢性病是睡眠障礙的主要危險因素;擬合二分類雙反應變量模型得到睡眠障礙和生活質量兩指標在村落水平上呈負相關(r=-0.237,P<0.01)。結論農村老年人的睡眠障礙發生率較高,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不同村落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更為合理。
關鍵詞〔〕睡眠障礙;生活質量;多水平模型
第一作者:賈改珍(1976-),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老年社會心理流行病學研究。
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質量,是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目前主要研究以城市為主的不同地區、不同老年人口群體的睡眠障礙〔2,3〕。國內研究僅基于以個體為單位進行的,在尋找老年人睡眠障礙影響因素上,忽視了對象的群體聚集性特點,影響了研究者真實情況的了解和有效對策的制定。本研究探討城鎮、村落及個人等多個水平上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濟寧市嘉祥縣鄉鎮按經濟狀況進行分層,每層隨機抽取一個鎮,共抽取5個鎮,分別是疃里鎮、滿硐鎮、任城鎮、嘉祥鎮,碼頭鎮,每個鎮再隨機抽取1~2個村,所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550人,回收有效問卷為526份(96.0%)。男251人,女275人,年齡60~93〔平均(70.12±8.29)〕歲;文化程度方面,小學及以下436人,初中高中以及中專84人,大專及以上6人;吸煙172人,男130人,女42人;有慢性病者245人。
1.2方法采用自擬調查問卷由經培訓的統計專業本科生親自入戶進行面對面訪談,調查表不記名,個人信息嚴格保密,由調查者將問卷填寫并當場收回,同時由研究者進行核查,對缺項、漏項及不合格之處及時反饋并糾正。
1.3調查工具①自擬部分,主要包括7項一般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民族、職業、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醫療費用)和11項與老年人睡眠質量相關的內容(戶口所在地、在本地居住時間、子女數目、子女生活狀況、經濟來源、經濟收入、與家庭成員的關系、身體健康情況、吸煙、飲酒和居住環境)。②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該量表參與計分的18個條目可組成7個維度: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每個維度按0~3計分,累計各維度得分為PSQI總分(0~21分),分數越高睡眠質量越差,評定期限為最近1個月。評定標準為PSQI>7分為睡眠質量較差,PSQI≤7分為睡眠質量良好,單項得分>1分,表明該項存在睡眠問題。③簡明健康問卷(SF-36):中文版包括36個問題,8個維度: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概括為2 個綜合測量指標即軀體健康總測量和心理健康總測量。每個維度的標準得分范圍為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狀況愈好。<60分為生活質量差,≥60分為生活質量好。60~70分為合格,71~79分為良好,80分及以上為優秀
1.3統計分析采用SPSS13.0和MLwIN 2.02軟件進行χ2檢驗,兩水平模型分析。以農村老年人個體為水平1單位,城鎮為水平2單位,老年人睡眠障礙變量(1=障礙;0=無障礙)作為因變量,擬合多水平模型。對于沒有多水平的二分類數據進行單水平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對于數據間存在聚集性的二分類數據則采用兩水平Logistic回歸模型。
2結果
2.1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的1 w情況分析近1 w內,20點入睡有150人,21點171人,22點100人,其他時間點入睡有105人;睡眠時間≥6 h有445人;入睡時間<30 min 342人,≤60 min 478人;睡眠效率≥85%的310人;睡眠質量好的有265人;1 w之內使用催眠藥物1次以上者29人。
2.2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發生率及各因子的PSQI得分比較老年人PSQI得分3~15(8.12±2.95)分,睡眠障礙者239人;睡眠質量得分>1所占比例最大,占49.2%,其次為睡眠效率(47.6%)和睡眠障礙(41.1%)。見表1。

表1 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各睡眠因子得分比較
2.3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各維度分析生理功能得分(70.82±25.47)最高,等級為良好;其次為社會功能(69.34±16.24)和精神健康(62.27±12.53),情感職能(62.50±33.84),等級均為合格;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維度平均得分大多落在“較差”這一等級,生理職能(58.97±31.90)、軀體疼痛(59.18 17.84)、一般健康狀況(56.22±16.44)、活力(51.91±10.93)、軀體健康總測量(51.30±15.48)、心理健康總測量(51.50±11.90)、總評分(51.70±12.67)。軀體健康總測量得分低于心理健康總測量得分。
2.4擬合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兩水平零模型判斷數據聚集性計算水平1單位在水平2上的聚集性,睡眠障礙的組內相關系數(ICC)=12.45%,此外水平2殘差方差屬于模型中水平2隨機部分(P<0.05),表明不同村落的老年人PSQI總分數據存在以村落為水平2單位層次結構特征,適于進行多水平分析。見表2。
2.5添加各個協變量擬合兩水平方差成分模型經擬合村落、老年人兩水平零模型可以判斷不同村落間老年人睡眠障礙在高水平具有聚集性,進一步引入解釋變量擬合兩水平Logistic回歸模型,固定尺度參數(水平1方差)為1,與兩水平零模型相比較DIC下降30.73,模型擬合有效,結果顯示,年齡(OR=1.011)、吸煙(OR=1.183)、慢性病(OR=1.098)是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的主要危險因素。見表3。

表2 以睡眠障礙為因變量擬合兩水平零模型

表3 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影響因素的兩水平方差成分模型
2.6采用雙變量二分類多水平模型擬合老年人睡眠障礙與生活質量的關系以睡眠障礙(障礙=1,無障礙=0)和生活質量(差=0,好=1)兩個二分類變量為因變量,以年齡,慢性病,吸煙為自變量擬合二分類反應變量兩水平模型(以Binomial,Logit為連接函數)〔4,5〕,分析農村老年人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指標間的相關性。在考慮了結果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后發現,兩指標在個體單位(老年人間)相關系數為r=-0.292,當考慮多個解釋變量后兩者間的相關系數為r=-0.237,Spearman線性相關系數為r=-0.453。兩種方法得出的相關系數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方向均為負相關。見表4。

表4 睡眠障礙和生活質量雙反應變量Logistic回歸
3討論
提示農村老年人的睡眠問題主要體現在睡眠質量及睡眠效率兩個因子上;本研究睡眠障礙發生率高于劉連啟等〔6,7〕報道的城市老年人睡眠障礙發生率,提示農村老年人的睡眠障礙問題嚴重,需要關注農村老年人的睡眠質量。數據的層次結構現象在醫學研究中比較常見,多水平模型是處理該類數據的有力工具〔8~10〕。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研究大多以鄉鎮、村落分層整群抽取,數據之間難免存在聚集性,傳統方法由于不能在模型中分解出各層次的誤差,即不能區分村落之間和個體老年人之間的誤差,而不能提供該部分的層次結構信息,對資料的分析可能造成不真實的結果,因此,使用多水平模型來分析是合理且必要的。本研究結果提示農村老年人睡眠障礙問題越嚴重,生活質量就會越低。
參考文獻4
1胡蕊,王華麗, 于魯璐,等. 河北省城市社區老年人睡眠障礙的現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5):369-73.
2謝知,陳立章,肖亞洲.湖南某縣農村老年人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6):1721-3.
3賈叢康,張紹剛,張關艷,等.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的老老年人睡眠障礙〔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1):5420-1.
4Valrie CR, Gil KM, Redding-Lallinger R,etal.Brief report: sleep in children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an analysis of daily diaries utilizing multilevel models〔J〕.J Pediatr Psychol,2007;32(7):857-61.
5Harbour C.Descriptive norms and male youth smoking in rural Minya, Egypt: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household and neighborhood normative influences〔J〕.Nicotine Tob Res,2012;14(7):840-8.
6劉連啟,劉賢臣,劉兆璽,等.山東省城市老年人睡眠障礙患病率的現況調查〔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2;35(3):180-2.
7曲曉婷,曹嗚蕊,李曉波,等.老年人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5):852-3.
8張巖波,劉桂芬,徐秀娟.多水平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J〕.中國衛生統計,2008;25(2):120-3.
9金芳,倪宗瓚,李曉松,等.多元多水平模型及其在兒童生長發育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統計,2004;21(4):204-6.
10Wind TR, Komproe IH.The mechanisms that associate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with post-disaster mental health:a multilevel model〔J〕.Soc Sci Med,2012;75(9):1715-20.
〔2014-11-26修回〕
(編輯杜娟)
基金項目:煙臺市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ytsk2013-070);濱州醫學院社科計劃項目(BY2007SK23)
中圖分類號〔〕R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1-0186-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89